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傳》。
意思是指駕著簡陋的柴車,穿著破爛的衣服去開辟山林道路。形容創業的艱苦。出自《左傳·宣公十二年》。篳路藍縷也寫作“篳路襤褸”,由於成語運用時望文生義與誤解書寫成補衣旁,久而久之成為該成語的另外壹種書寫形式。
歷史淵源
輔佐文王
楚國國君鬻[yù]熊,自幼習文練武,精通文韜武略,有治國安邦之才。他雖年高九十,仍然雄心勃勃。姬昌特到荊山拜訪他。鬻熊見到姬昌,喜出望外地說:“久仰大名,老朽正欲投奔,同濟蒼生,不料明主謙恭下士,來到敝國,幸甚,幸甚!”
姬昌見鬻熊皓首銀須,便惋惜地說:“老人家雖有雄心壯誌,只是風燭殘年,能光耀幾時?”鬻熊聽後,很自信地說:“我雖年邁,奪關斬將力所不及,但運籌帷幄,決勝千裏尚不老啊!”姬昌見他講得有理,而又歸附心切,便問:“妳何以輔我立千秋之功,建萬世之業?”
鬻熊答道:“今紂王施暴政,使得天下大亂,諸侯們為了偏安壹隅,擄民夫充軍伍,刮民財濟糧餉,使民眾苦不堪言。我輔賢王招賢納士,集諸侯於麾下,以法繩約束之;施仁播德,天下歸心;吊民代紂,建千秋之基業。然後,修文息武,教代萬民,振興百業,便可國泰民安,四海升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