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文言文十大美文

文言文十大美文

1. 求10篇文言短文

1.芒山盜

宣和間,芒山有盜臨刑,母親與之訣(jué)。盜對母雲:“願如兒時壹吮母乳,死且無憾。”母與之乳,盜嚙斷 *** ,流血滿地,母死。盜因告刑者曰:“吾少也,盜壹菜壹薪,吾母見而喜之,以至不檢,遂有今日。故恨殺之。”嗚呼!異矣,夫語“教子嬰孩”,不虛也!

2.師曠論學

晉平公問於師曠曰:“吾年七十,欲學,恐已暮矣。”師曠曰:“何不炳燭乎?”

平公曰:“安有為人臣而戲其君乎?”

師曠曰:“盲臣安敢戲其君?臣聞之:少而好學,如日出之陽;壯而好學,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學,如炳燭之明,孰與昧行乎?”

平公曰:“善哉!”

3.衰溺

永之氓鹹善遊,壹日,水暴甚,有五六氓乘小船絕湘水。中濟,船破,皆遊。其壹氓盡力而不能尋常。其侶曰:“汝善遊最也,今何後為?”曰:“吾腰千錢,重,是以後。”曰:“何不去之?”不應,搖其首。有頃益怠。已濟者立岸上呼且號曰:“汝愚之甚,蔽之甚,身且死,何以貨為?”又搖其首,遂溺死。吾哀之。且若是,得不有大貨之溺大氓者乎?

4.七錄

溥幼好學,所讀書必手鈔,鈔已朗誦壹過,即焚之,又鈔,如是者六七始已。右手握管處,指掌成繭。冬日手皸日沃湯數次,後名讀書之齋曰:“七錄”。

5.害群之馬

黃帝將見大隗乎具茨之山,方明為禦,昌寓驂乘,張若、謵朋前馬,昆閽、滑稽後車;至於襄城之野,七聖皆迷,無所問塗。

適遇牧馬童子,問塗焉,曰:“若知具茨之山乎?”曰:“然。”“若知大隗之所存乎?”曰:“然。”黃帝曰:“異哉小童!非徒知具茨之山,又知大隗之所存。請問為天下。”小童曰:“夫為天下者,亦若此而已矣,又奚事焉!予少而自遊於六合之內,予適有瞀病,有長者教予曰:‘若乘日之車而遊於襄城之野。’今予病少痊,予又且復遊於六合之外。夫為天下亦若此而已。予又奚事焉!”黃帝曰:“夫為天下者,則誠非吾子之事。雖然,請問為天下。”小童辭。

黃帝又問。小童曰:“夫為天下者,亦奚以異乎牧馬者哉!亦去其害馬者而已矣!”黃帝再拜稽首,稱天師而退。

6.曾參教子

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隨之而泣。其母曰:“女還,顧反,為女殺彘。”

妻適市來,曾子欲捕彘殺之。妻止之曰:“特與嬰兒戲耳!”

曾子曰:“嬰兒非與戲也。嬰兒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學者也,聽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而不信其母,非以成教也。”遂烹彘也

7.盲人墜橋

有盲子道涸溪,橋上失墜,兩手攀楯,兢兢握固,自分失手必墮深淵矣。過者告之曰:“勿怖,第放下,即實地也。”盲子不信,操楯長號,久之,力憊,失手墜地。乃自哂三聲,曰:“嘻!蚤知即實地,何久自苦耶?”

夫大道甚夷,沈空守寂,執壹隅以自矜嚴者,視此省哉!

8.外科醫

有醫者,自稱善外科。壹裨將陣回,中流矢,深入膜內,延使治。乃持並州剪,剪去矢管,跪而請謝。裨將曰:“簇在膜內者須亟治。”醫曰:“此外科事,不意並責我。”

9.苛政猛子虎

孔子過泰山側,有婦人哭於墓者而哀。夫子式而聽之,使子路問之,曰:“子之哭也,壹似重有憂者。”而曰:“然。昔者吾舅死於虎,吾夫又死焉,吾子又死焉。”夫子問:“何為不去也?”曰:“無苛政。”夫子曰:“小子識之,苛政猛於虎也。”

10.子罕弗受玉

宋人或得玉,獻諸子罕,子罕弗受。獻玉者曰:“以示玉人,玉人以為寶也,故敢獻之”。子罕曰:“我以不貪為寶,爾以玉為寶。若以與我,皆喪寶也。不若人有其寶。”

忽忽~累死偶了,總算幫妳寫完了~~

2. 古文中的精華美文

答謝中書書 陶弘景

山川之美,古來***談。 高峰入雲,清流見底。 兩岸石壁,五色交輝。 青林翠竹,四時俱備。 曉霧將歇,猿鳥亂鳴; 夕陽欲頹,沈鱗競曜。 實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樂以來, 未復有能與其奇者。

丘遲《與陳伯之書》收到“強將投戈”的奇效,在於不僅曉之以理,而且動之以情。其中最動情的壹段為:

暮春三月,江南草長,雜花生樹,群鶯亂飛。見故國之旗鼓,感平生於疇日;撫弦登陴,豈不愴悢!所以廉公之思趙將,吳子之泣西河,人之情也。將軍獨無情哉!

對江南風物寥寥數筆的勾勒,足以撩動對方的鄉土情思。再如吳均《與宋元思書》曰:

風煙俱凈,天山***色,從流飄蕩,任意東西。自富陽至桐廬,壹百許裏,奇山異水,天下獨絕。水皆縹碧,千丈見底;遊魚細石,直視無礙。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夾岸高山,皆生寒樹,負勢競上,互相軒邈,爭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響;好鳥相鳴,嚶嚶成韻。蟬則千轉不窮,猿則百叫無絕。鳶飛唳天者望峰息心,經綸世務者窺谷忘反。橫柯上蔽,在晝猶昏;疏條交映,有時見日。

以上三篇南朝寫景寄情之文,我最為喜愛,欲罷不能

3. 十篇文言文短篇

春夜宴桃李園序 李白 夫天地者,萬物之逆旅。

光陰者,百代之過客。而浮生若夢,為歡幾何?古人秉 燭夜遊,良有以也。

況陽春召我以煙景,大塊假我以文章。會桃李之芳園,序天倫之 樂事。

群季俊秀,皆為惠連;吾人詠歌,獨慚康樂。幽賞未已,高談轉清。

開瓊筵以 坐花,飛羽觴而醉月。不有佳作,何伸雅懷?如詩不成,罰依金谷酒數。

天地是萬物的旅舍,時光是百代的過客。人生飄浮無常,好似夢幻壹般,歡樂的日子能有多少呢?古人拿著蠟燭,在夜間遊樂,確實是有原因的!何況清明溫和的春天用秀美的景色來召引我們,大自然又給我們提供了壹派錦繡風光。

現在聚會在桃李芬芳的花園裏,暢談兄弟之間的樂事。諸弟聰明過人,都有謝惠連的才華。

大家吟詩歌唱,唯獨我不能和謝康樂相比而感到羞愧。靜靜地欣賞春夜的景色還未盡興,縱情的談論又轉向清雅。

擺出豪華的筵席,坐在花叢中間,酒杯頻傳,醉倒在月光之下。沒有好的詩篇,怎能抒發高雅的情懷?如有詩作不成的,按照金谷園的先例,罰酒三杯。

《道德經》第八章 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

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動,善時。夫唯不爭,故無尤。

[譯文] 最善的人好像水壹樣。水善於滋潤萬物而不與萬物相爭,停留在眾人都不喜歡的地方,所以最接近於“道”。

最善的人,居處最善於選擇地方,心胸善於保持沈靜而深不可測,待人善於真誠、友愛和無私,說話善於格守信用,為政善於精簡處理,能把國家治理好,處事能夠善於發揮所長,行動善於把握時機。最善的人所作所為正因為有不爭的美德,所以沒有過失,也就沒有怨咎。

《捕蛇者說》 永州之野產異蛇,黑質而白章;觸草木,盡死;以嚙人,無禦之者。然得而臘之以為餌,可以已大風,攣踠,瘺,癘,去死肌,殺三蟲。

其始,太醫以王命聚之,歲賦其二,募有能捕之者,當其租入。永之人爭奔走焉。

有蔣氏者,專其利三世矣。問之,則曰:“吾祖死於是,吾父死於是。

今吾嗣為之十二年,幾死者數矣。”言之,貎若甚戚者。

余悲之,且曰:“若毒之乎 余將告於蒞事者,更若役,復若賦,則何如” 蔣氏大戚,汪然涕曰:“君將哀而生之乎則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復吾賦不幸之甚也。向吾不為斯役,則久已病矣。

自吾氏三世居是鄉,積於今六十歲矣,而鄉鄰之生日蹙,殫其地之出,竭其廬之入,號呼而轉徒,觸風雨,犯寒暑,呼噓毒癘,往往而死者相藉也。曩與吾祖居者,今其室十無壹焉;與吾父居者,今其室十無二三焉;與吾居十二年者,今其室十無四五焉。

非死則徙爾。而吾以捕蛇獨存。

悍吏之來吾鄉,叫囂乎東西,隳突乎. 1.陸遊築書巢 原文: 吾室之內,或棲於櫝,或陳於前,或枕籍於床,俯仰四顧無非書者。吾飲食起居,疾病 *** ,悲憂憤嘆,未嘗不與書俱。

賓客不至,妻子不覿,而風雨雷雹之變有不知也。閑有意欲起,而亂書圍之,如積槁枝,或至不得行,則輒自笑曰:此非吾所謂巢者邪!乃引客就觀之,客始不能入,既如又不能出,乃亦大笑曰:信乎其似巢也! --選自《渭南文集》 譯文: 我的屋子裏,有的書堆在木箱上,有的書陳列在前面,有的書放在床上,擡頭低頭,四周環顧,沒有不是書的。

我的飲食起居,生病 *** ,感到悲傷,憂愁,憤怒,感嘆,不曾不與書在壹起的。客人不來拜訪,妻子子女不相見,而刮風,下雨,打雷,落冰雹等(天氣)變化,也不知道。

偶爾想要站起來,但雜亂的書圍繞著我,好象積著的枯樹枝,有時到了不能行走(的地步),於是就自己笑自己說:“這不是我說的鳥窩嗎?”於是邀請客人走近看。客人開始不能夠進入,已進屋的,也不能出來,於是(客人)也大笑著說:“確實這象鳥窩。”

董遇談“三余”勤讀 原文: 有人從學者,遇不肯教,而雲:“必當先讀百遍”。言:“讀書百遍,其義自見。”

從學者雲:“苦渴無日。”遇言:“當以三余。”

或問“三余”之意。遇言:“冬者歲之余,夜者日之余,陰雨者時之余也。”

--選自《三國誌·董遇傳》 譯文: 有個想向董遇求教的人,董遇不肯教,卻說:“必須在這之前先讀百遍。”意思是:“讀書壹百遍,它的意思自然顯現出來了。”

求教的人說:“苦於沒時間。”董遇說:“應當用‘三余’。”

有人問“三余”的意思,董遇說:“冬天是壹年的農余時間(可以讀書),夜晚是白天的多余時間(可以讀書),下雨的日子壹年四季都有余。” 張溥與“七錄齋” 原文: (張)溥幼嗜學。

所讀書必手鈔,鈔已朗讀,過即焚之,又鈔,如是者六七始已。右手握管處,指掌成繭。

冬日手皸,日沃湯數次。後名讀書之齋曰“七錄”……溥詩文敏捷,四方征索者,不起草,對客揮毫,俄頃立就,以故名高壹時。

--選自《明史· 張溥列傳》 譯文: 張溥小的時候就很好學,所讀的書必然要手抄下來,抄完了,朗誦過了,就焚燒掉,然後又抄,像這樣六、七此才算完。右手拿筆的地方,手指和手掌都磨出了老繭。

冬天手的皮膚都凍皺裂了,每天把手放在熱水裏浸好幾次。後來把他讀書的房間稱為“七錄”……張溥寫詩作文思路敏捷,各方人士問他索取詩文,他不起草,當。

4. 求20篇文言文文章(稍短些的)急求啊,好的加分啊

(1)關羽刮骨療毒羽嘗為流矢所中,貫其左臂,後創雖愈,每至陰雨,骨常疼痛。

醫曰:“矢鏃有毒,毒入於骨,當破臂作創,刮骨去毒,然後此患乃除耳。”羽便伸臂令醫劈之。

時羽適請諸將飲食相對,臂血流離,盈於盤器,而羽割炙引酒,言笑自若。(2)王戎識李王戎七歲,嘗與諸小兒遊。

看道邊李樹多子折枝,諸兒競走取之,唯戎不動。人問之,答曰:“樹在道旁而多子,此必苦李。”

取之,信然。 (3)範仲淹有誌於天下範仲淹二歲而孤,家貧無依。

少有大誌,每以天下為己任,發憤苦讀,或夜昏怠,輒以水沃面;食不給,啖粥而讀。既仕,每慷慨論天下事,奮不顧身。

乃至被讒受貶,由參知政事謫守鄧州。仲淹刻苦自勵,食不重肉,妻子衣食僅自足而已。

常自誦曰:“士當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也。” (4)陸績懷橘績年六歲,於九江見袁術。

術出橘,績懷三枚;去,拜辭墮地。術謂曰:“陸郎作賓客而懷橘乎?”績跪答曰:“欲歸遺母。”

術大奇之。(5)楊修啖酪人餉魏武壹杯酪,魏武啖少許,蓋頭上提“合”字以示眾,眾莫能解。

次至楊修,修便啖,曰:“公教人啖壹口也,復何疑?”(6)鄭人買履鄭人有欲買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

已得履,謂曰:“吾忘持度!”返歸取之。及返,市罷,遂不得履。

人曰:“何不試之以足?”曰:“寧信度,無自信也。” (7)文徵明習字 文徵明臨寫《千字文》,日以十本為率,書遂大進。

平生於書,未嘗茍且,或答人簡劄,少不當意,必再三易之不厭,故愈老而愈益精妙。(8)掩耳盜鈴 範氏之亡也,百姓有得鐘者。

欲負而走,則鐘大不可負;以椎毀之,鐘況然有音。恐人聞之而奪己也,遽掩其耳。

惡人聞之,可也;惡己自聞之,悖矣。(9)謎語壹則王荊公戲作謎語:“畫時圓,寫時方;東時短,夏時長。”

吉甫解雲:“東海有壹魚,無頭亦無尾,更除脊梁骨,便是這個謎。”(10)畫龍點睛張僧繇於金陵安樂寺,畫四龍於壁,不點睛。

每曰:“點之即飛去。”人以為誕,因點其壹。

須臾,雷電破壁,壹龍乘雲上天,不點睛者皆在。(11)響遏行雲薛譚學謳於秦青,未窮青之技,自謂盡之,遂辭歸。

秦青勿止,餞於郊衢,撫節悲歌,聲振林木,響遏行雲。薛譚乃謝求反,終身不敢言歸。

(12)蛇銜草昔有田父耕地,值見傷蛇在焉。有壹蛇,銜草著瘡上,經日傷蛇走。

田父取其草余葉以治瘡,皆驗。本不知草名,因以“蛇銜”為名。

《抱樸子》雲,“蛇銜《指蛇銜草》能續己斷之指如故”,是也。(13)神針道人淩雲北遊太山,古廟前值病人,氣垂絕。

雲嗟嘆久之。壹道人忽曰:“汝欲生之乎?”曰:“此人毒氣內侵,非死也,毒散自生耳。”

因授雲針術,制病無不效。(14)楊務廉有巧思楊務廉甚有巧思,嘗於沁州市內刻木作僧,手持壹碗,自能行乞。

碗中投錢,關鍵忽發,自然作聲雲:“布施。”市人競觀,余其作聲,施者日盈數千。

(15)多言何益子禽:“多言有益乎?”墨子曰:“‘蝦蟆蛙蠅,口千舌敝,然而莫之聽。今觀晨雞,以時而鳴,天下振動。

多言何益,唯其言之時也。”(16)木刻鐘馗宋慶歷中,有壹術士,姓李,多巧思。

嘗木刻壹舞鐘馗,高三尺許,右手持鐵簡。以香餌置鐘馗左手中,鼠緣手取食,則左手扼鼠,右手以簡斃之。

(17)商鞅立木建信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己,乃立三丈之木於國都市南門,募民有能徙置北門者予十金。民怪之,莫敢徙。

復曰“能徙者予五十金”。有壹人徙之,轍予五十金,以明不欺。

卒下令。(18)承宮拾薪苦學承宮少孤,年八歲,為人收豬。

鄉裏徐子盛者,以《春秋經》授諸生數百人。宮過廬下,樂其業,因就聽經,遂留請門下,為諸生拾薪,執苦數年,勤學不輟。

(19)以百姓為甲兵 房玄齡奏:“閱府庫甲兵,遠勝隋世。”上曰:“甲兵武備,誠不可闕;然煬帝甲兵豈不足邪!卒亡天下。

若公等盡力使百姓義安,此乃朕之甲兵也。”(20)權休壹年之計,莫如樹谷;十年之計,莫如樹木;終身之計,莫如樹人。

壹樹壹獲者,谷也;壹樹十獲者,人也妳可以去買文言文訓練書啊。比如:《走進文言文》上面有很多的超短的文言文記得給我分哦。

我們也要寫文言文。

5. 求幾篇文言文的美文

小石潭記 從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聞水聲,如鳴佩環,心樂之。

伐竹取道,下見小潭,水尤清洌。全石以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為坻,為嶼,為嵁,為巖。

青樹翠蔓,蒙絡搖綴,參差披拂。 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遊無所依。

日光下徹,影布石上,佁然不動;俶爾遠逝,往來翕忽。似與遊者相樂。

潭西南而望,鬥折蛇行,明滅可見。其岸勢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樹環合,寂寥無人,淒神寒骨,悄愴幽邃。以其境過清,不可久居,乃記之而去。

同遊者:吳武陵,龔古,余弟宗玄。隸而從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譯文 從小丘向西行走壹百二十步的樣子,隔著竹林,就能聽到水聲,好象掛在身上的玉佩、玉環相互碰撞的聲音,心裏很是高興。於是砍了竹子,開出壹條小路,順勢往下走便可見壹個小潭,潭水特別清澈。

整個潭底是壹塊石頭,靠近岸邊,石底有的部分翻卷出水面,形成坻、嶼、嵁、巖等各種不同的形狀。青蔥的樹木,翠綠的藤蔓,遮蓋纏繞,搖動低垂,參差不齊,隨風飄動。

潭中遊魚約有壹百來條,都好象在空中遊動,沒有什麽依靠似的。陽光直射潭底,把魚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面上,呆呆地不動;忽然間又向遠處遊去了。

來來往往輕快敏捷,好象在與遊人壹起娛樂。 順著水潭向西南方向望去,溪流象北鬥七星那樣曲折,又象蛇爬行那樣彎曲,或隱或現,都看得清楚。

溪岸的形勢象犬牙般交錯參差,無法看到水的源頭。 我坐在潭邊,四周有竹子和樹林圍繞著,靜悄悄的沒有人跡,使人感到心境淒涼,寒氣徹骨,真是太寂靜幽深了。

由於這地方過於冷清,不能長時間地停留,於是就把當時的情景記下來便離去了。 同我壹起遊遠的人,有吳武陵、龔古,我的弟弟宗玄。

作為隨從跟著我們來的,有兩個姓崔的年輕人,壹個叫恕己,壹個叫奉壹。寒花葬誌 (明)歸有光 婢,魏孺人媵也。

嘉靖丁酉五月四日死,葬虛丘。事我而不卒,命也夫! 婢初媵時,年十歲,垂雙鬟,曳深綠布裳。

壹日,天寒,〔艹熱〕火煮荸薺熟,婢削之 盈甌;余入自外,取食之;婢持去,不與。魏孺人笑之。

孺人每令婢倚幾旁飯,即飯,目眶 冉冉動。孺人又指予以為笑。

回思是時,奄忽便已十年。籲,可悲也已! (《震川文集》) 譯文 寒花是我妻子魏孺人的陪嫁丫鬟,死於1537年五月,埋葬在荒山上。

她服侍我而不能到老,是我們沒了緣分(命不好)麽? 當初,寒花剛陪嫁過來時才十歲,梳著兩個環形發髻,拖著深綠色的長裙子。壹天,天很冷,她點火煮熟了荸薺,削了滿滿壹瓦盆。

我從外面回來,要取荸薺來吃,她端著荸薺,轉過身去,不給我吃。妻子魏孺人見了便取笑我們。

妻子常常讓她靠在小桌子旁邊吃飯,她吃飯時,眼眶慢慢地翻動。妻子又指著她那樣子對著我笑。

回想當時的情景,轉眼又是十年了。唉,真可悲呀!再遊烏龍潭記柳宗元潭宜澄,林映潭者宜靜,筏宜穩,亭閣宜朗,七夕宜星河,七夕之夜賓客宜幽適無累。

然造物者豈以予為此拘拘者乎!茅子越中人,家童善篙楫。至中流,風妒之,不得至荷蕩,旋近釣磯系筏。

垂垂下雨,霏霏濕幔,猶無上岸意。已而雨註下,客七人,姬六人,各持蓋立幔中,濕透衣表。

風雨壹時至,潭不能主。姬惶恐求上,羅襪無所惜。

客乃移席新軒,坐未定,雨飛自林端,盤旋不去,聲落水上,不盡落潭,而如與潭擊。雷忽震,姬人皆掩耳欲匿至深處。

電與雷相後先,電尤奇幻,光煜煜入水中,深入丈尺。而吸其波光以上於雨,作金銀珠貝影,良久乃已,潭龍窟宅之內,危疑未釋。

是時風物倏忽,耳不及於談笑,視不及於陰森,咫尺相亂;而客之有致者反以為極暢,乃張燈行酒,稍敵風雨雷電之氣,忽壹姬昏黑來赴,始知蒼茫歷亂。已盡為潭所有,亦或即為潭所生;而問之女郎來路,曰不盡然,不亦異乎?招客者為洞庭吳子凝甫,而冒子伯麟、許子無念、宋子獻孺、洪子仲偉,及予與止生為六客,合凝甫而七。

譯文:潭水應當清澈見底,倒影在潭中的樹木應當幽靜,在潭裏劃行的竹筏應當穩當,潭邊的亭臺樓閣應當明朗舒爽,七月七日這天應當星河燦爛,七夕之夜賓客應當恬靜無所牽累。然而造物者又豈會以此美景賜予我這個執著於紅塵俗世的人! 茅生,是越中人氏,他家的書童善於劃船。

我們劃到了潭的中心,也許是風在妒忌我們的閑情雅興吧,吹得我們到不了河蕩,不久靠近釣魚臺了,將竹筏系在垂楊下面,細雨迷離沾濕了帷幔,我們還沒有上岸的意思。不壹會大雨如註,七個男士,六位女士,各個拿著雨傘站在帷幔裏,衣服被雨打濕了。

忽然風雨交加,竹筏在潭中搖搖欲墜了,那些女士驚恐萬分想趕快上岸,也顧不上他們精致的鞋襪了。

6. 學文言文的十大好處

浙江大學曾對已畢業的大學生們進行了壹次調查,其中有壹個問題是:妳覺得大學中文課程中最有用的是哪壹門?結果出人意料,“古代文學”高居第壹。絕大部分畢業生認為:“古代文學”能夠提高他們的情操和氣質,甚至直接影響到他們的工作成績。

學習文言文能體會到了文化美感。中學語文課本中的壹些文言文(包括古詩詞),都是千古傳誦的名家名篇,無論思想內容、感情因素,還是藝術技巧、語言形式都具有典範性和代表性,能直接陶冶中學生修養,提高中學生文化素養,有利於將來成為壹個氣質高雅的人。壹個對古代文學有壹定基礎的人,在實際工作中會有得體的表達和行動,也更容易接近成功。它讓人充實,不輕浮。

了解古今詞匯的關系,擴展語言知識,現代漢語和古代漢語壹脈相承,例如學習文言文可以了解成語的來源出處、確切含義和演變過程,也就能夠準確無誤使用成語詞匯。所以學習文言文能使我們的語言簡潔明快,提高自己的閱讀能力和表達能力。

學習文言文能提高語言運用能力,形成自己的創作風格。我國許多現代大作家由於有深厚的古典文學修養和語言修養,靈活地運用古典文學裏固定下來的詞、短語或語句形式,因而形成自己的獨特風格,成為文學大家的。

學習文言文能借鑒古代名家寫作技巧。古代作家所寫的詩文,無論是立意、構思、取材、剪材、用典、謀篇、布局、遣詞、造句以及敘事、寫景、記人、抒情、析理、言物等方面都各有特色,古代作家尤其是十分重視文章的意境、結構和語言,通過文言文學習,揣摩取法古代名家,對提高自己的文學修養和寫作能力大有裨益。中國有影響的文學大家無壹不精通中國古代文學的。

任何國家的文化都是有根基的,而中國文化的底蘊始於古代文學,學習文言文,閱讀古文能使人切實接觸感染到中國的氣質。文言文記載了我國古代文化遺產,讀不懂文言文,也就讀不懂古代文獻,所謂繼承、吸收和發展也就無從談起。同學們學我國古代的文章,只要借助簡單的工具書就能讀懂。我們能理解領悟漢唐詩文,甚至能讀懂甲骨和竹簡時代的文章。可是英國人要讀懂三百多年前印刷的莎士比亞的原作,非得專家借助厚厚的工具書才能弄明白,中學生要想看懂可不是容易的。

中學生形象思維好,抽象思維已形成,記憶能力正值巔峰,正是學習文言文最好的時候,千萬不能錯過這壹學習文言文的黃金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