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禪修智慧:古代高僧元宵節是怎樣說禪的

禪修智慧:古代高僧元宵節是怎樣說禪的

禪修智慧:古代高僧元宵節是怎樣說禪的?

元宵節又稱上元、“燈節”,家家戶戶掛燈、賞燈,很多地方還舉辦規模盛大的燈會。關於元宵節燃燈習俗的起源有很多種說法,與佛教東傳有關的說法便是其中之壹。東漢明帝提倡佛教,東漢明帝永平十年(公元67年),蔡愔從印度求得佛法,明帝了解到佛教有正月十五日僧人觀佛舍利、點燈敬佛的做法,就下令這壹天晚上,不論士族庶民,壹律張燈,在皇宮和寺廟裏“燃燈表佛”,以表示對佛教的尊敬和虔誠。此後,元宵點燈的習俗就由宮廷中流傳到民間。從此以後,正月十五張燈便蔚然成風。

在古代,高僧大德於上元日講經說禪的事跡,屢屢見諸記載。《景德傳燈錄》卷五司空山本凈禪師的傳記中說:“(天寶五年)正月十五日召兩街名僧碩學,赴內道場與師闡揚佛理。”內道場又叫內寺,是設在宮內修行佛事的道場。其所行佛事,主要以皇帝及王室私人的祈願與求福為目的。又據《壇經·宣詔品》記載:

神龍元年上元日,則天、中宗詔雲:“朕請安、秀二師,宮中供養。萬機之暇,每究壹乘。二師推讓雲:‘南方有能禪師,密授忍大師衣法,傳佛心印,可請彼問。’今遣內侍薛簡,馳詔迎請。願師慈念,速赴上京。”師上表辭疾,願終林麓。

這段話流露了三個信息:壹,皇帝禮賢下士,頒發詔書,禮請禪門六祖慧能大師入京賜教。二,老安、神秀大師,雖然已被請入皇宮供養,為帝王之師,但並沒有在皇帝面前詆毀慧能大師,反而是極力舉薦。這就是“若要佛法興,除非僧贊僧”。三,慧能大師心性淡泊,深知禪宗沒有真正興盛起來的時候,自己不能離開曹溪大本營,所以辭謝了皇帝的好意。較之當代佛教界的壹些名僧,奔走紅塵,哪裏熱鬧哪裏鉆,不啻霄壤之別。慧能大師之所以成為慧能大師,就在於他能守得住自己的本分;而那些奔趨紅塵者之所以成為過眼煙雲,就在於他忘了自己到底姓什麽。

在元宵節征詔高僧大德談禪說法體例了皇室的熱情。在各大道場,高僧們根據元宵節的特點,也進行了精采的開示。這裏,摘選幾篇經典的開示與大家分享。

壹、[宋]超宗慧方禪師上元說禪

上元夜小參。雲:“銅壺送客歸家去,玉漏催人好坐禪。何事金吾不惜夜,心燈徧界為君燃。”(《超宗慧方禪師語錄》卷壹)

大意:上元夜舉行小參,超宗慧方禪師說:“隨著銅壺中水滴漏得越來越多,壺中立有刻度的箭形浮標顯示時間已經很晚,大家都在這元宵佳節趕回到與家人團聚,而對於出家人來說,時光流逝,夜漸深,正是坐禪用功的好光景。為什麽執金吾不惜放開禁令?這是因為,智慧的心燈,也像這滿城的燈火壹樣,火樹銀花不夜天,為您照亮了三千大千世界啊!

禪門大師說法,有大參、小參、早參、晚參種種。上堂稱為大參,規則校大參為小的說法叫小參。又稱家教。《祖庭事苑》卷八:“禪門詰旦升堂,謂之早參。日晡念誦,謂之晚參。非時說法,謂之小參。”小參就是不定時的、規模較小的說法。禪門高僧有在上元日小參的習慣。“金吾不惜夜”壹句,出自唐代蘇味道名詩《正月十五日夜》詩:“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佛教以智慧之燈為心燈。元宵節放燈,禪師即景寓懷,用火樹銀銀花的元宵燈火,來比喻智慧之燈普照人間。佛教的代代相傳,文化的代代相傳,就是這壹盞盞心燈的代代相傳。

二、慈受懷深禪師(1076~1132)上元說禪

上元節上堂雲。夜來燈燭鬬熒煌。多少眾生徹曉忙。究竟不知燈是火,昧卻靈臺壹點光。還有回光返照底麽。歸堂吃茶去。(《慈受懷深禪師廣錄》卷壹)

大意:上元節上堂說:元宵佳節,燈火輝煌,蕓蕓眾生,通宵達旦地發歡發狂。大家只看到元宵放燈的表面現象,卻不知燈的本質是火這個深層文章!不知道我們心靈的燈火,才能真正照亮人生的方向。還有知道回光返照內省凝視的修行人麽?大家都回到禪堂,坐禪吃茶去,在壹杯禪茶中體悟禪學的精髓要義!

〔又〕上堂:元宵燈燭鬥熒煌,車馬縱橫徹曉忙。(譯文:元宵佳節,燈燭壹個比壹個亮,車如流水馬如龍,壹直狂歡到大天亮)到底不知燈是火,區區幾個解回光?(都不知道燈的本質是火,有幾個人能凝視生命的心燈?)若論此事,正如上元夜燈球相似,(說起本心本性的心燈,正像元宵節的燈球壹樣)玲瓏八面,花光互分。(玲瓏八面,燈光看起來各有所偏)壹點靈明,通身不昧。(實際上都是出自同壹個光源,整個身子充滿了光明)高低普照,前後無差。(高處低處都照到,前面後面無差別)從來佛手不能遮,任是劫風吹不滅。(這燈光,就是佛手也遮擋不住,就是劫風也吹不滅)直得馬行街上,四時春色盈門。(賞燈的車馬在通衢大道上飛奔,春色喜洋洋地來到每壹戶人家)豐樂樓前,半夜歌聲聒耳。(豐樂樓前,深更半夜,還是遊人興奮的歌聲)處處祖師鼻孔,眾生日用不知。(到處都有祖師的宗旨,但眾生有幾個知曉?)頭頭古佛眼睛,幾個鬧中瞥地?(到處都有古佛的要義,但有幾個心念紛飛的人能夠豁然明白?)

是故諸佛出世,傳此壹燈。祖師西來,亦傳此壹燈。(所以,諸佛出世,傳的就是這壹盞心燈;達摩從西天來到中國,傳的也是這壹盞心燈)從壹燈傳百千燈,光明無盡。(從壹盞燈點燃了千百盞心燈,智慧的光明就無窮無盡)所以道佛法無人說,雖慧不能了。(所以說,佛法沒有人計,雖然妳聰明絕頂也難以明白)譬如暗中寶,無燈不可見。(就好比暗中的珍寶,沒有燈就難以發現)寶者,是壹切眾生心也。(所謂珍寶,就是壹切眾生的心)暗者,壹切眾生惱煩也。(所謂暗,就是壹切眾生的煩惱)燈者,壹切善知識說法也。(所謂燈,就是所有的大善知識,通過說法,使我們發現自家珍寶)

乃至壹大藏教,五千四十八卷,皆是與人為燈為燭。(以至於佛教的全部經文,都是用文字的形式,給妳們作燈作燭,旨在讓妳們發現生命中本具的珍寶)德山入門便棒,臨際入門便喝,亦是與諸人為燈為燭。(德山禪師入門便棒如雨點,臨濟禪師入門便喝似雷奔,也是通過峻烈的手段,給妳們作燈作燭)趙州庭栢,靈雲桃花,亦是與諸人為燈為燭。(僧問趙州禪師什麽是佛,趙州禪師答“庭前柏樹子”;靈雲禪師見桃花而悟道,這些禪門公案,也是給妳們作燈作燭)

敢問諸人,百千萬億燈,既從此壹燈出。且道此壹燈,自何而得?(我現在問妳們:百千萬億燈,既然都是從這壹盞燈所生出,那麽,這壹盞燈,究竟從哪裏得來)”舉拂子雲:“還會麽?明明壹點無遮障,大地山河莫覆藏!”(於是舉起佛子說:“還理解嗎?這壹盞燈,明明白白,毫無遮攔阻擋,大地山河,都被它照得透透亮亮!)(《慈受懷深禪師廣錄》卷三)

三、[宋]隱山璨和尚上元說禪

卻見眾寮中,幾個禪和,先在彼中,團圞打坐,商量古今。壹個道:“青州布衫為甚麽只重七斤?”壹個道:“楊岐驢子為甚麽只有三只腳?”壹個道:“休說這個,且道麻姑山上唐朝松,為什麽輪輪囷囷屈屈曲曲?”被土地神喝壹喝雲:“妳這壹隊漆桶,為什麽不去觀燈,卻來這裏胡言漢語!”(《續古尊宿語要》卷二)

大意:我發現寮房中,有幾個參禪人,在那裏圍成壹圈打坐,商量古今禪門公案的意旨。壹個說:“趙州大師回答學人問什麽是佛時說‘老和尚我在青州做了壹領布衫,重七斤’,這到底是什麽意思?”壹個說:“為什麽楊岐方會禪師示眾時說‘楊岐驢子只有三只腳’?”壹個說:“不要說這個,妳們且說說,為什麽麻姑山上的唐朝松樹,長得高高大大而又盤盤曲曲?”被土地神喝斥說:“妳們這壹堆心地黯淡無光如黑漆桶的家夥,為什麽不去看看燈,卻在這個地方胡言亂語!”

參禪如果與世隔絕,在古今禪門公案中討生活,撿祖師的唾沫作生計,就永無開悟的時候。參禪的人,上元時不妨好好看看燈,體悟壹下這些燈究竟是什麽,到底從何而來。明白這裏面的禪機,也就明白了禪的要旨。

四、[宋]無明慧性禪師語錄卷壹

上元日上堂雲:“心月孤圓,清光皎潔。吞盡十方空,銀椀裏盛雪。”以拂子擊禪床雲:“本光瑞如此,笑倒燈明佛。” (《無明慧性禪師語錄》)

大意:上元日上堂說:“心月孤圓,清光皎潔。吞盡十方天空,心境融合,就好像銀碗裏盛雪,分不清哪是碗,哪是雪。”用拂子敲了壹下禪床說:“本心本性的光芒呈現出如此的祥瑞,眾人卻不知曉,豈不讓燈明佛笑死?”

《景德傳燈錄》卷七載盤山寶積禪師語:“夫心月孤圓,光吞萬象。光非照境,境亦非存。光境俱亡,復是何物?”為無明慧性禪師語錄所本。而盤山禪師的話,又來自《楞嚴經》卷六:“凈極光通達,寂照含虛空。”為禪修之極境。《法華經》卷壹記載,在過去無量無邊不可思議阿僧祗劫,有佛陀號日月燈明如來,能為各種不同生命演說妙法,意義深遠,言語巧妙,使其達於無上圓滿的佛陀境界。光瑞,是說佛陀演說妙法時,現種種祥瑞,其中大多是放光普照眾機的祥瑞,叫做光瑞。《法華經·序品》“我見燈明佛,本光瑞如此。”

五、[清]晦臺元鏡禪師上元說禪

上元日上堂,師良久雲:“祖意分明漏泄,誰能直下承當?若欲別通壹線,便落第二門墻。離境未嘗自得,對境又多錯忙。未可怪諸散誕,及居鄰城隍,其能不逐風景轉。且似今日上元,又值春回,良為世間歡樂未央。假使今夜月明星燦,兼照百千燈,無限佳人才子及諸流人,同時遊玩,金吾且喜不禁,玉漏誰為主張。不待遊人情興盡,眼前景物已銷亡。得意翻成寂寞,孰能到此悟無常?我今慰爾諸人,謾躊躇可細思量。還剩得明歷歷者點孤光,被他日月燈明佛,特地瞞頇壹上。還有心不負人面無慚色者麽?咄,田厙奴,吃茶去!”便下座。(《晦臺元鏡禪師語錄》卷壹)

大意:上元日上堂,禪師沈默了好長壹段時間,之後說:“祖師的意旨分明顯露了出來,誰能當下明白?如果讓我給妳們說出來,未免與祖師的本意相乖張。世俗的人,離開了外境心中仍然雜亂慌張,面對著外境又受其影響腳亂手忙。不要苛求這些散誕貪求享受的世人,以及左鄰右舍、城隍廟裏的遊人,他們難免會受到外境的影響。且看今天上元節,又值春回大地,世間的人在這良辰美景,歡樂無盡。今夜月色皎潔,星光燦爛,千燈互照,無數的才子佳人,和士農工商,同時遊玩。負責警衛任務的執金吾,也取消了宵禁的規矩,大家可以忘卻時間,盡情賞玩。可是啊,沒等到遊人散盡,眼前的景物已經消亡,盡情歡樂的前頭,是無窮無盡的寂寞和悲傷。在這個時候,誰能感悟到無常?我如今勸妳們大家,不要在外亂逛,好生仔細思量。當世俗的燈火散盡之後,還剩下這壹點光明歷歷的智慧之光。我們不認識這光明歷歷的智慧之光的時候,就會被日月燈明佛,特地哄騙了壹場!還有心不負人面色慚色直下承當大徹大悟的禪僧麽?咄,壹群鄉巴佬,快快吃茶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