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纘先(1870—?年),字芑洲,自號毳廬居士,男,漢族,廣東省紫金縣藍塘鎮布心人。
鄧纘先是廣東客家人,博學經史,13歲中秀才,任過本縣議長。 民國三年(1914年)9月,應內務部第三屆縣知事試驗,取列乙等,受北京中央政府派遣分赴新疆,不遠萬裏來到新疆戍邊安民。在新疆的18年中,他曾任省公署文牘員、編輯員,政務廳總務科員、科長,新疆覆選區選舉調查會會長等職,並先後出任烏蘇、葉城、疏附、墨玉、巴楚五個邊境縣知事。1919年末,鄧纘先來到與皮山縣相鄰的葉城縣任知事,1927年5月任墨玉縣知事,1932年任巴楚縣長。鄧纘先在烏蘇主政兩年,先後修建五道橋、東關橋,開挖六十戶莊新幹渠及兩條支渠。任職其間,教民造水車,灌溉農田,促進邊疆農業發展。在位十余年來,政績甚豐。鄧纘先在文學詩詞方面造詣頗深,作品甚豐。著有史學著作《葉城縣誌》、《烏蘇縣誌》,遊記《葉迪紀程》,尚有《毳廬詩草》3卷《毳廬續吟》等刊行,內收詩詞歌賦611首,多處表達了邊疆風土人情眷愛之情及對家鄉親朋故友的思念之切。1933年,新疆發生波及南北疆的大動亂,鄧纘先在巴楚縣長任上以身殉職,長眠巴楚,享年64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