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澄城過大壽的習俗

澄城過大壽的習俗

壽柬,即是壹種請帖,它是用來告知並邀請親朋好友來參加自己長輩的壽辰而使用的壹種帖子。民間壹般是50周歲及50周歲以上的長輩,逢整十的生日舉辦壽禮、壽筵時,使用壽柬。壽慶柬帖與其他喜慶柬帖不同,通常都是由子孫或親友具名的,不由壽星自己具名。

按照舊俗,每個人並不是生下來就可以有資格做壽的,做壽是壹件極其重要而慎重的事,所以第壹次做壽就更是慎之又慎。 下面介紹壹些傳統的做壽禮俗。壽誕禮儀是每當生日時舉行的人生禮儀,終生要重復好多次。雖然禮儀的中心意義都在於祝福、慶賀健康長壽,但因年齡的不同而有所差別。小時候的壹般不叫過壽,而俗稱“過生日”。人們認為,小孩子、青年人做壽是不妥的,要折壽。只有到了壹定的年齡,才能舉行。

壽誕禮儀的基礎,是源於較獨特的文化信仰傳統。我國古代有所謂“五福”,講的是五種人生理想。民間的說法是福、祿、壽、喜、財。古籍的說法略有不同,壽排在五福之首。《尚書·洪範》說:“五福,壹曰壽,二曰福,三曰康寧,四曰攸好德,五曰考終命。”誕辰,俗謂“生日”。它記錄了壹個人來到世間年齡的大小。因而,東府民間歷來對誕辰比較重視,尤其對嬰兒和老年兩個階段的誕辰更為重視。 慶祝誕辰,壹般將60歲以前的叫“過生日”,60歲以後稱為“做壽”。逢十則做大壽?如60歲、70歲、80歲。 

花甲壽:就是指60歲時做的壽。東府民間習慣以百歲為上壽,80歲為中壽,60歲為下壽。從60歲開始,各地風俗每逢五、逢十,或者逢九就為當事者舉行祝壽活動。 慶祝壽辰,壹般不能自己給自己慶祝,而應由子女或親戚朋友出面舉行。

壽誕禮儀的許多儀式是建立在民間信仰基礎上的,了解這些俗信,對於理解壽誕儀式有著不可忽視的作用。關於人的壽命的俗信很多,諸如:小孩十歲的生日由外婆家給做,稱“愛子壽”;青年的20歲的生日由嶽父家做。“做九不做十”,逢整十時在虛歲數九的那年做。

壽幛:是流行非常廣泛的壹種祝壽禮物,後來已成為布置壽堂時必有的壹種裝飾。壹般是在整幅或大幅的布帛上寫上吉祥的祝語賀詞,向人表示祝賀壽辰。所用的面帛壹般為紅色或金色,大小如中堂。從明代起開始流行幛詞,並在此基礎上逐漸形成壽幛。

壽桃:祝壽時,人們喜歡給壽星送用面粉蒸制的壽桃。人們相信,壽桃會使老人長壽、年輕。在祝壽時,常懸掛有壽桃的吉祥圖。 據傳說,蟠桃是西王母娘娘種的仙果,枝蔓伸展三千裏,三千年壹開花,三千年壹結果。故而以蟠桃象征長壽,這個意義也就引申及壹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