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北鬥七星的名稱和來歷

北鬥七星的名稱和來歷

北鬥七星是天樞、天璇、天璣、天權、玉衡、開陽、搖光七星。

《甘石星經》:“北鬥星謂之七政,天之諸侯,亦為帝車。”皇帝坐著北鬥七星視察四方,定四時,分寒暑。古籍《_冠子》記載:“鬥杓東指,天下皆春;鬥杓南指,天下皆夏;鬥杓西指,天下皆秋;鬥杓北指,天下皆冬。”

古代視北極星為上帝的象征,而北鬥則是上帝出巡天下所駕的禦輦,壹年由春開始,而此時北鬥在東,所以上帝從東方開始巡視,故《易·傳》:“帝出乎震”,震卦在東。

擴展資料:

在民間知名度最高的星恐怕就是北鬥七星了,這七顆星有各自的名稱,從勺頭開始依次是“天樞”“天璇”“天璣”“天權”“玉衡”“開陽”“搖光”,位於勺頭的前4顆叫鬥魁,其余3顆叫鬥柄。

由於“北鬥”圍繞北極日夜不息地旋轉運動,從很早開始,“北鬥”就被人們想象成天帝的車駕。《史記·天官書》說:“鬥為帝車,運於中央,臨制四方”,意思是:北鬥七星是天帝坐著的馬車,天帝以中央為樞紐,坐在馬車上巡查四方,定四時,分寒暑。

在山東嘉祥縣東漢時期的武梁祠中,就有“鬥為帝車圖”的畫像石,圖中的北鬥七星,由鬥魁4星組成車輿,有壹帝王形象的人端坐在鬥勺之中,鬥柄3星組成車轅。這輛車沒有車輪,它是騰雲駕霧而行的。

百度百科-北鬥七星

人民網-中國有“二十八宿”星官體系北鬥七星指示季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