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有多少個漢字?誰發明了漢字?

有多少個漢字?誰發明了漢字?

漢字從古代的象形文字發展到今天的漢字,經歷了很多變化和改革;但歷代改革幾乎都是兼收並蓄,導致漢字越來越多。目前漢字數量驚人。常用的新華字典有10000多個漢字。1990出版的《辭海》有14872個漢字;1716編纂的《康熙字典》有47035個漢字;郭沫若曾據日本友人估計,中國約有6萬個漢字。1994出版的《漢字之海》有87019個漢字(含320個重復字);近日,根據北京國安信息設備公司公布的漢字庫,* *收到91251個有出處的漢字。其中,壹級適用漢字21.303個,包括國家標準提出的漢字、中國古今近1.200個姓氏的漢字6699個、當前農村壹級地名專用字;二級適用漢字365,865,438+0個,包括古今權威字典中音義完整的漢字,以及十三經、二十四史等古籍中使用的漢字。三級備用漢字33367個,包括生僻字、異形字、音義不清等。不包括雜書、野史地方誌、名人筆記等自制漢字;還有不同寫法的異體字、同義詞,如正字、草書、隸書、篆書等。《說文解字》中有147個其他字。有人估算,實際漢字數約為65438+萬;也估計有120000多;中國有多少漢字,尚無定論。我們現在使用的漢語拼音方案,是第壹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於2月1958+01日討論通過的。最初用於漢字的拼音方案是由外國人設計的。明朝萬歷三十三年(公元1605年),意大利傳教士利瑪竇首創了系統的拉丁字母漢語拼音方案,被稱為西文奇跡,後來法國傳教士金尼格和英國傳教士馬禮遜又創制了各種漢語拼音方案。對後世影響最大的拉丁字母拼音方案是19世紀中後期英國人創造的威托瑪拼音和郵政拼音。中老年人還記得,學習英語時,中國的地名,如“北京、天津、上海”,被拼寫為peking、tienchin和shanghai。如妳所見,這樣的拼音非常不準確。因為外國人對中國的地名不太了解,就像我們用普通話說的外國地名,用外語發音不準確壹樣。直到20世紀70年代末,漢語拼音方案才成為拼寫中國地名的國際標準,中國的外交文件和新華社電報都使用漢語拼音方案拼寫中國的地名和人名,結束了中國用威爾托瑪拼音和郵政拼音拼寫地名和人名的歷史。如今在“中華香煙、張裕葡萄酒、茅臺葡萄酒、清華大學、北京大學”的商標和招牌上,還能看到中華、暢遊、茅臺、清華、北平的舊拼法,但早就應該改成漢語拼音了。拼音,真正是為了普及教育,普通人用的,是民國初年誕生的音標(也叫音標)。今天的中老年人大概還記得當時的拼音是漢字的筆畫形式:ㄅㄆㄇㄈㄉㄊㄋㄌ...(今天可以在《漢語拼音方案》的字母表、聲母表、韻母表中看到)。在沒有拼音的古代,壹般有兩種方法註釋文字。壹種方法是用兩個漢字來表達發音,用第壹個字的聲母,第二個字的韻母和聲調。還有壹種方法就是直接讀,選壹個簡單的同音字。漢字的起源是從倉頡造字的古老傳說到100多年前甲骨文的發現。中國學者壹直在努力揭開漢字起源的神秘面紗。關於漢字的起源,中國古代文獻中有“結繩說”、“八卦說”、“圖畫說”、“書法契約說”等多種說法。古籍也普遍記載了創造漢字的黃帝史官倉頡的傳說。現代學者認為,系統的書寫工具不可能完全由壹個人創造出來。如果倉頡真的存在,他應該是壹個文本組織者或出版商。最早的符號雕刻於8000多年前。近幾十年來,我國考古界公布了壹系列比殷墟甲骨文更早的有關漢字起源的出土資料。這些材料主要指原始社會晚期和歷史社會早期出現在陶器上的雕刻或繪畫符號,也包括少量刻在甲骨文、玉器、石器等上的符號。可以說,它們為解釋漢字的起源提供了新的依據。鄭州大學博士生導師王通過對全國19考古文化的100多個遺址出土的陶片上的雕刻符號進行系統的考察和比較,認為我國最早的雕刻符號出現在河南舞陽賈湖遺址,距今已有8000多年的歷史。作為壹名專業工作者,他試圖通過綜合運用考古學、古文字構形學、比較文字學、科學考古和高科技手段等科學方法,對這些原始資料進行全面的整理,從而比較出商代以前漢字發生發展的壹些線索。然而,情況並非如此簡單。除了現存的鄭州商城遺址和小雙橋遺址的小規模資料(近年來已發現10余例朱樹濤的商代早期文字)外,商代以前的其他符號比較零散,相互之間缺乏聯系,大多與商代文字脫節。還有壹些地域色彩較重、背景復雜的符號。漢字體系正式形成於中原。王認為漢字體系的正式形成應該是在中原。漢字是壹種獨立起源的書寫體系,不依賴於任何壹種外國語言。然而,它的起源並不單壹。經過多次和長期的磨合,大概在夏初,我們的祖先在廣泛吸收和使用早期符號的基礎上,創造性地發明了記錄語言的文字符號系統。那個時候,漢字體系迅速成熟。據報道,根據考古發掘出土的文字材料,中國至少在於霞時期就有了正式的文字。例如,近年來,考古學家在山西襄汾陶寺遺址出土的壹件扁陶罐上發現了毛筆和竹書的“文”字。這些符號屬於早期文字系統中的基本配置,可惜這樣的出土文字資料還不多見。文字最早成熟於商朝。就所知所見的殷商文字資料而言,文字載體種類繁多。當時,除了用毛筆在簡體字上書寫外,其他主要的書寫方式是刻在龜甲和獸骨上,陶器、玉器和陶鑄刻在青銅器上。以殷墟使用的甲骨文和青銅禮器為主要載體的商代文字資料,是我國迄今發現的最早的成熟文字資料。殷墟反映的商代文字不僅體現在文字數量多、材料豐富,而且突出表現在文字的創造方式形成了自己的特點和規律。商代基本字的結構特征可分為四類:以人體和人體某壹部位的形體特征為構詞基礎;以勞動創造和勞動對象為構詞基礎;以動物和家畜的形象作為構詞的基礎;以自然意象為構詞基礎。從構形的文化內涵來看,這些成熟較早的象形文字所選取的對象,與我們先民的社會生活相當接近,具有強烈的現實主義特征。同時,這些象形文字所描述的內容涉及到人和自然的各個層面,因此也具有配置來源廣泛的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