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屈環線簡介

屈環線簡介

目錄1拼音2註3關於地龍的參考資料4附件:1方劑使用中藥曲羅2中成藥使用中藥曲羅3曲羅1拼音qǔ shàn古籍中的。

2.註釋曲蠡是中藥名稱,出自崔寶《消片方》,是《神農本草經》[1]中記載的蚯蚓別名。蚯蚓是本草記載的蚯蚓的別稱[2]。

3關於地龍是中藥的名稱,來源於本草[3]。地龍是大環蚓屬的幹燥體,如艾美球蟲(巴黎水)、艾美球蟲、黃毛艾美球蟲、吉列艾美球蟲或櫛孔艾美球蟲。前者稱為“廣地龍”,後三者稱為“虎地龍”。

廣地龍細長,彎曲,邊緣略卷曲,長15 ~ 20 cm,寬1 ~ 2 cm。均有鏈接,背部棕至紫灰色,腹部淺黃棕色;14到16的環節是生殖帶,也就是常說的“白脖子”,比較亮。體前端略尖,尾端鈍圓,鬃環粗糙堅硬,顏色略淡。男性生殖孔位於18環節中腹毛環的小孔上,外緣周圍有數條淺皮褶,內毛環凸起,前兩側有橫排(壹排或兩排)乳突,每側10 ~ 20。精囊孔有兩對,位於7/8和8/9段之間的壹個橢圓形突起上,約占結周長的5/11。重量輕,略似皮革,不易折斷。氣味腥,微鹹。上海蚯蚓長8 ~ 15厘米,寬0.5 ~ 1.5厘米。均有鏈接,背部棕至棕褐色,腹部黃褐色;14到16的鏈接是生殖帶,亮。18環節有壹對雄性生殖孔。普通蚯蚓的雄性交配腔可完全翻出,呈菜花狀或* * *狀;赤子愛勝蚓的雄性交配腔縱向裂開;櫛孔扇貝雄性生殖孔內側有1或更多的乳突。精囊孔3對,6/7 ~ 8/9不等。

廣地龍飲片為薄片,邊緣和連結略卷曲,棕背至紫灰色,腹部黃褐色,生殖環明亮[4]。質輕,略似皮革,堅韌不易折斷[4]。氣味腥,微鹹[4]。地龍不規則破碎,表面呈灰褐色或灰褐色,多有褶皺,凹凸不平,生殖環帶多不明顯[4]。重量輕,脆而易斷,肉薄[4]。酒地龍表面顏色加深,偶有焦斑,略帶酒氣[4]。

地龍味鹹,性寒,歸肝、脾、膀胱經。具有清熱、鎮驚、通絡、平喘、利尿的功效。用於高熱頭暈,驚風,關節疼痛,四肢麻木,半身不遂,肺熱氣喘咳嗽,水腫少尿。酒地龍善於粉碎、去腥、矯味,內服外用方便,還能增強疏通經絡的功效,用於糾正頭痛、寒濕痹痛、骨折腫痛[4]。

《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2010版)記載了該中藥的藥典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