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現代企業如何運用儒家思想

現代企業如何運用儒家思想

 儒家思想對我們的影響是方方面面的,不僅在教育上得到了傳播,在我們的企業管理上也得到了靈活的運用。現代企業如何運用儒家思想去管理呢?下面我為大家解答壹下,希望能幫到您!

 以史為鏡,古為金用,不僅能夠將優良傳統繼續傳承,還能夠創新現代文明。儒家文化中的人本思想,就可以借鑒到現代企業管理中,使管理者能夠科學、有效地管理團隊、企業,能夠有效激勵員工為企業服務的熱情。本文將研究儒家人本思想在現代企業管理中的運用情況。

 壹、儒家人本思想概述

 在中國文化史上,首次提出以人為本思想的是春秋的管仲。他在《管子霸言》中說:“夫霸王之所也,以人為本,本理則國固,本亂則國危”。他認為管理國家應該以人為本,否則就會出現危機。而作為中國傳統思想的核心和精髓的最鮮明特色的人本思想,可以追溯到周初宗教中人文精神的躍動。周對殷禮進行了變革,其最大的貢獻就是在宗教祭祀生活中融入了人的自覺的精神,集中體現在周人提出了“修德配命”、“敬德保民”的倫理思想。然而這只是對少數統治者的自覺和要求,後來春秋時代逐漸擴展為貴族階層的自覺,直到儒家創始人孔子才第壹次“發現了普通的人”。後又經孟子和荀子進行了發揮和引申。

 (壹)孔子的人本思想

 “性相近,習相遠”,孔子認為,人都有相近的本質,都有趨向於完善的可能,人之所以變現出不同的主觀能動性和積極性,原因在於人們不同的習性;孔子主張以仁愛為本的人格追求。“仁且智”,以仁愛為本才能實現人與人之間的互相尊重與寬容,但這並不意味著不講原則。

 孔子的人本思想的內在的深層含義是“仁”。“仁”體現的是儒家人本管理思想。《論語顏淵》記載:“樊遲問仁。子曰:‘愛人’。”以愛人界定人,體現的正是“壹種樸素的人文關懷,它首先意味著確認人在天地物種中的至上地位。”《論語陽貨》載:“子路問仁於孔子。孔子曰:‘能行五者於下,為仁矣。’請問之。曰:‘恭、寬、信、敏、惠。”這五個字是“仁”的具體要求,即恭敬、寬厚、誠信、勤敏、慈惠,這些德性在現代企業的經營和管理中依然擁有其重要的價值,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二)孟子的人本思想

 孟子認為,人生來善良,都有惻隱之心、羞惡之心、辭讓之心、是非之心。人性善是先天的,但可以隨環境的變化而改變,可以通過後天的努力發展和完善。孟子將孔子的仁愛為本的理想人格發展成為仁義禮智等的具體規定,不能無原則地施愛,心存仁德,行由義路,審美上強調精神生活美的陶冶。孟子成長之道的基本方法是:存心、養心和養氣。

 (三)荀子的人本思想

 荀子的人才理論建立在性惡論的基礎之上,他認為人性有“好利惡害”的特性,對此要“制禮義以分之”。荀子強調“人格的全”,是壹個完整的求善的過程。他認為人性是惡的,因此要將仁德原則與法度原則結合在壹起,才能讓人們成為君子。荀子提出“註錯習俗,積善成聖”的成長之道,他非常強調人格的外在造就,自我的後天發展及自我究竟趨向於何種人格目標,主要取決於習俗與教育。

 二、儒家人本思想與現代企業管理的聯系

 現代企業人本管理的思想,最早是在西方的人際關系學派中產生並發展起來的。人本管理思想的基本內容是將對人的管理放在第壹位。企業管理從對象上來分,分為人、物和信息三要素。企業的盈利目標是通過對人的管理,進而支配物質資源來實現的。從這個角度看,企業必然應該以人為本,來達到自己的商業目的,實現自己的商業價值。另壹方面,現代人本管理把研究人的需求欲望作為出發點,通過滿足人的需求來激勵員工,使其充分實現自己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實現企業的長期、可持續發展。

 儒家思想的精髓是“仁”,孔子看來的管理就是掌握人心的過程。後人常把孔子的仁學思想稱為忠恕之道。“忠”就是充分擴充自己仁愛之心的過程,“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論語雍也》);“恕”就是指能站在別人的立場上設身處地地為別人著想,即“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孟子認為統治者應該發揚內心固有的“仁心”,實行“仁政”,統治者以德服人才能使民眾心悅誠服。

 儒家的治國平天下的理論建立了以人為本的管理模式,創立了“道之以德”的管理手段,確立了富民安民的管理目標,與現代企業人本管理思想不謀而合,具有很強的指導意義,為管理理論做出了重大貢獻。

 三、將儒家人本思想引入現代企業管理的現實意義

 現代企業管理中在人這種重要資源的整合和管理中存在很多問題,人相對於物質資源來講更具靈活性和復雜性。將儒家人本思想引入現代企業管理將有助於解決員工管理中存在的諸多問題,有助於實現企業的長期、可持續發展。

 (壹)有利於提高員工的忠誠度

 在人才流動率較高的勞動力市場大背景下,員工的忠誠度對於壹個企業的生死存亡至關重要。很多企業的管理者都希望自己的員工對企業絕對的忠誠,但是他們大多忽略了這樣的壹個前提:企業管理者是否對員工同樣忠誠?如果企業不愛員工,不知道珍惜人才,不懂得以人為本,又怎麽會換來員工的忠誠呢?由此看來“寬則得眾”的思想,就十分有必要被提及到公司的管理之中。

 孔子說:“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論語雍也》),自己想要立身、立業、發展,就要幫助他們發展、進步,推己及人;孟子也說:“愛人者,人恒愛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孟子離婁下》),“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梁惠王上》)。

 管理者要學會換位思考,學會站在員工的角度思考問題,以善心善行對待員工,才能贏得員工的贊許與忠誠。“寬則得眾”的思想將幫助企業管理者解決員工忠誠問題,從這個角度來看,其具有深刻的現實意義。

 (二)有利於員工的工作積極性

 孟子提出“以德服人”的主張,“以佚道使民,雖勞不怨”(《孟子盡心上》),集中表達了他情感投資的精神鼓勵思想。從人力資源管理角度看,這句話包含著現代彈性管理、個性管理的思想。壹是要幫助員工解決生活和工作中的困難,二是確保在工作任務萬層的前提下給予員工更大的自主安排工作的主動權,這樣才能是員工“雖勞不怨”。

 “得人心者得天下”,無數的歷史事實證明了這個道理。在公司的經營和管理中也是如此,滿足員工工作中的情感訴求,將有助於提高員工的積極性,充分發揮他們的主觀能動性,更加利於提高生產效率。

 (三)有利於提高企業的競爭力

 面對著經濟全球化的浪潮,企業的競爭力不僅關系到壹個企業的生存發展,同時也關系到壹個國家的競爭力水平。各國之間的競爭歸根結底是人才的競爭,這也從另壹方面說明了管理好人,以人為本對壹個企業的重要作用。只追逐企業利潤目標的實現而不顧及員工個人的利益實現,只會使整個企業人心渙散,終將面臨倒閉和破產的結局。只有將員工的個人利益和需求的實現考慮到企業的利益目標之後,才能真正實現個人利益和集體利益的統壹,這樣更利於提高企業的競爭力。

 四、人本思想在現代企業管理中的應用舉例

 (壹)以人為本——海底撈的制勝法寶

 去過海底撈的顧客都會不由得贊嘆其周到、貼心的服務,他們的火鍋味道沒有什麽特殊的地方,但單憑服務這壹點,也只能讓很多企業望塵莫及了。海底撈火鍋的成功離不開以人為本的思想貫徹,不論是對顧客還是對員工,其管理者都切實做到了以人為本這壹點。

 “顧客就是上帝”,海底撈始終信奉著這樣的信念,在實際的行動中,我們可以看到他們確實做到了。從排隊等位到進餐直至離開,都享受著其貼心的服務,甚至有很多顧客覺得比在家裏吃飯還要愜意。在排隊等候時,海底撈為大家準備了美甲、擦鞋等服務,提供各種飲料和小食品享用,還可以跟朋友在等位的時候壹起下下棋、做做小遊戲,使等候時間不再枯燥,不再讓人反感;在顧客進餐的時候,海底撈的員工總會面帶微笑熱情服務,為客人提供熱濕毛巾,為長發女顧客提供發箍,為帶手機的朋友提供防水小袋子,他們的嘴上經常帶著“您好,請問您需要什麽幫助”、“您好,請問您需要加湯汁嗎”等等壹系列客氣周到的問候,這些都使到店顧客感受到溫暖和舒適。

 很多人不解,海底撈的員工何以做到如此的親切、勤快,對待每壹位顧客就像服務自己的親人壹樣呢?這背後的原因在於公司的員工福利。海底撈公司不僅以顧客為本,還十分註重員工的激勵。海底撈的員工基本都是外來務工人員,這些人的穩定性較低,海底撈為了留住員工並且讓員工踏實留在海底撈工作,特別為員工的子女提供受教育津貼,並為留守在家鄉的父母提供生活補助。沒有了後顧之憂,員工們才更願意用誠信服務,才會帶來如此優質的服務。另外,海底撈還鼓勵員工入股,將個人的利益與公司的整體利益結合起來,員工就像在經營自己的公司壹樣,當然就會更加盡心盡力。海底撈時刻秉承著以人為本的理念行事,這是它有今天的規模和市場占有率的制勝法寶。

 (二)以人為本——玫琳凱的“P”、“L”理念

 在企業的管理中,“P”代表盈(Profit)、“L”代表虧(Loss)但是在美國著名的化妝品公司玫琳凱的經營管理中,“P”代表人(People)、“L”代表愛(Love)。他們提出:“我們是重視人才的公司”。

 其創始人玫琳凱提出了“開門原則”,她的辦公室的門始終面向所有的員工敞開著,隨時歡迎大家提出利於公司發展的寶貴意見,她主要人與人之間要經常進行交流,這體現了該公司對於人的重視。當員工過生日的時候,還可以享受壹份精致的免費晚餐。另外,玫琳凱公司還有壹個傳統,就是“秘書周”,在這壹周中,所有的秘書都會獲得壹束鮮花和壹個咖啡杯,禮輕情意重,這足以體現公司對員工的關懷。玫琳凱公司取得的成績與其人於人之間的親密關系以及和諧的團隊氛圍是密切相關的。

 (三)以人為本——海爾創新管理的核心

 《首席執行官》是以海爾企業首席執行官張瑞敏為原型創作的電影,影片為大家講述了海爾從壹個瀕臨破產的小工廠如何發展到今天的規模的故事,它是中國企業界的壹個奇跡。“以人為本”是海爾優秀企業文化的靈魂。張睿敏始終信奉這樣的壹句話:“上下同欲者勝”,當員工的利益訴求和企業的整體利益達到壹致的時候,才能贏得企業經營的勝利。

 海爾在管理員工時,講求“三心”。首先,解決疾苦要熱心。海爾公司組織了自救自助形式的救援隊,員工人手壹冊《排憂解難本》,當員工遇到困難的危險時,救援隊會在第壹時間給予幫助。其次,批評錯誤要誠心。在每個月的中層幹部考評會上,實行紅黃牌制度,對變現優異者進行表揚,對犯錯誤的幹部進行誠心批評和指正,為其改正錯誤引導正確的方向。最後,做思想工作要知心。了解員工心裏想什麽,企業才知道自己可以怎樣做以滿足員工的需求而使其更好地為企服務。海爾對員工的知心體現在很多日常的工作制度中。

 海爾的“三心”管理方式以及《排憂解難本》的施行充分體現了其“以人為本”的管理理念,是儒家文化的典型體現。

 五、結論

 隨著經濟的高速發展,企業想在激烈競爭的浪潮中占據壹席之地,就必然要將人本思想貫徹到企業經營和管理的始終。“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孟子公孫醜下》),得人心者才能夠得到天下。這就要求企業的管理者要時刻註重以人文本,滿足企業員工的情感和利益訴求,主動為他們提供物質和精神上的關註和愛護,為員工謀福利也是為自己的企業謀發展。以人為本,可以讓員工更好地為企業服務,進而利於企業盈利目標的實現,促進企業的可持續發展。

 拓展:儒家思想的主要內容

 1.1“以人為本”是儒家思想的基礎

 儒家認為,“天地之性人為貴”, 人在宇宙中處於中心的、特殊的地位,人是宇宙中最寶貴的存在,人惟萬物之靈,在天、地、人三者之中,人是中心,處於最重要的地位,“天生萬物,唯人為貴,吾既得為人,是壹樂也” ,充分肯定了人存在於現實世界的意義。

 儒家認為人之所以在宇宙中處於中心地位並與萬物有著根本區別,在於有仁義禮智信之道德。《禮記禮運》中說:“故人者,天地之心也,五行之端也,食味、別聲、被色而生者也。”這壹觀點充分說明了人高於宇宙萬物,是宇宙中最寶貴的社會存在,開啟了中華文化中的人文精神的優秀傳統。

 1.2“仁愛”是儒家思想核心價值

 “仁愛”是儒家思想的核心價值,這裏的“仁愛”指“仁者愛人”之“仁愛”,而非其它抽象的愛。孔子解釋仁的基本涵義時說:“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孝悌也者,其為仁之本與!”意思就是子女要尊敬、順從父母、長輩,弟對兄要恭順,而父母對子女則必須慈愛,兄對弟要友善和愛護。認為“孝”、 “悌”是“仁”的出發點,並在此基礎上,提出了“仁者愛人”和“仁者無不愛”的觀點,即要用對待家庭成員間的友善態度來對待壹切人,要有友善、寬容、助人之心,“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要設身處地為他人著想,“推己及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這就是“仁愛”。

 1.3道德教育是儒家思想的.核心

 儒家十分重視教育,並且把道德教育放在首位,孔子提出“弟子入則孝,出則悌,謹而信,汛愛眾,而親近。行有余力,則以學文。”(《論語學而》)認為教育最重要的是培養學生具有社會所需要的道德品質,使他們成為孝順父母,敬愛師長,做事謹慎小心,講究信用,廣泛愛護大眾,親近有仁德之人。在這樣做了以後,若還有多余的精力,再去學習文化知識。孔子認為對人要用道德加以教化,要導之以德,使人具有孝悌、忠恕、誠信、剛毅、勇敢、自強、進取、勤勞、節儉、謙遜等品德,強調“據於德,依於仁”,著重培養人的高尚道德和仁愛之心,使其學會怎樣做人,進而成為“仁人”。

 在今天,我們把道德教育列入德育大綱,理所當然的是我們學校教育的目的,借鑒儒家道德教育,對加強和改進學校德育工作非常重要。

 2 儒家思想是高校德育工作的有效載體

 對於廣大高等教育的工作者而言,采取何種方式進行高校德育工作是擺在面前最緊迫的事情,古為今用是壹個有益的嘗試,也是壹個有效果的嘗試,儒家的“以人為本”、“仁愛”等教育思想應當成為高校德育工作的有效載體,貫穿於高校德育工作的過程之中。

 2.1儒家思想對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具有積極意義

 儒家的人生觀從對人的現實價值持肯定態度的前提出發,主張人們應該積極面對現實世界,倡導積極面對人生、面對社會,砥礪奮發,努力進取的人生態度。用儒家積極進取、奮發向上的人生態度和價值觀念教育當代大學生,能高揚起其生命意識,拓寬其精神空間,催其奮進,促其進取,形成積極有為、健康向上的人生觀。

 2.2儒家思想倡導見利思義,對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價值觀具有積極意義

 立德、立功、立言是儒家十分推崇的價值觀。“立德”就是要克制私欲,使人性不斷的升華,保持人格的完滿,樹立為社會建功立業的價值觀。“立功”就是把立德所確立起來的價值觀外化為實際的社會功效,即在社會的實踐中,為社會作出自己應有的貢獻。加上立言,被稱為“三不朽”。 “三不朽”的價值觀,作為壹種內在的驅動力,運用道德的內控功能和自律功能,把人們的各種各樣的思想和行為經過調節,導向了壹個***同的目標,在中國歷史上使不少人成為政治家、軍事家、思想家、科學家,為人類文明做出了傑出貢獻。用儒家文化如“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等,教育大學生樹立積極的價值觀念,要把關心集體、關心他人、誠而有信、樂於奉獻、遵守社會公德作為教育的重點。

 2.3儒家思想倡導胸懷天下、報國忘身,對加強大學生愛國主義教育具有積極意義

 儒家認為人與社會的關系上,包含了個人與集體、個人與國家的關系,這種“群已”關系,其實質就是“公”與“私”的關系。儒家認為,國家、民族和人民利益應放在第壹位,通過人人“兼善天下”來實現“天下為公”,並認為“天下興亡,匹夫有責”。在義利上,合乎公利則謂之“義”,損公利已則謂之“不義”。當義利相悖時,不惜“舍生而取義”,個人與社會之間,是***生***榮、***同發展的關系。

 3 儒家思想融入高校德育工作的探索

 當前,我國推行"以德治國"的方針,把道德建設作為治國方略,提出"以德治國"與"依法治國"並舉,作為學校教育,在"以德治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學校要在"以德治國"的大前提下實施以德治校,以德修己,以德育人。而繼承和弘揚儒家的優良傳統,則是加強高校德育工作的有效手段。

 3.1樹立以學生為本的德育理念

 儒家思想倡導“以人為本”,強調人的中心和核心地位,現代德育工作應借鑒這壹理念,改變其傳統的對學生思想、行為上的偏差進行教育、規範的德育方式,樹立“以學生為本”的德育新理念,註重對學生自身的尊嚴和人格尊重,重視情感因素的作用。壹是要把這種“人本”思想體現在對學生日常生活和學習的關心、幫助、尊重和激勵上,準確把握學生的思想動態,積極引導學生道德的積極健康發展。二是發揮學生主體意識,使學生在德育教學活動中成為主角,滿足學生自我實現的心理需要,增強學生的價值感和成就感。

 3.2學校實施以德治校

 “任何壹個民族的道德觀念、道德價值、道德判斷和道德行為,都基於特定的民族文化,如果離開民族文化背景,德育就很可能成為空洞的說教”。學校的德育工作,必須奠基於源遠流長的中華文化,只有以文化承載的德育,才能長久植根於學生的心靈。通過儒家積極的思想文化的浸潤,會對學生的終身產生久遠的影響,並且對學生的氣質、風度和人格有著積極的意義。

 學校實施以德治校,壹方面采取不同的形式對學生進行道德教育,使其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奠定良好的職業道德素質。 另壹方面應重視培養教師的道德素養,形成獨具特色的德育文化氛圍,為高校師生個體和群體的***同發展創造良好的條件。

 參考文獻:

 1、 出自《列子》:孔子遊於太山,見榮啟期行乎郕之野,鹿裘帶索,鼓琴而歌。孔子問曰: “先生所以樂,何也?“對曰:“吾樂甚多。天生萬物,唯人為貴。而吾得為人, 是壹樂也。”上海古籍出版社 《〈列子〉譯註精選》

 2 、《大學》:“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 見《中國古典傳世名著》 中國戲劇出版社

 3 、 陳德述《儒家的德治是古代政治文明的最高表現》哲學類 國學欄目

 4、新浪網.《論大學生人生觀教育的重要性》

 5、立德、立功、立言,古稱“三不朽”,出自《左傳襄公二十四年》,見《春秋三傳》第380頁,1987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

 拓展:淺談儒家思想與企業文化

 幾千年來,中華民族的文化沈澱顯示出她深厚的內涵和底蘊,文化巨人們用他們哲理的沈思把人類引向了現代文明。各種具有權威的思想奮軍突起,其中,儒家學派的思想尤為符合現代經濟發展的口味,兩者可謂是相輔相成,遙相呼應的關系。儒家學派的思想體系中包含著豐富精妙的管理智慧。其中的妙語箴言,無論經過多少滄桑巨變的歲月洗禮,歷久彌新,依然流彩熠熠,啟迪後人,也對我們現在的企業文化建設起著深遠的影響。

 儒家思想中“以人為本”的人本思想,被廣泛應用在企業文化建設中,它的這壹思想滲透到企業的各個層面,奠定了發展的基礎,更重要的是它深入民心,使企業的員工成為企業各項進步與發展的中堅力量。進而推演出“團隊協作精神”“互助互利”“***勉上進”等各種更為具體,大眾化的目標和形式。現代企業發展的目標要求企業的每位員工事事追求卓越,以更好的標準嚴格要求自己,在品德修養,行為處事,言談話語及專業知識方面爭取最優,以促進企業發展的壹流業績和壹流水平。這壹要求深扣現代企業追求目標,實現目標,以員工為基礎的主題,在儒家思想潛移默化的影響之下,更具體化也得到更好的表現。

 企業文化的形式與發展離不開儒家思想的進壹步延展,兩者相容相進。這種協同關系伴隨現代企業不斷的成長,已成為企業的靈魂,塑造出特色企業文化,更全面影射出以人為本的管理理念和思想。

 現代企業的競爭已演變到了壹個新的階段和層次,由單極轉向多極,從區域遍及全球。信息多元化,科技創新化,在這種情況下,儒家思想將啟迪人們應對經濟社會飛速發展的多樣化。其中,“仁義”所倡導的就是人本化管理的理念。孔子曰:“仁者,仁也”,“仁者,愛人”,“夫人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墨子曰:“民為貴”,又說“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這種思想乃是壹種人本思想,通過企業文化的構建,人際關系的協調,使企業文化成為企業的靈魂。企業,企業文化,儒家的人性化,道德化,三者不可缺壹,無庸質疑,現代企業的發展離不開企業文化的建設。其背後來源於儒家思想的壹部分,三者相互融合,相互滲透。縱觀歷史,無論從經濟,政治還是軍事等領域都離不開儒家學派的思想。

 企業的發展註定內在的精神成為主導力量,其文化領域的核心精神必為勤勉,創新,符合民意的大眾化,人性化,同時也涵蓋了道德化,這幾個方面使企業文化具有的價值不可估量,也將預示著它的發展方向是時代所需,緊跟經濟發展的步伐,既而成為企業發展面臨經濟多元化,科技化,信息化強有力的後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