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引言
自從人類發明了文字,書就應運而生,即文字與文字載體的集合體。書是人類文明的浩瀚天際中最耀眼的壹顆星。古人雲,書中自有顏如玉,書中自有黃金屋。中國古代的讀書人以能夠著書立說為榮,以讀萬卷書,行萬裏路為誌,可見書在我國發展中的地位之高。從商代先人將符號刻畫在龜甲、獸骨之上,到西周人們將銘文刻在器皿內壁或背面,將戰爭、典禮等歷史事件刻於金石之上,再到竹簡、木牘、臯書,在東漢蔡倫發明造紙之後發明了卷軸書,到發明了經折裝書開始出現封面和封底,繼而旋風裝、蝴蝶裝、背包裝、線裝書壹壹登上歷史舞臺。隨著現代印刷、美術技術越來越發達,如今圖書出版業的書籍設計已經百花齊放。
走進書店或圖書館,書架上琳瑯滿目的書籍常常讓人無所適從,不知該從哪壹本讀起。我們選擇拿起壹本書,壹個原因可能是被書的名字所吸引,另壹個原因則是被書籍的封面、裝幀所吸引。從壹本書的設計風格就可以看出這本書和買書的人是不是氣味相投,有時候選擇買壹本書,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喜歡它的封面。可以說,現代書籍設計藝術已經從傳統典雅純凈的審美觀轉變為強調視覺效應的純粹藝術表達,從實用、經濟、美觀的裝幀原則演變為壹種獨立的藝術表現形式。壹本書的設計是壹個漫長的過程,有人說書籍設計是“壹張紙開始的故事”。從最初的紙張選擇,到封面、封底、書脊、扉頁、目錄、內頁、頁碼頁眉等的設計,插圖的選擇和繪制,印刷的完成,特殊印刷工藝的選擇,以及適合裝訂形式的選用,確實經歷了壹個漫長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每壹個環節都是非常重要,與書呈現的最終效果息息相關。所以研究中間的任何壹個環節都是很有必要的。封面舊稱“書衣”、“書皮”、“書面”。書籍裝幀包括多道工序,涉及多個美術領域,但封面是壹本書最要緊的裝幀。封面藝術包含了書籍裝幀藝術家強烈的藝術情感,而這種情感是與文字所承載的情感相吻合的,即形式和內容的高度統壹。好的封面藝術能夠調動讀者閱讀的興趣,“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圖案形式比語言傳達示意更強,它可以使不同民族、不同文化、不同語言的人,對事物和感情進行交流。
二、古代線裝書
漢代雖然發明了紙,但當時的書寫材料,竹、木仍為大宗,其次是帛。紙寫書,從文獻記載和考古發現中都沒有充分的根據說明在漢代(特別是西漢)就已普及。線裝書出現在包背裝盛行的公元14世紀的明朝中葉,是我國裝訂技術史上第壹次將零散頁張集中起來,用訂線方式穿聯成冊的裝訂方法。
著名學者鄧雲鄉在談到線裝書時說:“中國傳統文化的根本,首先在於它的載體線裝書,沒有線裝書,無處看線裝書,不會看線裝書,那就差不多失去了中國傳統文化的根本。”可以說線裝書上蘊含了濃厚典雅的文化氣息。
線裝書的美感藏在簡單的封面裏:泛黃的宣紙、最右端多種樣式整齊的裝訂線、刻書工匠的字挺勁有力,間隔勻稱,書法或渾厚雄偉或秀雅清逸,墨濃黑而光亮,,整個封面還體現著黃金分割比的美感。而印在封面上的或大或小或圓或方的印章為簡單的封面點綴了壹抹亮色。
古樸、簡潔、莊重、典雅、實用,這種風格也與中國古代踏實治學,註重修身和精神層面的追求緊密聯系。不同的時代地區的線裝書會有不同風格的字體、板式,穿越古老的書籍設計藝術,我們仿佛是在昏黃的燈光下與不同時代不同年齡的古人邂逅交心,流轉與歷史時光之間,對歷史產生了濃重的敬畏。
三、民國時期書刊設計文化
隨著西方文化逐漸滲透進國門,我國文學文藝類書刊發生了很大的風格上的轉變。
書刊封面的設計不再是簡單的標題和作者,而是通過藝術形象設計的形式來反映書刊的內容,圖形、色彩、文字是封面設計的三個要素。裝訂也由單壹的線裝書轉變為32開本成為書刊開本的主流。
這壹時期封面設計出現了集中不同的題材。第壹種是傳統文字題材。民國時期以體漢字書法或者美術字體為主的封面有行書、隸書、篆體等。這些字體既有傳統的審美意蘊,又富含形式感和體積感的時尚元素。
第二種是“鴛鴦蝴蝶派”文人們帶來的題材。他們最早顛覆了壹成不變的素面朝天的古書書衣的樣式,將才子佳人搬上了封面。上世紀壹二十年代的“鴛蝴派”書刊大都是請名畫家專門畫封面畫,不用現成的照片作封面。在攝影技術還沒有大普及之前,手工繪畫仍是封面裝幀最主要的技術手段。而在照相封面泛濫的今日,更加感覺手繪封面的可貴。手繪封面在今天可稱之為“失憶的影像”。這壹類書籍主要以消遣為主,封面追求時髦,板式註重美觀,封面女郎的照片充滿整個封面,刊名等文字信息標記與照片之上,能夠清晰反映標題和主要出版信息,整體具有很強的視覺沖擊力。
第三種是中西雜糅圖文並茂的題材。有洗練、樸實、靜雅的傳統風格,也有受到西方藝術風格和現代的構成形式主義設計觀念影響的“學院派”,表現形態抽象很富於想象。
這壹階段出於新文化運動時期,聞壹多、魯迅、沈從文、豐子愷等人壹改鴛蝴派的風格,老舍這樣描述理想中文學期刊的封面:“素的與花的相間,半年素,半年花。素的是淺黃色或乳白色,由有名的書家題字,只題刊名也好,再寫上壹首詩或幾句散文也好。
壹回壹換,永不重復。花的是由名畫家繪圖,中西畫都可以,不要圖案畫。壹面壹換,永不重復。封面外套玻璃紙,以免摸臟了字畫,每期封面能使人至少出神地看上幾分鐘,有的人甚至於專收藏它們,裱起來當冊頁看。”
在這個中西碰撞、新舊更叠的時代,這些藝術中體現出了壹種氣韻之美,也體現了設計者極高的修養——對詩歌、書籍、繪畫、工字都有深厚的祭奠,使這壹時期的圖書開始形神兼備,既有強烈的創新精神,又有對傳統文化的堅持。
四、現代的書籍設計
隨著現代文化的多元性和科技的進步,藝術設計的技巧更多,對現代美術、心理學、自然科學的結合更加廣泛和深入。到如今,我們已經不能簡單地給我國現代書籍設計概括出特點,如果有的話壹定是多元化。
封面藝術創造過程中所涉及的諸如書的開本大小、字體選擇、空間組織、色彩配置、層次關系的劃分等,均要求其形式結構的嚴謹性、形態的可視性與美感的合規律性。有些書籍通過強烈的對比產生沖擊力,有些則強調和諧統壹的畫面感,有些設計富於動感,有些則嚴謹莊重。有不同的裝飾紋樣、有特定的表現意象、可以運用抽象、留白……
當今世界圖書裝幀設計界的最高榮譽是“世界最美的書”,這評選的標準有四:壹是形式與內容的統壹,文字圖像之間的和諧;二是書籍的物化之美,對質感與印制水平的高標準;三是原創新,鼓勵想象力和個性;四是註重歷史的累積,體現文化傳承。可以說這壹世界級評判標準也是現今我國圖書出版所應該追求的最高目標。
有趣的是,我國獲得“世界最美的書”獎的圖書多數都與傳統文化有關。比如《詩經》,雖然《詩經》采用的是西式裝訂法,但在設計上特別加入了中國傳統線裝書的神采,封面是用刨毛的牛皮紙做成,手感粗糙,簡單的黑白色調,右下角畫有幾片竹葉,兩只小鳥展翅欲飛,“詳解”“精譯”字樣做成印章形狀置於封面空白處以平衡畫面。既有現代書籍包裝的簡潔靈動,又傳遞出中國文化的傳統韻味。再如《曹雪芹風箏藝術》,運用了線裝書的古樸典雅的風格,畫面虛線使風箏有了飛翔的感覺,再加上風箏亮麗的顏色,使整體效果簡單卻不失卻靈動。《梅蘭芳戲曲史料圖畫集》
也也是燙金線裝書樣式。
當然,還有壹類書則更多憑借其設計創意取勝,如《蟻囈》,為讀者提供了充分的互動空間,留白更體現壹種禪意,《不裁》設計上用毛邊紙,沒有裁切過,讀者必須通過裁書才能完成閱讀。 當然這類書的封面設計也有其獨到之處。
看了很多很多書的封面之後,最後總結出了壹個規律:其實最好的東西總是最簡單的,不需要過於絢爛繁華的色彩,不需要太多圖畫,簡單,鮮明,和其思想性才是最彌足珍貴的。也是在如今紛繁的圖書中最可以脫穎而出的設計,能讓行走在鋼筋水泥間的人們感受到與商業社會普遍的浮躁不同的氣息。此外,民族的,就是世界的,我們也需要通過創新和堅持,使得帶有我國傳統文化元素的設計能夠保持其活力和魅力。
封面書衣是文學藝術的百花園,是記憶的化石,是文化的遺珍,是歷史的剪影,是人世的片段,是藏家的珍愛。莫道是,看盡了人間的繁華起落,燈火闌珊,光影掩映,還存有書的衣裳這樣的藝術形態;這樣的壹抹風景令人留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