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油氣地質背景及勘探開發概況

油氣地質背景及勘探開發概況

瓊東南盆地是壹個新生代含油氣盆地,位於海南島和西沙群島之間的海域。盆地與鶯歌海盆地被1斷層隔開,北部為海南隆起,東南部為西沙-中沙隆起,盆地面積5×104km2。區域構造位置位於南海北部大陸邊緣西部,歐亞板塊、印支板塊和太平洋板塊的交匯處,地殼厚度20 ~ 28 km。受三大板塊構造運動的影響,瓊海東南部新生代盆地的發育處於伸展構造環境,經歷了伸展和裂後兩個演化階段。盆地具有雙層結構,以T60為界分為上、下兩個構造層。發育三套烴源巖:始新統湖相泥巖、崖城組半封閉海相泥巖和梅山-三亞組淺-淺-半深海相泥巖。兩期構造演化控制了沈積物的發育,形成了多層體系和多種類型的儲層,形成了四套儲蓋組合:第壹套由崖城組的海灘砂、淺灘砂和扇三角洲組成儲層,以崖二段或其上部的淺海泥巖為蓋層;第二套為嶺三段扇三角洲、海岸砂、淺灘砂和礁(灘)灰巖組合儲層,嶺二段泥巖(局部梅山組)蓋層。第三套為三亞組海灘砂和淺灘砂組合儲層,三亞組和梅山組淺層泥巖為蓋層。第四套儲層為新近系低潮扇、河道濁積砂和侵蝕谷,蓋層為上半深海相泥巖。主要發育陵水組、三亞組和崖城組的披覆背斜、斷背斜、斷鼻等構造圈閉和與新近系有關的地層圈閉。平面上具有“南北帶,東西塊”的特點。北部凹陷由崖北、松溪、宋冬三個凹陷組成,南部凹陷(又稱中央凹陷)由延安、樂東、陵水、松南、包道、長昌、北郊七個凹陷組成。

瓊東南盆地油氣勘探始於20世紀50年代末,經歷了三個階段(1965)、自營勘探(1965 ~ 1979)、合作勘探和自營勘探(1979至今)。截至2003年底,二維地震測線6.8×104km,三維地震測線4878km2,鉆預探井和評價井37口,發現大氣田1,小氣田1,含油氣構造165438。截至2004年底,累計探明石油地質儲量339×104t,探明程度1.24%,平均采收率44.51%,累計探明可采儲量151×104t,累計產量66× 65438。天然氣累計探明地質儲量1037.91×108 m3,探明程度9.3%,平均采收率76.7%,累計探明可采儲量796.03×108m3,累計產量286.2×108m3,年產量308m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