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張大昌的主要著作

張大昌的主要著作

《張大昌醫論醫案集》

張大昌先生對諸子百家、諸家經典無不精通,學識淵博,醫術精湛,醫理精辟。為了繼承、弘揚中醫學術之精華,造福人類,他於1974年將家藏三代的古經方佚書——陶弘景撰《輔行訣五臟用藥法要》壹書,無私奉現給中國中醫研究院。他壹生深契《湯液經法》之旨,潛心研究,精益求精。為了繼承先師遺願,我們將他撰寫的《醫哲心法》、《診療述要》、《三十六略述》、《湯液經法擬補》、《處方正範》及醫案、醫話等資料(其中有先師記錄本,也有弟子間的抄本),經整理、校訂、編輯成此書——《張大昌醫論醫案集》。

《輔行訣五臟用藥法要傳承集》

《輔行訣五臟用藥法要》原題“梁·華陽隱居陶弘景撰”,原藏敦煌藏經洞,是壹部罕見的極為重要的中醫著作。原書寫於帛卷之上,全文雖僅8000字上下,但保存著大量久已失傳的中醫古籍內容,如部分《桐君藥錄》、《湯液經法》等,在中醫發展史上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此書1918年河北張偓南先生得獲此書,世襲珍藏,後張大昌先生獻出公之於世。

經過錢超塵教授、趙懷舟同誌及張大昌眾弟子的***同努力,將保存於張大昌弟子手中的21個抄本匯集於壹,按時間先後全文收錄,說明抄本來源、傳承經過,撰成《輔行訣五臟用藥法要》壹書。並精撰23篇研究性論文,對重要問題進行考證,為研究敦煌原卷及研究中國醫學史先秦至六朝之發展提供翔實材料,亦為研究張仲景《傷寒論》所據底本及其流傳演變提供不可或缺的珍秘資料。

《輔行訣五藏用藥法要研究》

本書分上下兩篇,分別從學術思想和歷史背景兩方面詳細論證和描述了與《輔行訣》相關的理論問題和歷史現象。上篇“《輔行訣》之學術管窺”的表述邏輯是著眼於現實的,即首先承認《輔行訣》存在著不同的傳抄本系統(並羅列其典型文本三種),接著推出筆者在此基礎上完成的“整訂文本稿”(並保留藏經洞本復原稿),繼而詳細闡述其中蘊含的學術理念和整訂思路。下篇“《輔行訣》時地人尋跡”的表述方式是著眼於歷史的,該篇從《輔行訣》題名作者陶弘景先生的學術、人文背景談起,並沿著陶氏生前身後《輔行訣》壹軸的歷史命運,漸次展開與之相關的時事、地緣、人物和文本形態的細致追溯和描述,並以《輔行訣》出洞後的第二故鄉和近代主人的情況為其終結。

本書的基本創作思想是在尊重《輔行訣》傳本歧出的前提之下,找到合理的解釋之道、解決之道。其最本質的核心內容是以陶氏五行體用互含、火土同治等學術思想辨析《輔行訣》五臟補瀉方例結構的意義;以陰陽五行合流學說的臟氣法時思想和六合辨證理念,解讀《輔行訣》外感天行病證治方例。

《輔行訣五臟用藥法要》

《輔行訣五臟用藥法要》是壹部總結《湯液經法》辨五臟病癥組方用藥規律的書籍。它承襲《內經》,《神農本草經》和《湯液經法》的學術內容,發揮儒、道、釋三教合壹的哲學思想,在五行五味學說中,引進當時思想界的體用思辨方法,同時又增入”化”的概念,達到了與陰陽學說有機的融合,使基礎理論的臟象、經絡、診斷與處方學的完全統壹,完成了經方組織制度的規範,使之成為壹個完整和成熟的理論體系。了解該書這些學術特點,對認識其具體內涵的科學性和實用價值,將會起到積極的作用。本書即是對《輔行訣五臟用藥法要》壹書文字的校註,也是對其內容的講疏。以期將《輔行訣五臟用藥法要》壹書中臟腑辨證與藥物配伍的真髓闡述給讀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