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黃飛鴻和霍元甲各有什麽影響

黃飛鴻和霍元甲各有什麽影響

影響:

黃飛鴻是清末民初有代表性的洪拳大師,嶺南武術界的壹代宗師。也是位濟世為懷、救死扶傷的名醫。與達宗等在高溪廟創立洪門會(天地會),洪門會流行的拳術稱為洪拳,含有紀念朱洪武,反清復明之意。至清中葉,廣東洪拳與劉、蔡、李、莫並稱為五大名拳。黃飛鴻對洪拳進行了較為全面的整理,並以飛鉈入埕、采高青、五郎八卦棍、無影腳等絕技聞名,現傳下的要拳術套路有工字伏虎拳、虎鶴雙形拳、鐵線拳、五形拳;主要器械套路有五郎八卦棍、子母刀、單刀、飛鉈、行者棒、瑤家大耙、形意簫、挑等。黃飛鴻不僅武功超群,醫術亦相當精湛,其駁骨療傷之技,時稱壹絕。光緒年中,在廣州仁安裏設“寶芝林”醫藥館,懸壺濟世,治病救人。

霍元甲清末著名愛國武術家,被評為滄州十大武術名人。

孫中山對霍元甲“以武保國強種”的膽識給予了很高的評價。在精武會成立10周年之際,他親臨大會,題寫了“尚武精神”四個大字,以示對霍元甲的紀念。

1986年天津市西青區人民政府整修了霍元甲故居、修建了霍元甲陵園,用以紀念這位名震中外的愛國武術家。

黃飛鴻於公元1847年8月19日(農歷七月初九)生於佛山鎮,跟隨其父黃麒英於佛山、廣州街頭賣藝。是故黃飛鴻自五歲開始習武,早得父親傳授,習得虎拳、鶴拳。又拜鐵橋三傳人林福成為師,學得鐵線拳;從宋輝鏜處又學得無影腳。黃飛鴻的絕技有:雙飛鉈、子母雙刀、五郎八卦棍、 羅漢袍、無影腳、鐵線拳、單雙虎爪、工字伏虎拳、虎鶴雙形拳、五形拳、羅漢金錢鏢、四象標龍棍等。此外,黃飛鴻亦善於舞獅,有廣州獅王之稱。

生平經歷

早年

黃飛鴻於公元1847年農歷7月9日(清朝道光二十七年)生於佛山鎮,隨其父黃麒英在佛山、廣州街頭賣藝。是故黃飛鴻自五歲開始習武,早得父親傳授,習得虎拳、鶴拳。又拜鐵橋三傳人林福成為師,學得鐵線拳;從宋輝鏜處又學得無影腳。

授武生涯

1863年,十七歲起留在廣州第七甫為銅、鐵行工人授武。之後為三欄行(果、菜、魚欄)工人武術教練。1868年起在西關回瀾橋附近設跌打醫館。從此偕徒在在佛山及廣州壹些場館中、如在佛山政橋盧九叔的蟀場任“睇場”(現場保鑣)。

1886年父麒英染疾去世後,黃飛鴻於在廣州仁安裏設寶芝林醫館。

1912年民國成立以後,政治長期動蕩不安,黃因教武率徒關系,多任各種娛樂場所的“睇場”(現場保鑣)工作。

1919年廣州精武體育會成立,黃獲邀請表演。

1923年子黃漢森被暗算慘死,黃飛鴻於是不再傳授其余諸子武術。

1924年8月,發生廣州商團事變,廣州國民政府鎮壓商團時燒毀西關壹帶,寶芝林也被波及;黃飛鴻深受打擊,郁悶成疾;於同年12月(亦有去世時間1924年3月25日之另壹說法)在廣州方便醫院去世,享壽76歲。身後事頗為蕭條,家人甚至無錢買棺,多虧有心人出資才將其埋葬於廣州白雲山下。其妻莫桂蘭與黃的兩名兒子,及黃飛鴻徒弟林世榮、鄧世瓊移居香港,開館授徒。

黃飛鴻的絕技有:雙飛鉈、子母雙刀、五郎八卦棍、 羅漢袍、無影腳、鐵線拳、單雙虎爪、工字伏虎拳、虎鶴雙形拳、五形拳、五行拳 、羅漢金錢鏢、四象標龍棍等。此外,黃飛鴻亦善於舞獅,有廣州獅王之稱。

霍元甲(1868年1月18日-1910年9月14日),清末著名愛國武術家,字俊卿,生於天津靜海縣。霍元甲出身鏢師家庭,繼承家傳“迷蹤拳”絕技。幼年體弱,在27歲以前基本上生活在故鄉,時常挑柴到天津去賣。28歲後到天津當上碼頭裝卸工,後來在農勁蓀開設的懷慶藥棧當幫工,升任掌櫃。1909年,41歲的霍元甲,由農勁蓀介紹來上海,接受由陳公哲、陳鐵生所創辦“精武體操會”中主教武術。被評為滄州十大武術名人。

武術世家

霍元甲生在壹個迷蹤拳的世家。父親霍恩第以保鏢為業,因霍恩第的迷蹤拳出神入化,所以很多大商人都求他保鏢,霍恩第只鏢窮苦百姓、清白之人,對貪官汙吏決不保鏢。

學藝

霍恩第有三子:霍元卿、霍元甲、霍元棟,元甲排行第二。據說霍元甲幼年體弱,父親霍恩第不讓他習武,擔心元甲習武日後有損霍家名聲,拒不授藝於他。但元甲誌存高遠,他日日留心,處處參察,偷藝於父傳兄弟之機。苦練於舍外棗林之僻。後為父知,受責。

元甲保證絕不與人比武,不辱霍家門面,方準父兄壹起習武。 元甲天資聰穎,毅力驚人,功藝長兄亢進,在兄弟之中出類超群,並在24歲那年5分鐘之內擊敗了壹位僅僅用三式打敗了霍元甲的哥哥與弟弟的人。父見此,壹改舊念,悉心傳藝於他。後元甲以武會友,融合各家之長,將祖傳“秘宗拳”發展為“迷宗藝”,使祖傳拳藝達到了新的高峰,之後霍元甲自創了迷蹤拳

四海揚名

霍元甲成年後在天津經營藥材商店,後到上海辦“精武體育會”(精武門),為發揚中華武術作出了巨大貢獻。在上海,他曾經在擂臺上擊敗俄羅斯大力士(壹說俄羅斯大力士被霍元甲親自擊敗,另壹說俄羅斯大力士聽到霍元甲的名聲放棄比賽)。有壹次,日本壹個大力士團來中國要求比試,霍元甲因病派弟子劉振聲接戰比試,結果打敗了日本力士。

光緒二十二年(1896年),山東大俠劉振聲慕名來津,求拜於元甲門下。霍察其正直,遂收為弟子。從此破了霍家拳「傳內不傳外」的先例。 元甲俠肝義膽。光緒二十四年(1898年),譚嗣同變法遇難,大刀王五(王子斌)避難津門,與元甲壹見如故,遂成至交。後王子斌在京遇難,被八國聯軍梟首示眾。元甲與劉振聲潛入京城,盜回首級,並取得《老殘遊記》作者劉鶚協助,將義士身首合葬,盡了朋友之義。

被害辭世

上海蓬萊路壹帶為日僑聚居之地,日本柔道會得知霍元甲勇挫俄、英兩國大力士,今又創立了“精武體操會”,很不服氣, 特從國內選派十幾名武術高手,由柔道會長親自率領來華,以研究為名,請霍元甲等人來技擊館比武,雙方各自擇定公證人。

比賽開始時,霍元甲先命徒弟劉振聲出陣,令其采用誘敵之法,尋機取勝,劉振聲上場後,穩如泰山壹般,日方人員認為有機可乘,使用多種招數,竟沒有撼動他。即使日方派出其力氣最大者上陣,也被劉振聲壹腳踢得倒地不能動彈。劉振聲以靜制動,以逸待勞,連勝日方五人。日本領隊見此情形非常惱火,便出陣向霍元甲挑戰,二人壹經交手,未經幾個回合,日本領隊便領教到霍元甲的厲害,於是企圖暗中傷人,誰知霍元甲霍元甲

霍元甲

已看出破綻,虛顯壹招,當場用肘將其臂骨磕斷。日方隊員見此情形,便蜂擁而上,當即被中方公證人制止。這時,日本人改變了策略,在比賽後舉行宴會招待霍元甲。席間聽聞霍元甲患有嗆咳癥,並在此次比武中也有外傷,就介紹壹名叫秋野的醫生為霍元甲治病。平生胸懷坦蕩的霍元甲毫無懷疑之心,欣然接受。並留住虹口白渡橋的秋野醫院。霍元甲服藥後,病情不但沒有好轉,反而逐漸惡化。此時精武會欲接霍元甲出院,秋野百般阻撓,後經多方周旋才出院,由精武會同仁陳子正救治,因中毒太深而無藥可救,於1910年9月14日長逝於上海精武體育會。霍元甲的徒弟和朋友們拿著霍元甲每日吃的藥去化驗,才知是壹瓶慢性爛肺藥,明白了這是日本人暗下的毒手。逝世時年僅42歲。

霍元甲逝世後,當時精武會弟子和上海武術界愛國人士為霍元甲舉行了隆重葬禮,敬獻了“成仁取義”挽聯,安葬於上海北郊。轉年,由弟子劉振聲扶柩歸裏,遷葬於小南河村南。上海精武會由元甲之弟元卿、次子東閣任教。各地分會相繼分起,十數年後,海內外精武分會達43處,會員逾40萬之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