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棨怎麽讀

棨怎麽讀

棨,拼音是qǐ。

部首是木,古代用木頭做的壹種通行證(棨傳),和古代用木頭做的壹種儀仗(棨戟)。

古籍解釋:《唐韻》《韻會》康禮切《集韻》遣禮切《正韻》祛禮切,音啟。《說文》傳信也。《韻會》形如戟,有旛,書之,吏執為信。《後漢·竇武傳》取棨信,閉諸禁門。《前漢·文帝紀註》棨者,刻木為合符也。

基本釋義:從木,啟省聲。本義:古代用木制的壹種符信,通過津關的憑證

1、木制的信符,在古代官吏出行時用來證明身份。

2、古代官吏出行時所用的壹種前導的木質儀仗,其形狀如戟。如“棨戟”。

棨的造句

1、唐·孟棨《本事詩·請感》詳細記載了這件事。

2、孫光憲以為棨意在譏當時宰相盧攜。

3、凡用皆四者,籩以石鹽、棗實、栗黃、鹿脯;豆以芹菹兔棨、菁菹鹿棨。

4、弟光祿卿崔瑤,俱列棨戟,時號“三戟崔家”。

5、相傳福娘與唐代詩人孫棨相從甚密,常題詩應和。

6、都督閻公之雅望,棨戟遙臨;宇文新州之懿範,襜帷暫駐。

7、同意獨兄觀點,漢代實用兵蘭兵器陳列多為橫置,至於沂南畫象石上的兵器,我認為那是棨戟.

8、唐朝人孟棨寫了壹本《本事詩》的書,他在該書中記錄了許多唐朝詩人的逸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