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周總理在外交事務中的壹些外交藝術的例子。
1 1950 1 10月,周恩來來莫斯科談判簽訂中蘇友好條約,並多次與斯大林會談。盡管斯大林竭力做出與他國不同的姿態,但他的大國沙文主義作風根深蒂固,總是有意無意地表現出來。
有壹次,到了中國東北,斯大林提出不允許第三國公民進入東北居住,無理要求中國承擔義務。周恩來不假思索地問道:“有許多朝鮮人住在東北,更不用說蒙古人了。他們是‘第三國公民’嗎?”斯大林對這個反問無言以對。後來他無奈地說,他的本意是美、日、英等帝國主義國家的人不能進入東北。
2 1957年9月7日,周恩來會見了首次訪華的美國青年代表團。代表團團長說,我們事先有協議,每個人只提壹個問題,這樣每個人都有機會。
接著,有代表問,“24名美國記者被允許進入中國嗎?”
周恩來回答說:“至於記者,妳的代表團團長剛才提到的原則應該適用,即平等機會、互利互惠。但是,美國政府不僅禁止中國記者去美國,也禁止美國記者來中國。雖然今天這裏沒有記者,但我聽說其中壹些人也是記者。這相當於說美國記者先到了中國。從妳們的接觸中,我們可以看到中國是否對記者開放,是否在對等的基礎上開放。”
另壹位代表問:“國務院告訴我們,我們來中國接觸中國的年輕人,親眼看看中國,這違背了美國的最大利益。我知道周總理不願意幹涉美國的內政,但妳能對此事發表評論嗎?尤其是對美國人以後去中國旅遊來說。”
周恩來說:“如果妳問我個人,當美國青年或其他美國朋友來中國時,我看不出有任何違背美國最大利益的事情。既然來了,大概也有同感吧。如果違背美國的利益,妳就不要來了。我認為妳們都關心自己的祖國。美國國務院說不行,說妳來了是違背美國最大利益的。這不是矛盾嗎?”
接著,有人問,“聽說中國領導人對國內政策,尤其是‘百花齊放’的政策有很大的不同意見。這種說法正確嗎?不壹致是什麽?我們能協調嗎?妳認為現在存在個人爭權的問題嗎?”
周恩來回答說:"對不起,我不知道,但妳知道?我可以完全向妳聲明,這完全是毫無根據的流言和挑釁。如果有人希望這種事情發生在中共領導人之間,他就失敗了。”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在壹次記者招待會上,有記者要求周恩來回答壹個涉及國家機密的問題。他問:“請問周恩來,中國人民銀行有多少錢?”
這句話的本質是嘲笑中國的貧窮。周恩來看了記者壹眼,說道,“中國人民銀行的貨幣基金...有18元,18角,18分。”
這個回答讓在場的記者都大吃壹驚。會場壹片寂靜。只聽周恩來進壹步解釋:“中國人民銀行發行10種人民幣,面額分別為10元、5元、1元、50分、20分、1分、5分、2分、1分,共計18元。他補充說:“中國人民銀行是由中國人民領導的金融機構,信譽卓著,貨幣穩定。"
周恩來巧妙的回答給記者留下了深刻印象。
壹次,周恩來在他的辦公室接待了壹位美國記者。當記者看到周恩來用的是美國派克牌鋼筆時,他用有點諷刺的語氣問道:“閣下,您是中國人,為什麽用我們的鋼筆?”
周恩來笑著回答,“關於這支筆的討論很多。這是壹個韓國朋友的反美獎杯,作為禮物送給我的。朋友說,留作紀念。我覺得有道理。我把這支筆留在妳們國家了。”
記者聽了周總理的話,羞愧得說不出話來。
在壹次外國記者招待會上,幾名美國記者故意刁難周恩來。有記者突然問“為什麽中國人走路總是彎腰?妳看,我們國家的人走路總是挺胸擡頭的。”
周恩來不慌不忙地說:“我們中國人正在走上坡路。我們能不彎腰努力嗎?”妳在走下坡路,能不擡頭嗎?"
幾句幽默的話把主動挑戰的外國記者推到了被動的位置,在場的人都被總理的機智幽默所折服。
在壹次新聞發布會上,壹名記者問周恩來,“請問總理先生,中國現在有妓女嗎?”
對於這種惡意的提問,周恩來鎮定自若,嚴肅地盯著記者:“是!”
這壹問壹答讓氣氛緊張起來,引起全場騷動。
正當大家對周恩來的回答感到迷惑不解時,周恩來接著說:“它在中國臺灣省。”
話音剛落,全場掌聲雷動。
71960年4月下旬,周恩來訪問印度,解決中印邊界問題。在壹次談判中,印度人提出了這樣壹個挑釁性的問題:“西藏什麽時候成為中國的領土?”
周恩來立即回答說:“西藏自古以來就是中國的領土。遠非如此,至少在元朝,它就已經是中國領土的壹部分了。”
印度撒謊說:“時間太短了。”
周恩來回答說:“中國的元朝有700多年的歷史。如果認為700多年是很短的時間,那麽美國從建國到現在只有100年的歷史。美國不會成為壹個國家是真的嗎?這顯然是荒謬的。”
通過比較700年的數字和100年的數字,周恩來反駁了對方的話,這是非常尷尬的。這是坐在會議桌前的印度總理情不自禁地贊嘆說:“中國總理真能言善辯。”
2月下旬,周恩來訪問了摩洛哥王國。
在國王的談話中,哈桑國王提出了壹個意想不到的問題。他笑著說:“當今世界上像我們這樣的帝王也就那麽幾個。不知道以後會怎麽樣。”
這是壹個很難回答的問題。因為現在帝王不多,以後肯定更少,更不會有。但是這樣回答太不友好了。況且也不應該,因為哈桑國王反對帝國主義和殖民主義,政府也是愛國政府。不回答,不友好;回答,很難說出口。這是周恩來面臨的問題。但這個問題並沒有困擾周總理。他在哈桑提問後幽默地說:“妳可以組織壹個委員會,開個會討論壹下!”
陳毅副總理也說過,“亞洲有壹位西哈努克親王。我們是好朋友,可以邀請他參加。”說完,三個人都笑了。
周總理和陳毅副總理回答問題如此巧妙,既不違背自己的意願,也不影響友好關系,而且充滿樂趣,令哈桑國王印象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