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歷史上把君主稱為“皇帝”,皇帝的稱謂是誰發明的?

歷史上把君主稱為“皇帝”,皇帝的稱謂是誰發明的?

秦始皇發明的,他把三皇五帝的後邊的字取出來,稱之為皇帝。

壹些大臣們建議用“泰皇”,理由是“古有天皇,有地皇,有泰皇,泰皇最貴。”嬴政對這壹稱號不太滿意,思考後很果斷地說:“去掉泰,留下皇,再采上古帝位號,稱之為皇帝。”事情就這樣拍了板。後世君王沒有勇氣、也找不到更好的詞語來稱呼國家的最高統治者,就只能沿用皇帝這壹稱號,直到帝制結束,足足用了2100年。

秦朝之前,夏代的君主古籍中稱後、夏後或夏後氏,也有稱帝者。商代的君主在古籍和甲骨文中稱王。周朝的君主統稱周天子,具體還是稱王:如周武王、周平王等。那時候還不事正經的朝代,像分封是的管理。

神農氏即炎帝,他發明耕種農具,教人種植五谷,還發明了弓箭和樂器。伏羲、女媧、神農都是中華民族的“人文初祖”。顯然“三皇”的事跡神話傳說多於真實事跡,所以司馬遷著《史記》不寫《三皇本紀》而以《五帝本紀》開始。

“三皇”除了伏羲、女媧、神農的說法外,還有燧人、伏羲、神農說和伏羲、祝融、神農說等多種。但以伏羲、女媧、神農說最為流行。帝,《說文解字》解釋為“王天下之號也。”即帝是對稱王天下之人的稱呼。那時候還沒有皇帝的稱呼。

黃帝“姓公孫,名曰軒轅”,因“有土德之瑞,故號黃帝。”他非常有名生產了不少農業,制作衣冠,建立交通(舟、車),制作音律等等,是中華民族的“始祖”。顓頊是黃帝的孫子,《史記·五帝本紀》說他:“靜淵以有某,疏通而知事;養材以任地,載時以象天,依鬼神以制義,治氣以教化,絜誠以祭祀。”

始王天下者為皇!帝,王天下之號也。合在壹起,皇帝就是對始王天下之人的稱呼。如此也就不難理解為什麽秦始皇會選擇“皇帝”這兩個字作為自己的尊號。因為相當霸氣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