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中文系漢語言文學畢業論文擬題方向?

中文系漢語言文學畢業論文擬題方向?

語言學

1、《圍城》比喻句研究

2、“很十名”現象探析

3、校園流行語研究

4、體態語研究

5、新聞標題語言藝術特色分析

6、關於漢語詞類劃分原則的再討論

7、關於字母詞的幾個問題

8、廣告語的語言藝術特色分析

9、談網絡語言的規範化

10、論新興的社會方言——網絡語言

11、漢語縮 語研究

12、“零**”詞族探微

13、論大陸漢語和海外漢語的差異與融合

14、**方言與普通話的對應規律

15、**方言詞匯研究

16、**方言人名文化信息解讀

17、校園流行詞語研究

18、談修辭與語境

19、析顏色詞在中英文化中的差異

20、稱謂語的演變及其社會意義

21、淺議流行語

22、X X方言與普通話

23、X X方言地名文化信息解讀

24、從漢語發展史看漢語方言的前途。

25、字與漢語詞匯復合詞的生成機制。

26、謙詞所體現的中國文化精神。

27、漢語禮敬語的產生發展及其衰落。

28、佛教文化的傳入對漢語詞匯的影響。

29、上古漢語字詞所反映的中國遠古文化信息。

30、河東方言語詞研究

31、“碧落碑”碑文考釋

32、司馬文公祠“杏花碑”碑文考釋

33、《西廂記》中的山西方言詞語研究

34、古代漢語中被動句的表示方法

35、古今漢語人稱代詞的比較研究

36、近體詩的格律研究

37、《詩經》唐魏風的河東文化解讀書

38、論薛瑄詩文的語言風格

文藝學

39、略論《文心雕龍》的音訓問題。

40、“隨性適分”——創作的及至。

41、漱六藝之芳潤——略論中國古代文學創作論裏的宗經思想。

42、愛奇反經與宗經矩聖

——略論《史記》和《漢書》的主導思想。

43、《文心雕龍》看劉勰的婦女觀

44、“耽思”到“神思”

——略論中古文學想象論的演進

45、從韓語現象看歷史上的割裂修辭

46、山西作家對於“風骨”的審美追求

——X X作品賞析

47、劉勰對河東文學的關註

48、也談《文心雕龍》之“心”

49、小說敘事與時空觀念的變化

50、審美活動與人的全面發展之間的關系

51、虛構對小說的意義

52、網絡文學的特點

53、電子書寫的特征

54、自然人化與自然美

55、生活活動的美學意義

56、新生代小說創作談

57、“80年代後”小說寫作特點

58、卡夫卡的文學思想

59、文學創作中人文關懷與審美追求的交匯統壹

60、試論中國消費時代的文學走向

61、當代女性文學的特點——題材的個人化與表達方式的私語化

62、試論市場經濟條件下的主流文化

63、走向邊緣的知識分子文化

64、紅色經典文學中的典型人物

65、文學話語蘊籍的兩種典範形態——含蓄與含混

66、市場經濟條件下的文化沖突

中國古典文學

67、論屈原的愛國主義思想

68、比較曹丕、曹植文學觀的異同

69、論“魏晉風度”

70、從《詩經》征戰詩看中華民族的戰爭觀

71、比較《詩經》與《漢賦》婚戀詩

72、論鮑照的七言樂府

73、宮體詩審美意義的文化解讀

74、從《世說新語》看魏晉人的審美理想

75、從《顏氏家訓·文章篇》看顏之推的文學思想

76、試論古典詩詞中(月、飛鳥、雨等)意象

77、謝靈運山水詩的藝術成就

78、從《史記·貨殖列傳》看司馬光的經濟思想

79、陶淵明思想與清淡之關系

80、郭璞“遊仙詩”

81、《詩經》現實主義傳統

82、《詩經》抒情藝術手法

83、《左傳》語言敘事手法

84、《莊子》語言藝術特點

85、《孟子》論辯風格

86、《史記》的記人敘事藝術

87、《古詩十九首》的文學史地位

88、《漢樂府》的入樂特點

89、漢大賦的成就與不足

90、《史記》、《漢書》之比較

91、《楚辭》與楚文化之關系

92、柳宗元的柳州詩

93、唐玄宗與楊貴妃題材在文學作品中的嬗變

作者:學院人之鬼 2007-1-21 13:06 回復此發言 2中文系畢業論文參考題目1

94、唐代古文運動與宋代詩文革新運動的不同特點

95、論辛棄疾的苦悶

96、從宋詞看俗文學對雅文學的影響

97、關漢卿形象與元代文人的處境

98、《西廂記》與永濟普救寺

99、從《金瓶梅》看明代的社會經濟

100、《三國演義》的政治觀、倫理觀、正統觀悲劇意識

101、《水滸傳》的婦女觀

102、《西遊記》與道、佛教

103、《三言》的婚姻戀愛觀

104、論才子佳人小說的價值取向

105、論某壹地方戲

106、《紅樓夢》與《金瓶梅》比較談

107、關漢卿筆下的女性形象

108、中國古代戲曲中“大團圓”結局的文化意蘊

109、從《金瓶梅》看明人的戲曲觀

110、從《聊齋》看中國民間信仰

111、試論明代擬話本小說反映的市民情緒

112、《紅樓夢》的語言藝術

113、唐傳奇:小說史上的地位/婚戀作品的倫理觀

114、宋元話本:內容和藝術成就

115、《三國演義》:悲劇意識/戰爭描寫藝術/敘事特征/人物論

116、《水滸傳》:作者與成書/敘事方式/語言風格/人物論

117、《西遊記》:孫悟空人生道路的哲學意蘊/戲劇色彩與幽默風格

118、“三言”“二拍”:市民文學特色/經商題材與文人心態/馮夢龍的俗文學觀

119、《儒林外史》:戲劇形式與悲劇內涵/諷刺藝術

120、《紅樓夢》:悲劇意義與文化內涵/婦女觀/夢幻與色空/敘事方式/語言藝術/寶玉論/釵黛比較/續書與改編得失論

121、《聊齋誌異》:癡情女性/書生形象/花妖狐媚與人物塑造

122、論才子佳人小說的價值取向

123、論公案小說的價值定位

124、論文言小說與白話小說的關系

中國現代文學

125、 胡適與中國現代新詩

126、 郁達夫遊記的藝術魅力

127、 《呼蘭河傳》文化意蘊

128、 談老舍筆下的市民形象

129、 論“五四”時期的鄉土小說

130、 論穆旦的詩

131、 論郭沫若的歷史劇

132、 論周作人早期的散文

133、 愛、美與自由——論徐誌摩詩歌的思想傾向性

134、 “國人靈魂”與魯迅小說

135、 論“七月詩派”對中國新詩的貢獻

136、魯迅《故事新編》的生態意識

137、張愛玲思想中的俄狄浦斯情節

138、李健吾對話劇創作的貢獻

139、對影視文學與影視藝術的關系的思考

140、運用影視理論分析壹部電影作品

外國文學

141、中西文學比較研究

142、文學與其他藝術之間的關系

143、說不盡的卡夫卡

144、雨果創作中的人道主義

145、“硬漢子精神”與海明威

146、存在主義哲學對現代派創作的影響

147、西方文學中的宗因素

148、也談哈姆萊特的憂郁

149、克洛德形象新論

150、簡·愛形象的再審視

151、壹朵“惡之花”——卡門

152、於連形象探析

153、 娜拉的形象

154、 現代藝術的探險者——卡夫卡

教學論

155、語文的“人化”和“人化”的語文。

156、語文教育文化底蘊的價值取向及培養策略。

157、從語文課程的發展趨勢看當代語文教學的特點。

158、語文教師專業化發展。

159、多媒體教學課件在語文教學中的得失。

160、語文教學中審美教育和人為素質培養

寫作學

161、作為系統的寫作活動

162、論寫作活動中主體的思維建構

163、寫作能力與主體素養的關系

164、試論作為文化實踐活動的寫作特征

165、寫作主體與客體的關系

166、論語言、形象作為媒體的寫作活動

167、寫作活動中的想象與存在

168、寫作活動中的審美意識

169、文本的結構與內容

170、作為生成活動的寫作過程

網絡新聞學

171、市場條件下黨報經營策略

172、新興媒體與傳統媒體的碰撞融合

173、手機媒體的現狀與發展

174、網絡條件下新聞含義的思考

175、重新認識新聞價值

176、山西省網絡新聞媒體的現狀與前景

民俗學

177、某種民族事項(物質生活、節日、儀禮、信仰等)的探討

178、某地民俗旅遊開發的設想

179、民間工藝的分析與現代應用研究

180、民俗傳統與現代化生活雙向互動的探討

181、晉商興衰原因探析(可選擇喬家、王家、渠家等其中壹家)

182、晉商走向衰落原因分析

183、儒家文化與晉商精神

184、晉商的家規家風

185、晉商的人才觀

186、晉商與傳統文化

187、河東裴氏家族興衰原因

188、河東裴氏家族中某壹個歷史人物研究

邏輯學

189、交際應答的邏輯技巧

190、演講與邏輯

191、論辯與邏輯

192、科學假說邏輯結構探析

193、三段論的語言表現形式

194、非邏輯謬誤種種

195、集合概念與非集合概念辨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