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對發生日月食原因的科學研究,在世界上是最早的。在古籍《周易·豐卦》中就有“月盈則食”的記錄。此外,在《詩·小雅·十月之交》中也有“彼月而食,則維其常”的句子。這說明,那時的人們就已經知道月食現象是有壹定的規律的,只是在“月望”的時候,才會發生。而並不是壹些迷信中所說的“天狗吃月亮”。
戰國時期的石申,已經發現了日食的出現與月亮有關。西漢末期的劉向在《五經通義》壹書中寫道:“日食者,月往蔽之。”這段記錄說明,那時的人們已經知道了日食的出現是因為月亮擋住了太陽光形成的。這個發現比外國早了幾千年時間。東漢時期的張衡在《靈憲》壹書中把月食現象解釋得更加清楚。他認為月亮的光芒不是月亮自己發出的,而是反射的太陽光,由於地球擋住了太陽光,月亮得不到照耀,就產生了月食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