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山海經》是我國古代的壹部誌怪書,作者為戰國中後期至漢初的楚或巴蜀人。也是壹本荒誕離奇的書。
2.這本書的作者不詳。古人認為這本書是“戰國好奇者取列傳,莊、列、離騷、、金城雜記之功”。
3.現代學者也壹致認為,這本書不是短時間內寫成的,作者也不是壹個人。《山海經》共有18篇,其他章節內容早已失傳。
4.原***22篇,約32650字。* * *藏山經5部,海外經4部,國內經5部,大荒經4部;《漢書》有13篇,這還不算後來的野經和家經。
5.《山海經》的內容主要是民間傳說中的地理知識,保存了許多著名的古代神話、傳說和寓言,包括誇父的每日墾荒、大禹治水等。
作品欣賞:
1.《山海經》雖不是純地理書,但其地理內涵是第壹位的。它有條不紊地描述了各個地方的地理特征,包括自然地理特征和人文地理特征。
2.《山海經》對自然地理有描述,其中包括“堂中之山”、“陽光下之山”、“青山中之山”、“簸箕底之山”等多座山,每座山的名稱取決於山的地貌。
3.這些山脈也反映了山脈系統的走向;以及極其豐富的水文記錄,河流大多記錄了它們的源頭和註入地。壹條河的源頭可以在某個山麓,但它的註入地離這座山很遠。
4.解說員在記錄水文時也註意到了河流幹流的全貌。雖然沒有記錄河流的經過,但壹些主要河流,如黃河和渭水,以及許多支流流入它們的主幹道,以了解它們的大致流動區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