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赤鼻簡介

赤鼻簡介

目錄 1 拼音 2 英文參考 3 概述 4 小兒脾胃實熱所致鼻色赤 5 酒齇鼻 6 參考資料 附: 1 赤鼻相關藥物 2 古籍中的赤鼻 1 拼音

chì bí

2 英文參考

rosacea [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04)]

brandy nose [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13)]

acne rosacea [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13)]

3 概述

赤鼻為病證名[1]。有兩個義項。

4 小兒脾胃實熱所致鼻色赤

小兒鼻色赤,乃脾胃實熱,治宜清脾瀉熱;用瀉黃散[1]。如只微赤,則為脾胃虛熱;宜異功散加升麻、柴胡治之(《證治準繩》)[1]。

5 酒齇鼻

赤鼻即酒齇鼻[1]。見《中醫外科概要》。指鼻準發紅,甚至延及鼻翼,皮膚變厚,表面隆起,鼻頭增大的病證[1]。

酒渣鼻(brandy nose;acne rosacea)為病名。因鼻色紫紅如酒渣故名酒渣鼻。出《魏書·王慧龍傳》。中醫稱之為酒皶鼻、酒齇鼻、酒齇鼻、鼻齇、肺風、肺風粉刺、赤鼻、鼻準紅赤,俗稱酒渣鼻、酒糟鼻,古名鼻赤[2]。是指發生於鼻部,以鼻色紫赤、丘疹,甚則鼻頭增大變厚為主要表現的皮膚疾病[3]。是壹種主要發生於面部中央的紅斑和毛細血管擴張的慢性皮膚病。由脾胃濕熱上熏於肺所致[2]。

《黃帝內經素問·熱論》:“脾熱病者,鼻先赤。”

《外科大成·酒渣鼻》雲:“酒渣鼻者,先由肺經血熱內蒸,次遇風寒外束,血瘀凝滯而成,故先紫而後黑也。治宜宣肺氣化滯血,行營衛流通,以滋新血,乃可得愈。”本病以顏面部中央的持續性紅斑和毛細血管擴張,伴丘疹、膿皰、鼻贅為臨床特征。多發生於中年,男女均可發病,尤以女性多見。

西醫稱之為酒渣鼻、酒渣性痤瘡、玫瑰痤瘡。

酒渣鼻相當於西醫的玫瑰痤瘡[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