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自韓山書院
說實話,論壇裏藏龍臥虎,談這個話題,只會獻醜,不過也是自己的淺顯心得,就當是拋磚引玉吧,希望對初學者,有些許啟發。
學習古文獻,從某種意義上說,就是選擇了壹條寂寞而艱難的路,具體不用我多說,所以,如果真的有強烈的興趣,那就耐住寂寞,艱難地走,如果沒有多少興趣,還是趁早放棄。
先說些我認為學習古文獻的基礎。
首先是要有壹些古籍閱讀能力,通文字音韻訓詁。誰也不能說自己掌握得多好,不過基本的壹些,還是要懂,否則無法進行下去。學習的方法,無非多讀,多看。
具體說:1、會壹些篆文。甲骨文之類的,太專業,就算了。但得識壹些篆文,因為藏書印之類的,篆文多。方法:看《說文解字》,不能通讀的話,看五百四十部首也行。
2、會壹些草書。許多材料,是稿本、鈔本,用草書、行書寫成,有些刻印的書,序跋之類的,也是行書、草書。不識壹些草書,無法閱讀。學習方法:找本《草書千字文》,或孫過庭《書譜》。多看。
3、會壹些俗字,敦煌卷子固然有很多俗字,許多世俗材料也有俗字,鈔本、稿本也有俗字,許多刻印的書,也有俗字。不誤俗字,有的書就讀不下去。方法:《幹祿字書》、《龍龕手鏡》、《碑別字新編》或黃征老師的《敦煌俗字典》等。
其次,要會查工具書。可以看壹看《文史工具書舉要》之類的,介紹文史工具書使用法,不僅要學會,更要時時用。要知道有哪些工具書,什麽情況下,可以去查哪個工具書,如何去查。具體的,就不用多說了。我常常看到有些朋友,有個什麽問題,到處問人,不得其解。其實只要知道有應該查什麽工具書,壹檢便得的。
再次,要知道如何找材料。我要研究壹個什麽問題,得需要查哪些材料,心裏得有數,這需要壹些目錄學的知識。然後是如何去查,像清人的集子,可以看《清人別集總目》之類,上面列有館藏,可以到處跑跑。材料又分紙質材料、電子材料。有些材料,數典、龍騰、愛如生,包括我們韓山書院,能夠下載,也就免得東奔西跑。
具體的古文獻研究,方向很多,千差萬別,但我覺得有些基礎的,應該掌握。
我建議大家花半年到壹年時間,做壹個個案研究,即研究某壹個作家或學者。不宜太著名的,二、三流的就可以了,主要是鍛煉自己,不求出多少成果。可以做的工作很多:生平考、家世考、交遊考、著述考、某壹著作的版本考……然後嘗試整理其著作,涉及到版本考察、校勘、標點等。然後可以作此人的年譜,輯錄其佚文佚作、輯錄生平資料、輯錄評論資料、輯錄交流唱和的詩詞……經過這壹輪的嘗試,應該對古籍整理有了粗略的認識。以後看到別人壹篇文章,也知道從哪些角度進行評價了。
具體研究的方法,因人而異,因方向而異。
我很慚愧,在南師大學習六年,沒有很好的學到老師的方法,只是在瞎混,不過就自己所熟悉的,舉三個例子:
我導師趙生群教授,研究《史記》、《春秋》,《史記》壹百三十卷,加上三家註,得有二百萬字左右,據趙老師講,他前後通讀過幾十遍,零星查找不算,所以我們課上提壹個什麽問題,他基本都能背出原文來,來龍去脈很清楚。這是需要花很多工夫的。但能夠做到這樣,就會精熟,許多問題就會浮出來,得到解決。每再讀壹遍,都會發現壹些新問題的。當然,不僅僅是看《史記》壹書,相關的《尚書》、《春秋》、《國語》、《戰國策》、《漢書》……,也自然要熟悉。這是壹條路子。
黃征教授,研究敦煌語言文字,簡單看,就是識字,但請不要小看這識字之術,許多敦煌學研究者,有的還是很著名的敦煌文學、敦煌文字的大家恰恰缺乏這壹基本能力,因此誤讀原卷,在錯誤的基礎上進行研究,錯得就更加離奇,這種情況以前可謂廣泛,現在也不少見。所以識別敦煌俗字,看似簡單,其實是壹門大學問,黃征老師又將這上升為理論,著述很多。具體方法我沒有嘗試過,所知道的大概是,多看原卷(不是去法國、英國看敦煌卷子,是指看圖版,上古等出的幾套,或者實在不行,《敦煌寶藏》也可將就),對照他人錄文。最好是拿著《敦煌變文校註》,邊讀邊核對原卷,壹篇壹篇讀,註意其校註,這樣大半本讀下來,壹般的俗字,就都認識了。如果無法找到原卷,那看黃老師《敦煌俗字典》,也可以,不過效果不如對原卷好,沒有直觀印象。堅持壹年,就掌握了壹個大概,再去看壹些學者的敦煌學研究,就會發現真的是“訛火滿紙”了。
江慶柏教授,清代文獻研究、四庫學研究。江老師可以說是我見過最勤奮的老師,近年所出的《清代人物生卒年表》、《清代進士題名錄》,得到了學界的壹致肯定,可見先生紮實的學風和過硬的功力。像《清代人物生卒年表》,所收幾萬人,壹壹去圖書館查找原始資料,進行詳細的考證,前後看過的資料,有數萬種之多,這種做學問的態度、方法,讓人欽佩,值得所有研究古文獻的學習。
說得有點亂,以後再整理修改,希望大家也多談談自己的心得體會,或者談談自己熟悉的學者治學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