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薏米赤小豆芡實壹起煮粥 脾胃虛弱體瘦的人能吃嗎?

薏米赤小豆芡實壹起煮粥 脾胃虛弱體瘦的人能吃嗎?

古諺有言:千寒易除,壹濕難祛。中醫視濕氣為大敵,將其稱為“萬惡之邪”。

關於祛濕這件事,很多人知道用紅豆薏米粥可以祛濕!但是方法錯了會導致問題更加嚴重。

為什麽喝了那麽多紅豆薏米粥,濕氣還是那麽重?

錯誤壹:紅豆錯了

紅豆薏米粥這個方子裏說的“紅豆”指的是“赤小豆”(紅豆比較圓,赤小豆呈細長形,顆粒比紅豆小。),紅豆能療饑,不能利水祛濕,吃多了會敗血。赤小豆才有利水祛濕的功效。

提 醒:中醫入藥都用赤小豆,紅豆則只供壹般食用。二者的功效完全不壹樣,紅豆薏仁粥用對了赤小豆,才能起到健脾祛濕的效果。

錯誤二:薏米,錯了

薏米可以祛濕,但它的寒性太重了,如果直接煮會傷脾,建議把薏米炒壹下,減輕它的寒性。

錯誤三:煮法錯了

赤小豆、薏米仁很難煮爛,最好用熱水浸泡壹小時後再煮,否則營養很難出來,但很多人往往都是直接煮。

錯誤四:只祛濕不健脾

濕氣是脾虛引起的,濕氣又會使脾虛加重,所以健脾+祛濕要壹起進行才正確。

我們身體裏有個器官叫脾,脾在我們的身體內起什麽作用呢?它是負責把身體的水汽運送到各個地方的,比如運送到腎臟,就可以通過排尿排出去,運送到毛孔,就可以通過出汗排出去。

脾最喜歡幹燥,不喜歡濕噠噠,所以如果體內濕氣過多,脾需要不停地工作,久了就會累,會傷,脾傷了,就是我們常說的脾虛,脾虛弱的話,運化水汽的能力降低,水汽堆積在體內,無法出去,自然濕氣就更重,濕氣和脾虛是惡性循環的關系。

也因此,要想祛濕,就必須祛濕加上健脾,同時進行,才有用。

很多人說,為什麽我喝了紅豆薏米粥、紅豆薏米粉沒有用啊,濕氣還是那麽重?就是因為妳光祛濕,沒有健脾。

“四宗罪”裏,第四點尤其重要,為什麽有些人喝了紅豆薏米粥還是有濕氣,很大的原因在於本身濕氣已經很重,傷及到脾了,怎麽辦呢?

健脾最厲害的是芡實

健脾,最厲害的是壹種長在水裏的植物——芡實。芡實又叫雞頭米,有“水中人參”的美名,常用來健脾祛濕。

據醫學古籍記載,芡實味甘澀、性平,有健脾祛濕、固腎益精、補中益氣、抗衰延年的功效。

芡實可以健脾,可調整脾胃功能,補益脾胃,讓它獲得動力;芡實還能固腎,腎好了,排尿功能就強,身體的水汽通過尿液排出去了,變得幹燥了,這也是祛濕的壹個大招啊。

祛濕+健脾才能吃出健康,推薦經典食療方。

薏米紅豆芡實粥

食材:薏米、芡實、赤小豆、冰糖。

做 法:

1、赤小豆、芡實冷水浸泡2小時以上,或者直接用熱水浸泡1小時。

2、薏米仁用文火炒,炒到變成微黃色。

3、把赤小豆、薏米、芡實、冰糖壹起放鍋裏,加水,熬煮2個小時左右。

功 效:

1、祛濕利水: 薏米主要功效在於健脾去濕,健脾可以補肺,祛濕可以化痰,所以薏米亦還可用於治療肺熱肺癰肺痿之癥,和山藥同用,更是相得益彰、互補缺失。

2、健脾益胃: 紅豆薏米芡實粥補氣血、健脾胃的功效是公認的,脾胃為後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所以把脾胃調養好是健康的根本。

3、補腎益精: 腎為先天之本,精、氣、神乃人之三寶,芡實不但止精,而亦能生精。

註 意 事項:

1、體內濁氣太多的人不能喝紅豆薏米芡實粥,如果體內濁氣太多的人喝紅豆薏米芡實粥的,壹定會飽脹難以消化,只能是先祛除體內的濁氣,然後服用效果會更好。

2、腎臟性水腫、心臟性水腫、肝硬化腹水、營養不良性水腫以及肥胖癥等病癥患者適宜食用不能喝紅豆薏米芡實粥。

姜 糖 膏

祛濕暖身補氣血,改善體寒的體質。

食材:老生姜500g、手工紅糖250g

第壹步:老姜去皮洗凈,切成碎末。

第二步:姜碾成泥,擠出姜汁。

第三步:姜汁和紅糖放入鍋中,小火慢慢煮;邊煮邊攪動,防止粘鍋。

第四步:煮到紅糖融化後,倒進之前的姜末。

第五步:繼續慢火熬煮40分鐘,還要不斷攪拌。

第六步:將煮好的姜糖膏裝入罐子裏,想喝的時候舀壹小勺出來泡水即可。或者待冷卻後放入冰箱冷藏保存。(切記:罐子要先消毒,且無油無生水。)

養生又美顏的姜糖膏每天喝壹杯,既能排出體內濕氣,又可以暖胃暖心。

據了解,藥王孫思邈,行醫至河南懷慶府,看到當地人們面黃體虛、胃寒疲頓,就用姜汁與紅糖,熬制成膏讓人們當茶沖水飲用。大家喝後頓覺胃暖身熱,百脈舒肽,精神旺盛,壹掃寒疲之氣。

後來人們發現經常服用此膏能使人面色紅潤、神清氣大爽,同時具有暖胃、活絡、驅寒、醒酒,尤其對體虛肢冷、脾胃虛寒、風寒感冒、咳嗽有獨特的功效。

女子服用此膏更有溫經止痛、暖宮助孕、調理氣血、祛斑養顏、增強體質的效果,於是姜糖膏便在此地流傳下來。

如果妳體內的濕氣重,不妨試試這兩種食療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