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屏風》:“六曲連環接翠帷,高樓半夜酒醒時。”眾所周知在古代,屏風的作用主要有兩個,其壹是做裝飾作用,其二則是做隔擋,因男女有別,若有異性想要進行交談,就必須得以屏風相隔,否則會被視為有違禮制。屏風的材質各有不同,有金、玉、木、石、絹、琉璃、不銹鋼等等,而今天要說到的這件寶物,則是1982年甘肅出土的17塊石板屏風。
01
這個故事的起源還要從隋朝的粟特人說起。古籍中所記載的粟特人並不是土生土長的中國人,而是來自於伊朗的中亞古族,這是壹個非常弱小的民族,但他們的生命力卻出乎意料的頑強,盡管周圍的國家政權如何欺負他們,他們都沒有滅絕。
▲粟特人雕塑
後來到了漢朝時期,或許是這些粟特人實在是受不了周圍國家的欺壓,他們便舉家遷移。壹開始還只是在中國的新疆、甘肅活動,但後來因為交通的發展,且絲綢之路也被開發了出來,他們便順著這條路輾轉到了我國內陸各地,在遼寧、江蘇等地都能看到他們的身影。考古學家也是挖出了他們的古墓,才研究出他們的活動範圍。
▲專家考古現場
而這17塊石屏風就出自這些粟特人的古墓之中。1982年,在甘肅省天水市,工人們正在修水利工程,卻沒想到壹下子挖出了青磚。在文物大量出土的年代,這些工人自然意識到這下面可能有大量的文物,於是他們除了保護現場安全之外,還立刻給當地的博物館打了電話,讓他們過來查看這下面是否存在文物。
02
當考古學家趕到之後,立馬對這裏進行了勘測,對這座古墓也進行了清理,這壹番忙活以後,他們終於在這裏找到了金釵、雞首瓶等珍貴文物,而最後就只剩下17塊石屏和墓坑主人。只不過這主人和他的棺材已經腐爛了,於是專家們又把這裏清理幹凈,將石床和屏風壹起帶回了博物館。
▲墓中石床照片
經過檢測,這石床和屏風的石質都偏松軟,經這麽多年的歷史竟然還屹立不倒,也真是奇跡,而這17塊屏風上面的壁畫也是栩栩如生,就像是剛畫上去壹般,壹眼望去,當年的富麗堂皇就被盡收眼底。不過,雖然這套屏風看上去十分珍貴。但因為這也是首次從天水市出土的屏風,專家們也很難分辨其價值,只把他們當作是壹個隋朝時期的貴族墓葬。
▲屏風細部照片
且因為這個墓地已經被盜墓賊洗刷過了,剩下的文物也只是比較普通的東西,所以考古學家們也不太重視這裏,發掘報告也是十年之後才公布出來。至於這些看似富麗堂皇的石屏風,則被考古學家們丟在了倉庫,當作是沒什麽用處的廢石。
03
就這樣,石屏風壹直在倉庫裏待了30年,等到它的同類從山西、陜西各大外墓地裏出土之後,它才重新被考古學家拾起。2010年,他們從博物館的倉庫裏立馬將這些石屏風翻找出來,或許是因為在倉庫的30年對它們有壹些損害,因此專家們又不得不先開修復工作。
▲修復完成的屏風
等這壹系列工作完成之後,他們便拿去給國家文物鑒定小組鑒定,而最終的結果就是這些石屏風是國家壹級甲等文物,簡單來說,這17塊被遺棄在倉庫30年的石頭是國寶級文物。因為這套屏風代表的是北周後期至隋唐時期的貴族墓葬文化,對文化習俗、宗教信仰的研究都大有幫助。
看完這個鑒定結果,天水市的考古學家也是十分震驚:我們真是錯大發了。這麽珍貴的文物竟然被當作是廢石放在倉庫裏,埋沒了整整三十年,若當時能及時求助更多的人,或許在歷史研究上又可以領先壹大步。
結語
國寶級文物雖被忽視這麽多年,但幸運的是人們還有補救的機會,在當時被修復鑒定出來,大家都還能壹睹其風姿。古文物壹直是我們見證歷史的重要證據,每壹次文物出土,都代表著壹段歷史的重現,不過,這些歷史的再現都離不開考古學家的付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