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直接解釋說:“從皇帝到庶人,壹是修身。如果到最後亂了,就治不好了。厚的就是薄的,薄的就是厚的,什麽都沒有。”意思是世界上的每壹個人,從天子到普通人,都要以修身為根本。修身是基礎,以家治國是目的。如果不能修煉自己,那簡直就是亂世。就像樹壹樣,斷了根也不可能枝繁葉茂。沒有修養是不可能以家治國的。人有親有遠,所以關心和愛護是有區別的。對待家人自然比陌生人好。關心妳的父母、兄弟和孩子是不合理的,而是要關心整個世界。
有人問王陽明:“大人和萬物都壹樣。大學為什麽會有這種厚度的說法?”
王先生說:“因為真理有厚度。比如身體是壹個整體,用手和腳來保護頭和眼睛是不是特別鄙視手和腳?因為應該是。聖賢同樣關心動物和植物。它們怎麽能忍受餵養動物和植物呢?聖賢同樣關心人和動物。他們怎麽忍心屠殺動物來供養親人,祭祀,招待客人?聖人關愛親人,關愛路人。如果他們只有壹點食物,他們就能活下去。如果他們得不到,他們就會死。他們不可能兩者都滿意。他們怎麽忍心救自己的親人而不救路人?這些都是原因。他們應該是。至於對待自己和親人,妳分不清彼此的厚薄。因為關心人和事是從關心自己所愛的人擴展出來的,如果不能關心自己所愛的人,就不能做人。《大學》中提到的厚度,是良心中自然的真理,不容違背。這就是義;按照這個道理行事,就是守禮;明白這個道理,就是智慧;始終堅持這個道理,就是要有信仰。”
善意由近及遠,由近及疏。從修身開始,再到關愛家人,也就是把家打理得井井有條,再到關愛百姓,關愛萬物,也就是治國平天下。
對人對事不管厚薄,這是不可能的。人的力量是有限的。關心這個必然落後於那個,必然有厚薄之別。如果連親人都不愛,那就要關愛世上的陌生人,關愛花草樹木。這是違背人的自然感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