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蜀漆散簡介

蜀漆散簡介

目錄 1 拼音 2 處方 3 制法 4 功能主治 5 蜀漆散的用法用量 6 備註 7 摘錄 8 《金匱》卷上 8.1 方名 8.2 組成 8.3 主治 8.4 蜀漆散的用法用量 8.5 加減 8.6 制備方法 8.7 各家論述 附: 1 古籍中的蜀漆散 1 拼音

shǔ qī sǎn

2 處方

蜀漆(洗去腥)雲母(燒二日夜)龍骨等分

3 制法

上三味,杵為數。

4 功能主治

助陽,祛痰,截瘧。治牝瘧,寒多熱少者。

5 蜀漆散的用法用量

來發前以漿水調服3克,臨發時服6克。

溫瘧,加蜀漆4克。

6 備註

方中蜀漆祛痰截瘧;雲母、龍骨助陽扶正,鎮逆安神。合用有助陽、祛痰、截瘧之效。

7 摘錄

《金匱要略》卷上

8 《金匱》卷上 8.1 方名

蜀漆散

8.2 組成

蜀漆(洗去腥)、雲母(燒2日夜)、龍骨各等分。

8.3 主治

牡瘧,瘧多寒者。

8.4 蜀漆散的用法用量

未發前以漿水調下半錢,臨發時服1錢匕。

8.5 加減

溫瘧,加蜀漆半分。

8.6 制備方法

上為散。

8.7 各家論述

1.《醫方考》:病源於頑痰癥瘕者,此方主之。頑痰乃至陰所化,癥瘕乃凝結之陰,故令人有寒無熱。蜀漆、雲母、龍骨既經燒煉,則味澀而辛熱,味澀可以固既脫之陽,辛熱可以消固結之陰。仲景治火劫亡陽之證,於桂枝湯去芍藥加蜀漆、龍骨輩,名曰救逆湯,是二物之為純陽可知。雲母燒二日夜,則寒性亦去而純陽矣,宜仲景之用之也。

2.《金匱玉函經二註》:心者牡臟也,邪在心而成瘧,故曰牡瘧。何以言之?心肺居上,陽也,而心乃陽中之陽,今邪氣結伏心下,則心虛。《內經》曰:心虛者,熱收於內,則陽氣不行於外,故外寒。積聚津液以成痰,是以牡瘧反多寒也。用蜀漆和漿水以吐所結之痰邪;龍骨以療氣伏心下者;雲母安臟補虛,以除內收之熱。若夫溫瘧亦用是,少加蜀漆治者,亦為邪氣結伏在心下,致傷氣而不入於陰,反獨盛在外,以成熱而不寒,故亦以此去其所結也。

3.《張氏醫通》:蜀漆性升,上湧頑痰最速,雲母性溫,開發陰邪最猛,二味相須,較之常山,陽起石更捷。又恐湧泄大過,即以龍骨斂固其津,仍取龍性純陽,同氣相求,佐上藥以發越陰分伏匿之邪,則牡瘧之寒自己。

4.《金匱要略心典》:瘧多寒者,非真寒也。陽氣為痰飲所遏,不得外出肌表,而但內伏心間。心,牡臟也,故名牡瘧。蜀漆能吐瘧痰,痰去則陽伸而寒愈;取雲母、龍骨者,以蜀漆上越之猛,恐並動心中之神與氣也。

5.《古方選註》:《金匱》雲牡瘧,《外臺》曰牡瘧,皆言心經之瘧也。心為陰中之陽,邪氣結伏於心下,心陽郁遏不舒,瘧發寒多熱少,不可謂其陰寒也。主之以蜀漆散,通心經之陽,開發伏氣,而使營衛調和。蜀漆,常山苗也,苗性輕揚,生用能吐;雲母在土中,蒸地氣上升而為雲,故能入陰分,逐邪外出於表;然邪氣久留心主之宮城,恐逐邪湧吐,內亂神明,故佐以龍骨鎮心寧神,則吐法轉為和法矣。

古籍中的蜀漆散 《高註金匱要略》:瘧病脈證並治第四

掃熱以除煩。至其所謂邪氣內藏於心壹半。則合下條蜀漆散以治之。另有奧義。仲景之心法。真於淵微莫測之中...

《金匱玉函要略輯義》:[卷壹瘧病脈證並治第四]證二條、方六首

旨。亦仿金匱白虎加桂湯。)瘧多寒者。名曰牡瘧。蜀漆散主之。(程作牝瘧。金鑒同。)〔尤〕瘧多寒者。非...

《金匱要略心典》:[卷上]瘧病脈證並治第四

成。去滓。溫服壹升。日三。瘧多寒者。名曰牡瘧。蜀漆散主之。瘧多寒者。非真寒也。陽氣為痰飲所遏。不得...

《金匱玉函要略述義》:[卷上]瘧病脈證並治第四

是也。弦緊者可發汗。牡蠣湯是也。浮大者可吐之。蜀漆散是也。療瘧之法。實不能出於此數件矣。程氏謂不可...

《金匱要略淺註》:[卷二]瘧病脈證並治第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