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偷針眼簡介

偷針眼簡介

目錄 1 拼音 2 英文參考 3 概述 4 偷針眼的病因病機 4.1 風熱外襲 4.2 熱毒熾盛 4.3 脾虛濕熱 5 偷針眼的癥狀 6 偷針眼的診斷要點 7 需要與偷針眼相鑒別的疾病 7.1 胞腫如桃 7.2 眼丹 7.3 眼癰 8 偷針眼的治療 8.1 中醫辨證治療 8.1.1 風熱外襲/風熱客瞼 8.1.1.1 癥狀和體征 8.1.1.2 證候分析 8.1.1.3 針灸治療 8.1.1.3.1 方壹 8.1.1.3.2 方二 8.1.1.4 方藥治療 8.1.2 熱毒熾盛/熱毒壅盛 8.1.2.1 癥狀和體征 8.1.2.2 證候分析 8.1.2.3 針灸治療 8.1.2.4 方藥治療 8.1.3 脾虛濕熱 8.1.3.1 癥狀和體征 8.1.3.2 證候分析 8.1.3.3 針灸治療 8.1.3.3.1 方壹 8.1.3.3.2 方二 8.1.3.4 方藥治療 8.1.4 正虛邪戀 8.1.5 外治法 8.2 耳針療法 8.2.1 方壹 8.2.2 方二 8.2.3 方三 8.3 挑刺法 8.3.1 方壹 8.3.2 方二 8.3.3 方三 8.4 拔罐療法 8.5 西醫外治法 9 醫案 10 註意事項 11 預後 12 文獻摘要 13 參考資料 附: 1 治療偷針眼的方劑 2 治療偷針眼的中成藥 3 治療偷針眼的穴位 4 偷針眼相關藥物 5 古籍中的偷針眼 1 拼音

tōu zhēn yǎn

2 英文參考

hordeolum [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04)]

stye [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13)]

hordeolum [21世紀雙語科技詞典]

3 概述

偷針眼為病名[1]。見《原機啟微》。即針眼[1]。

針眼(stye)為病名[2][2]。出《諸病源候論》卷廿八。又名土疳(《證治準繩·雜病·七竅門》)、土瘍(《目經大成·五色瘍》)、偷針(《諸病源候論·目病諸候》)、偷針眼、偷針窩[3]。俗稱包珍珠[3]、挑針[3]。是指以眼瞼邊緣生癤,形如麥粒,赤腫癢痛,易成膿為主要表現的眼病[4]。針眼多由風熱或脾胃熱毒所致[3]。

針眼相當於西醫的瞼腺炎[4](又稱麥粒腫[2])。多由於葡萄球菌或鏈球菌感染所致[5]。

詳見瞼腺炎條。

4 偷針眼的病因病機

脾胃蘊熱及風熱客於眼瞼所致[2]。

素體虛弱,或有不良衛生習慣者,常易罹病。亦有因風熱外襲,或熱毒熾盛,或脾虛濕熱上攻於目,熱毒壅阻於胞瞼而發本病者[6]。

余邪未盡,熱毒蘊伏,或素體虛弱,衛外不固,易感風邪者,常反復發作。

4.1 風熱外襲

風為陽邪,熱屬火性,風熱之邪客於胞瞼,火爍津液,變生癤腫[6]。

風邪外襲,客於胞瞼而化熱,風熱壅阻於胞瞼皮膚肌腠之間,灼爍津液,變生瘡瘍,發為本病。

4.2 熱毒熾盛

過食辛辣炙烤之物,脾胃積熱,或心肝之火循經上炎,熱毒結聚於胞瞼,營衛失調,局部釀膿[6]。

過食辛辣炙賻,脾胃積熱,循經上攻胞瞼,致營衛失調,氣血凝滯,局部化熱釀膿。

4.3 脾虛濕熱

脾氣虛弱,健運無權,濕濁化熱,氣血不和,反復為患[6]。

5 偷針眼的癥狀

偷針眼初起,胞瞼微癢痛,近瞼弦部皮膚微紅腫,繼之形成局限性硬結,並有壓痛,硬結與皮膚相連。若病變發生於靠小眥部者,紅腫鍁痛較劇,並可引起小眥部白睛赤腫。部分患者可伴有耳前或頜下淋巴結腫大及有壓痛,甚至伴有惡寒發熱、頭痛等全身癥狀。

本病輕者可於數日內自行消散,重者3~5日後,於瞼弦近睫毛處出現黃白色膿頭,形如麥粒(彩圖2)。待腫瘍潰破,膿出則痛減腫消。發於瞼內面者,赤痛較重,常見瞼內局部充血,並露出黃色膿點,可以自行潰破。

6 偷針眼的診斷要點

①瞼皮膚局限性紅、腫、熱、痛,捫之有硬結和壓痛[5]。鄰近球結膜水腫[5]。

②3~5日後形成膿腫,出現黃色膿頭,發生在睫毛根部皮脂腺者,表現在皮膚面,稱外麥粒腫;發生在瞼板腺者,表現在結膜面,稱內麥粒腫[5]。破潰排膿後疼痛緩解、紅腫消退[5]。

③重者伴有耳前、頜下淋巴結腫大及壓痛,全身畏寒,發熱等[5]。

7 需要與偷針眼相鑒別的疾病 7.1 胞腫如桃

胞瞼皮膚紅赤,高腫難睜,狀如桃李,腫痛拒按,白睛赤腫。相當於西醫學的眼瞼炎性水腫。

7.2 眼丹

發病部位同針眼,但眼瞼赤痛漫腫,質硬拒按,常有惡寒發熱、頭痛等全身癥狀。

7.3 眼癰

發病部位在眼瞼皮下,較針眼病勢兇猛,紅腫熱痛甚,化腐成膿範圍大,可波及全部眼瞼。並有畏寒高熱、頭痛等全身癥狀。

8 偷針眼的治療 8.1 中醫辨證治療

挑針治宜祛風清熱,瀉火解毒,消腫止痛等法[3]。內服可選用清脾散或仙方活命飲加減[3]。外治:“初起輕者,宜用如意金黃散”;風熱盛者,“或於瘍頂上,重砭壹針,(使)血出氣泄”(清·黃庭鏡《目經大成》卷二)[3]。

對針眼的治療,原則上在未成膿時,應辨其風熱或脾胃熱毒上攻而分別施治,以達退赤消腫促其消散之目的。已成膿者,當促其潰膿或切開排膿,促其早日痊愈。

8.1.1 風熱外襲/風熱客瞼

針眼·風熱客瞼證(stye with pattern of windheat lodging in eyelid)是指風熱客瞼,以初起眼瞼局限性腫脹,微癢,微紅,可捫及硬結,壓痛,舌苔薄黃,脈浮數為常見癥的針眼證候[4]。

8.1.1.1 癥狀和體征

針眼初起,癢痛微作,局部硬結微紅腫,觸痛明顯,或伴有頭痛發熱、全身不適,苔薄黃,脈浮數[6]。

病初起,局部微有紅腫癢痛,並伴有頭痛、發熱、全身不適等,舌苔薄白,脈浮數。

8.1.1.2 證候分析

風熱之邪客於胞瞼,氣血壅阻,故胞瞼紅腫癢痛、生小硬結[6]。

所見全身癥狀及舌苔、脈象,均為風熱襲表之象[6]。

風與熱邪皆能作癢,風勝、熱勝亦皆致腫。今風熱之邪客於胞瞼,故胞瞼紅腫而癢。所見全身癥,均為風熱襲表之征。

8.1.1.3 針灸治療 8.1.1.3.1 方壹

[6]

治法:疏風清熱,調和營衛。

選穴:以手陽明大腸經、手少陽三焦經穴為主。取合谷、天井、風池、少澤。

隨證配穴:頭痛重者,加太陽。麥粒腫若在上瞼內眥部,加睛明、攢竹;在外眥部加瞳子髎、絲竹空;在兩眥之間,加魚腰;在下瞼者加承泣、四白。

刺灸方法:針用瀉法。少澤可點刺出血。

方義:合谷疏風清熱,調和營衛。天井通達三焦氣機,以助解表清熱。配風池疏風解表,以治目疾。刺少澤出血,可清熱解毒。

8.1.1.3.2 方二

治則:疏風,清熱,利濕

處方:睛明 攢竹 行間 太陽;

方義:取睛明、攢竹、肝經滎穴行間和經外奇穴太陽以疏風清熱,合谷、承泣、四白乃手足陽明經穴,有疏導患部郁熱的作用;陰陵泉清脾胃濕熱,諸穴***奏疏風清熱,利濕解毒之功。

隨證配穴:惡寒發熱—外關,頭痛—風池。

操作:毫針刺,瀉法,每日1次,每次留針30min,太陽點刺出血。

8.1.1.4 方藥治療

治法:疏風清熱。

方藥:銀翹散加減。本方以薄荷、豆豉、荊芥、桔梗、牛蒡子疏風解表,銀花、連翹清熱解毒,配竹葉、蘆根、甘草以助清熱。本病初起證偏風重者,可加桑葉、菊花;證偏熱重者,可去荊芥、豆豉,加黃連、黃芩以助清熱解毒。

8.1.2 熱毒熾盛/熱毒壅盛

針眼·熱毒壅盛證(stye with pattern of heattoxin congestion and excessiveness)是指熱毒壅盛,以眼瞼局部紅腫灼熱,硬結漸大,疼痛拒按,或白睛紅赤腫脹嵌於瞼裂,或口渴喜飲,便秘溲赤,舌紅苔黃,脈數為常見癥的針眼證候[4]。

8.1.2.1 癥狀和體征

胞瞼紅腫,硬結較大,灼熱疼痛,有黃白色膿點,或見白睛壅腫、口渴喜飲、便秘溲赤,舌紅,苔黃或膩,脈數[6]。

胞瞼局部紅腫,硬結較大,灼熱疼痛,伴有口渴喜飲,便秘溲赤,苔黃脈數等。

8.1.2.2 證候分析

心、肝、脾胃積熱,上攻於胞瞼,阻滯脈絡,故現局部紅腫掀痛,進而可腐熟釀膿[6]。

白睛壅腫,系火乘其肺[6]。

內蘊熱毒,故見口渴喜飲、便秘溲赤、舌紅苔黃、脈數等[6]。

脾胃蘊熱,積久熱毒上攻胞瞼,阻滯脈絡,營衛失調,故癤腫紅赤掀痛。內熱重,故伴口渴喜飲,便秘溲赤,苔黃脈數等癥。

8.1.2.3 針灸治療

[6]

治法:清熱解毒,消腫止痛。

選穴:以手陽明大腸經、足陽明胃經穴為主。

處方:曲池、內庭、行間、支溝、少沖

隨證配穴:根據患病部位,其配穴參照本病“風熱外襲”型。伴有發熱者,加大椎。

刺灸方法:針用瀉法。少沖點刺出血。

方義:取手陽明經合穴曲池,足陽明經滎穴內庭,足厥陰經滎穴行間,旨在瀉熱解毒。支溝通腑祛實以瀉胃腸實熱。刺少沖出血,以瀉心火。

8.1.2.4 方藥治療

治法:清熱瀉火解毒。

方藥:瀉黃散合清胃散加減。方中石膏、炒山梔清脾胃積熱,黃連瀉火解毒,防風助散伏火,生地、丹皮涼血清熱,藿香理氣,當歸和血,二藥調和營衛,升麻清熱解毒,引藥入陽明,***奏清熱瀉火解毒之功。若有便秘可加大黃、芒硝;口渴加天花粉清熱生津,且有助於消腫排膿。

8.1.3 脾虛濕熱

針眼·脾虛濕熱證(stye with pattern of spleen deficiency and dampnessheat)是指脾虛濕熱,以針眼屢發,硬結難潰、難消,面色少華,偏食,舌質紅,苔黃膩,脈濡數為常見癥的針眼證候[4]。

8.1.3.1 癥狀和體征

麥粒腫反復發作,但癥狀不重,多見於兒童,面色少華,好偏食,腹脹便結,舌紅,苔薄黃,脈細數[6]。

針眼反復發作,但諸癥不重。

8.1.3.2 證候分析

宿患麥粒腫,余邪內伏,或脾虛生濕,濕濁化熱,不時上攻胞瞼,阻滯脈絡,故麥粒腫屢發[6]。

脾失健運,化源不足,故面色少華。偏食積滯,則腹脹便結[6]。

舌紅、苔黃、脈細數,皆為脾虛濕熱之象[6]。

原患針眼,余邪未清,脾胃伏熱,不時上攻胞瞼,阻滯脈絡,或脾胃虛弱,氣血不足,正氣不固,時感外邪,以致本病反復發作。由於正氣虛,邪氣不盛,故諸癥不重。

8.1.3.3 針灸治療 8.1.3.3.1 方壹

[6]

治法:健脾利濕,清熱解毒。

選穴:以足太陰脾經、足陽明胃經穴為主。取陰陵泉、曲池、足三裏、大橫。

隨證配穴:兼有腹脹、疳證者,加四縫。

刺灸方法:針用補瀉兼施法。足三裏施以補法,余穴施以瀉法。四縫用三棱針點刺,擠出粘液或血水。

方義:陰陵泉、足三裏為足太陰、足陽明經合穴,健運脾胃而利濕。瀉曲池清熱解毒。大橫調脾胃治療大便秘結。

8.1.3.3.2 方二

治則:疏風,清熱,利濕

處方:脾胃濕熱——合谷 承泣 四白 陰陵泉。

方義:取睛明、攢竹、肝經滎穴行間和經外奇穴太陽以疏風清熱,合谷、承泣、四白乃手足陽明經穴,有疏導患部郁熱的作用;陰陵泉清脾胃濕熱,諸穴***奏疏風清熱,利濕解毒之功。

隨證配穴:惡寒發熱—外關,頭痛—風池。

操作:毫針刺,瀉法,每日1次,每次留針30min,太陽點刺出血。

8.1.3.4 方藥治療

治法:清解脾胃伏熱,或扶正祛邪。

方藥:屬脾胃伏熱者,宜選清脾散加減。方中以石膏、梔子、黃芩清脾胃積熱,為主藥;防風、薄荷、升麻助主藥發散郁伏之火;赤芍涼血,散血分瘀熱;枳殼、藿香、陳皮、甘草理氣和中,振復脾胃氣機。諸藥合用,***收瀉脾伏火,調理脾胃氣機的作用。

屬脾胃虛弱者,宜選四君子湯為基礎,酌加當歸、白芍、山楂、神曲、麥芽等,健脾益氣,和血消滯,配伍解毒排膿之晶,使其標本兼顧,以收扶正祛邪之功。

8.1.4 正虛邪戀

針眼·正虛邪戀證(stye with pattern of healthy qi deficiency and lingering pathogen)是指正虛邪戀,以針眼屢發,或針眼紅腫不甚,硬結難潰,經久難消,或伴見面色無華,倦怠乏力,小兒偏食,納呆,便結,舌質淡,脈細無力為常見癥的針眼證候[4]。

8.1.5 外治法

未釀膿者,局部可用濕熱敷以助消散,或用紫金錠磨汁,頻塗患部皮膚,消腫止痛。

已成膿者,當切開排膿。若膿頭在眼瞼皮膚面者,切口應與瞼緣平行,膿頭位於瞼內面者,切口應與瞼緣垂直,不可傷及瞼緣,但宜稍大,以利膿液排流。

8.2 耳針療法 8.2.1 方壹

選穴:眼 肝 脾 腎上腺 耳尖

方法:耳尖點刺出血,余穴每日針1次,每次留針30min,反復運針25次,5次為壹療程,反復發作者改用王不留行籽貼壓,每3~5日更換1次。

8.2.2 方二

用三棱針點刺患眼側耳尖穴,擠出血液8~10滴後,用消毒幹棉球壓迫止血,並刺風池[5]。

8.2.3 方三

眼、肝、脾、耳尖。強 *** ,留針20min,留針期間運針2次,每日1次。亦可耳尖、耳背小靜脈刺絡出血。屢發者可用王不留行籽貼壓法。[6]

8.3 挑刺法 8.3.1 方壹

選穴:肩胛間第1~5胸椎旁淡紅色皮疹

方法:挑斷疹下白色纖維組織,並捏擠點狀出血,每次挑2~3根,每日1次。

8.3.2 方二

在肩胛區胸1~7兩側探尋淡紅色疹點或敏感點。用三棱針點刺,擠出粘液或血水,用棉球拭去,可反復擠3~5次,亦可用消毒的縫衣針挑斷疹點處的皮下纖維組織。[6]

8.3.3 方三

在肺俞或膏肓穴附近皮膚面,找出紅點壹個或數個,若不明顯,可輕刮之後再找。消毒後,用毫針挑破,擠出粘液或血水。

8.4 拔罐療法

取大椎,用三棱針散刺出血後拔罐[6]。

8.5 西醫外治法

可用抗生素眼藥水及眼膏點眼。如諾氟沙星眼液、金黴素眼膏等。

9 醫案

例1.王××,女,16歲,學生。主訴:昨天開始右眼發癢微痛,今晨紅腫疼痛加重。眼科診斷:外麥粒腫。治療:用氯黴素眼藥水點患眼2~3滴,用消毒棉簽擦幹。醫者左手將眼瞼外翻,暴露瞼緣病變部位,右手拇、食指夾持1寸毫針,中指固定針身,針尖與瞼板平行,輕撥瞼板腺開口處及病變周圍瞼緣部,反復針撥10~30次,見患者有眼淚溢出即可停止,每日1次。針撥後用氯黴素眼藥水點眼,每日2~4次。結果:治療1次後,患者自覺眼瞼舒適,疼痛紅腫明顯減輕。第二日疼痛紅腫完全消失。1個月後隨訪無復發。本法適用於麥粒腫未化膿者。[中國針灸,1996,(3):48]

例2.劉××,男,32歲。患針眼時好時犯,近日又作,疼痛難忍。查其左目上眼瞼靠近睛明穴處,生壹麥粒小癤,尚未化膿,遂在背區發現了3個出血點,用針挑出血,2次治愈後,訊知3個月內未再發。(中醫針法集錦)

10 註意事項

麥粒腫初起至釀膿之後,患處切忌擠壓以免膿毒擴散,變生他癥[6]。

見膿頭後及時切開排膿,以免自潰後瘡口不齊,留下明顯疤痕,但嚴重者,少數可發展為眼丹。

平素應註意眼部衛生,增強體質,防止發病[6]。有屈光不正者應及時矯治。

11 預後

偷針眼壹般預後良好。只要及時治療,避免對患部用力擠壓,並發癥也較少。若能在釀膿後及時切開排膿,愈後可不留明顯疤痕,但嚴重者,有少數可發展為眼丹。

12 文獻摘要

《審視瑤函·土疳癥》:“此癥謂胞上生毒也,俗號為偷針。有壹目生而傳兩目者,有止生壹目者。有微邪不出膿血而愈者,有犯觸辛熱燥膩、風沙煙火,為漏、為吊敗者,有竅未實,因風乘虛而人,頭腦俱腫,目亦赤痛者。所病不壹,因其病而治之。”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