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名著導讀《戰國策》

名著導讀《戰國策》

/戰國末/文辭之最、行人辭命之極

? 《戰國策》是壹部記錄戰國時代謀臣策士的言論與行狀的文章集,不是某壹人的作品,它是戰國至秦漢間縱橫家遊說之辭和權變故事的匯編,它不作於壹時,也不成於壹手。

戰國時代,有人專門從事外交策略的研究,運用縱橫捭闔的手腕,約結與國,孤立和打擊敵國,史稱縱橫家。他們對談說之術非常重視,為了切磋說動人君的技藝,就不斷收集資料,儲以備用,有時並自行擬作,以資練習,《戰國策》中的許多篇章是這樣產生的。由西漢劉向輯錄成書,書名也為劉向所定。

劉向(約前77-前6年)是漢代著名學者,除經學與文學外,在古籍整理上貢獻亦多多。漢成帝時,劉向受詔校錄群書,《戰國策》即其中之壹,該書收集的文章,在他以前已以《國策》、《國事》、《短長》、《事語》、《長書》、《修書》等書名流傳。他做的工作只是收集,按國別和大體時間排序並除去重復章節。

? 戰國時期是我國古代歷史發生劇烈變動的時代。在社會經濟方面,由奴隸制轉變為封建地主制。在政治方面,由春秋時期小國林立的爭霸局面,變為秦、齊、楚、趙、魏、韓、燕七大國爭雄為主。這就促使各國國君和貴要人物去重視壹些雖非出自世卿之家,但有某方面實際能力的人,形成了盛行壹時的“養士”之風。

在這種形勢的激發下,產生了懷抱各種政治主張的遊士,奔走於列國之間,進行遊說,希望自己的主張能被當政者采納,而自己受到重用。漢代劉向按東周、西周、秦、齊、楚、趙、魏、韓、燕、宋、衛、中山十二策分編,***33卷,定名為《戰國策》。它記載了繼《春秋》以後,至楚、漢之起以前,***245年間的歷史。因而此書思想活躍,有許多縱橫陰謀之術,不合於儒家的思想,故被儒家所排斥,未得在世廣泛傳播,後來便漸漸殘缺不全。如劉向編訂的《戰國策》有《蒯通說韓信自立》壹篇,曾被司馬貞的《史記索隱·淮陰侯列傳註》所引,但後來《戰國策》中此篇丟失。

? 據《崇文總目》稱,***散失11篇。北宋著名文學家曾鞏從士大夫的私人癜書中訪求書籍,並加以校訂,正其謬誤,重新湊足了33篇。然而,由於歷史的原因,曾鞏所校訂的《戰國策》與劉向所編訂的《戰國策》在篇目上已有了出入,所以,歷史上就存在兩種文本的《戰國策》,劉向所編為古文,曾鞏所校補的為新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