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朱註《四書集註》所引的尤、胡、謝、楊是誰?

朱註《四書集註》所引的尤、胡、謝、楊是誰?

尤左,胡安國,謝,。

1,尤左(1053 ~ 1123),生於建陽(建陽馬沙鎮長平村),北宋書法家、哲學家。他從小就受到啟蒙。程頤壹看,說他的資本合適。後期又令助溝,設急令,教人叫崗取經。元豐五年,升進士,調任蕭山衛,改任大夫。以養求鶴慶縣。範純仁把合同判給河南,等著做國士,於是對此產生了懷疑。

2.胡安國(1074-1138),又名胡棣,又號康侯,號青山,謚號,被學者稱為吳彜先生,後稱胡公。崇安(今福建省武夷山市)人,北宋進士。

北宋宗紹聖四年(1097),丁醜可為趙昌榜第三名。作為國子監博士,他曾在湖南求學,後遷居衡陽南嶽。提倡為學修身,提倡經世致用,強調教化,講求榮譽,鄙視富貴,厭惡邪惡。

3.謝(1050 ~ 1103)號上蔡先生或謝上蔡,上蔡人,蔡州人,北宋官宦學者。師從程顥、程頤、尤左、陸大麟、師洋,被稱為程門思先生。

4.師洋(1053—1135)中性,名桂山。祖籍弘農華陰(今陜西華陰東),南澗(今福建省三明市明溪縣龍湖村)西樵府龍池組人。北宋的哲學家、文學家和官員。

熙寧九年進士,瀏陽、余杭、蕭山知府,荊州教授,工部侍郎,龍圖閣直學士。先後師從程顥、程頤,與尤左、呂大臨、謝並稱四大弟子。與羅叢巖、董力並稱“南建三先生”。晚年隱居龜山,學者稱其為龜山先生。

擴展數據

寫書過程

這四書合而為壹始於朱的《四書章句註》。在排列順序上,《大學》排在第壹,《論語》《孟子》排在第二,《中庸》排在最後。他的本意是,人們應該先讀“大學”,以確定其規模;第二遍讀《論語》,以確立其基礎;第二遍讀孟子,看其發展;古人精妙之處,讀《中庸》。

“大學”被朱視為修身的尺度和學問的綱。他說:“先讀《大學》,立其綱領。其他經典都是雜的。打通“大學”之後,我看得出這是吳歌總督,這是壹件真誠的事,這是壹件修身養性的事,這是壹件持家、治國、平天下的事。”

至於《中庸》,朱認為是孔子心法教導的經典,並引用程頤的話,說:“這本書開頭是壹個道理,中間散成萬物的道理,結尾又匯成壹個道理。

放了它,它與萬物相連,拿回來又是那麽神秘。”不難看出,朱把《大學》視為理學的綱領,把《中庸》視為理學的精髓。

百度百科-四書四章劄記

百度百科-師洋

百度百科-謝

百度百科-胡安國

百度百科-優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