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ǎo yǐ rén
2 概述炒苡仁為薏苡仁的炮制品。薏苡仁的炒法南北朝劉宋時已有,見《雷公炮炙論》。薏苡仁為禾本科植物薏苡Coix lacryma i L.var. ma yuen (Roman.) Stapf的幹燥成熟種仁[1]。炒苡仁微鼓起,表面淡黃色,略有焦斑和突起[1]。炒苡仁寒涼之性偏於平和,長於健脾止瀉,可用於脾虛泄瀉,納少腹脹[1]。
3 炒苡仁的炮制方法南北朝劉宋時有“夫用壹兩,以糯米二兩同熬,令糯米熟,去糯米取使,若更以鹽湯煮過,別是壹般修制亦得”(《雷公炮炙論》)[1]。
宋代有微炒黃(《太平聖惠方》)[1]。
明代有鹽炒(《醫學入門》)[1]。
清代增加了土炒《本草述》、姜汁拌炒(《本經逢原》)[1]。
現在主要的炮制方法有清炒、麩炒等[1]。
凈薏苡仁的制法:取原藥材,除去雜質,篩去灰屑[1]。
炒苡仁的炮制方法:取凈薏苡仁,置炒制容器內,用中火加熱,炒至表面黃色,略鼓起,表面有突起,取出[1]。
4 炒苡仁的性狀薏苡仁呈寬卵形或橢圓形,壹端鈍圓,另壹端較寬而微凹,背面圓凸,腹面有壹條明顯的縱溝[1]。表面乳白色或黃白色,光滑,偶有殘存的淡棕色種皮[1]。質堅硬,斷面白色,粉性[1]。味微甜[1]。
炒苡仁微鼓起,表面淡黃色,略有焦斑和突起[1]。
5 薏苡仁的性味歸經薏苡仁味甘、淡,性涼[1]。歸脾、胃、肺經[1]。
6 薏苡仁的功能主治薏苡仁具有健脾滲濕,除痹止瀉,清熱排膿的功能[1]。
薏苡仁具有利水滲透濕,健脾止瀉,除痹,排濃,解毒散結的功能。用於水腫,腳氣,小便不利,脾虛泄瀉,濕痹拘攣,肺癰,腸癰;贅疣,癌腫。(《中華人民***和國藥典》(2010年版))
薏苡仁生品偏寒涼,長於利水滲濕,清熱排膿,除痹止痛[1]。可用於小便不利,水腫,腳氣,肺癰,腸癰,風濕痹痛,筋脈攣急及濕溫病在氣分[1]。如治腳氣水腫的薏苡杜仲湯(《中藥臨床應用》);治肺癰咳吐膿痰的葦莖湯(《備急千金要方》);治腸癰初起的薏苡湯(《證治準繩》);治風濕痹痛的薏苡仁散(《普濟本事方》);治療濕溫病在氣分,濕邪偏盛的三仁湯(《溫病條辨》)[1]。
炒苡仁和麩炒苡仁寒涼之性偏於平和,長於健脾止瀉,可用於脾虛泄瀉,納少腹脹[1]。如參苓白術散(《中國藥典》)[1]。
7 炒苡仁的炮制作用薏苡仁生品偏寒涼,長於利水滲濕,清熱排膿,除痹止痛[1]。可用於小便不利,水腫,腳氣,肺癰,腸癰,風濕痹痛,筋脈攣急及濕溫病在氣分[1]。如治腳氣水腫的薏苡杜仲湯(《中藥臨床應用》);治肺癰咳吐膿痰的葦莖湯(《備急千金要方》);治腸癰初起的薏苡湯(《證治準繩》);治風濕痹痛的薏苡仁散(《普濟本事方》);治療濕溫病在氣分,濕邪偏盛的三仁湯(《溫病條辨》)[1]。
薏苡仁炒後寒涼之性偏於平和,長於健脾止瀉,可用於脾虛泄瀉,納少腹脹[1]。如參苓白術散(《中國藥典》)[1]。
8 炒苡仁的貯存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