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檳榔飲簡介

檳榔飲簡介

目錄 1 拼音 2 《經驗方》:檳榔飲 2.1 處方 2.2 制法 2.3 功能主治 2.4 檳榔飲的用法用量 2.5 註意 2.6 摘錄 3 《聖濟總錄》卷五十三:檳榔飲 3.1 處方 3.2 制法 3.3 功能主治 3.4 檳榔飲的用法用量 3.5 摘錄 4 方出《千金》卷十八,名見《普濟方》卷壹六四 4.1 方名 4.2 組成 4.3 主治 4.4 檳榔飲的用法用量 4.5 各家論述 4.6 附註 5 《聖濟總錄》卷五十四 5.1 方名 5.2 組成 5.3 主治 5.4 檳榔飲的用法用量 5.5 加減 5.6 制備方法 附: 1 古籍中的檳榔飲 1 拼音

bīn láng yǐn

2 《經驗方》:檳榔飲 2.1 處方

檳榔5~10克 蘿蔔子5~10克 鮮橘皮10~15克白糖適量

2.2 制法

把檳榔打碎;把蘿蔔子放小鍋內炒香,然後搗碎;取新鮮橘皮(約1個整橘皮),煎成細絲狀;然後將上3味壹同放入搪瓷杯內加水適量,煎煮5~7分鐘後,去渣留汁,最後加入白糖適量,當作飲料服用。

2.3 功能主治

行氣,消食,除脹。適用於小兒消食。

2.4 檳榔飲的用法用量

以上為1日量,可以作2~3次,溫熱飲用。

2.5 註意

適用於體壯兒童,只宜飲用1~2天,不可多飲久服;體弱兒童者傷食,用量宜減半。

2.6 摘錄

《經驗方》

3 《聖濟總錄》卷五十三:檳榔飲 3.1 處方

檳榔(生,銼)半兩,羚羊角(鎊)半兩,大黃(銼)半兩,甘草(炙,銼)1兩,赤茯苓(去黑皮)1兩,防己(銼)1兩。

3.2 制法

上為粗末。

3.3 功能主治

胞囊實熱,溲便癃閉,日夜不通。

3.4 檳榔飲的用法用量

每服5錢匕,水1盞半,煎至1盞,去滓溫服。

3.5 摘錄

《聖濟總錄》卷五十三

4 方出《千金》卷十八,名見《普濟方》卷壹六四 4.1 方名

檳榔飲

4.2 組成

檳榔12枚,生姜4兩,杏仁4兩,白術4兩,半夏8兩,茯苓5兩,橘皮3兩。

4.3 主治

胸中痰飲,腸中水鳴,食不消,嘔吐水。

4.4 檳榔飲的用法用量

上(口父)咀。以水1鬥,煮取3升,去滓分3服。

4.5 各家論述

《千金方衍義》:杏仁開拓胸中之氣,姜、半消豁膈上之痰,檳榔、茯苓泄利腸中之水,柑橘二皮壹寒壹溫,升降上下之氣,此惟病氣未固,元氣未漓者宜之。

4.6 附註

方中白術,《千金方衍義》作“柑皮”。

5 《聖濟總錄》卷五十四 5.1 方名

檳榔飲

5.2 組成

檳榔5枚(銼),木香1兩,生姜(切,焙)半兩,青橘皮(湯浸,去白,焙)半兩,芎?半兩,前胡(去蘆頭)1分,丁香半兩,山芋半兩。

5.3 主治

三焦榮衛不通,氣滿水脹。

5.4 檳榔飲的用法用量

每服3錢匕,水1盞,煎至7分,空心溫服。

5.5 加減

腳腫,加牽牛子半兩;面目浮腫,加郁李仁半兩。

5.6 制備方法

上為粗末。

古籍中的檳榔飲 《聖濟總錄》:[卷第五十四三焦門]三焦病

去滓溫服,不計時候。治三焦營衛不通,氣滿水脹。檳榔飲方檳榔(五枚銼)木香(壹兩)生姜(切焙)青橘皮...

《雞峰普濟方》:[卷第八脾胃肝腎]牛膝地黃散

空心溫酒服方寸匕日二服漸加至壹匕半夏中煮生姜及檳榔飲下加麥門冬六兩不利人《雞峰普濟方》宋張銳公元9...

《普濟方》:[卷四十三三焦腑門]三焦脹(附論)

香(三兩)蜚蠊大黃(銼炒各二兩)防己枳綠豆大。檳榔飲治三焦營衛不通。氣滿水脹。檳榔(五枚銼)木香(...

《普濟方》:[卷壹百九十二水病門]水氣(附論)

(湯浸去白炒)郁李仁(研各壹兩半)吳茱萸去滓。檳榔飲專治水氣。四肢不和。面目浮腫。小便澀。氣急促。...

《普濟方》:[卷壹百九十七諸瘧門]諸瘧(附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