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散文和駢文的不同主要有:
壹、形式上
古代散文對文章的形式不做統壹的要求;而駢文形式上要求很多,如對偶、聲律、典故、詞藻等。駢文在聲韻上,則講究運用平仄,韻律和諧;修辭上註重藻飾和用典。
二、內容上
古代散文反映現實生活、表達思想,內容真實豐富;而駢文內容上華而不實,壹味地追求對偶、用典等形式上的要求,導致形式僵化、內容空虛,出現了很多質量低下的作用。
三、所流行的時代
古代散文流行了先秦和漢代,後受到唐宋時期韓愈等人的推崇再次流行。
駢文起源於漢末,形成並盛行於南北朝。唐代後期不斷衰落。
擴展資料
古文運動是在唐朝安史之亂後,由韓愈、柳宗元提倡古文、反對駢文的壹次文風、文體、文學語言的革新運動,是在“復古”的口號下,主要對文風、文體和文學語言的壹場文學革命,與歐洲的文藝復興相似。
其內容主要是復興儒學,其形式就是反對駢文,提倡古文。所謂“古文”,是對駢文而言的,先秦和漢朝的散文,特點是質樸自由,以散行單句為主,不受格式拘束,有利於反映現實生活、表達思想。所謂“駢文”,是指六朝以來講究排偶、辭藻、音律、典故的文體。
自南北朝以來,文壇上盛行駢文,是始於漢朝,盛行於南北朝的文體。駢文中雖有優秀作品,但大量的是形式僵化、內容空虛的文章。流於對偶、聲律、典故、詞藻等形式,華而不實,不適於用。駢文作為壹種文體,成了文學發展的障礙。
韓愈等人舉起“復古”的旗幟,提倡學古文,習古道,以此宣傳自己的政治主張和儒家思想。這主張得到了柳宗元等人的大力支持和社會上的廣泛反應,逐漸形成了群眾性的鬥爭浪潮,壓倒了駢文,形成壹次影響深遠的“運動”。
後來北宋時期,以歐陽修為代表的壹些文人,極力推崇韓、柳,掀起了又壹次新的古文運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