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凍三尺,非壹日之寒”,生活中,大多數人往往只看見世界名流、富商名人光鮮亮麗的榮譽和名氣,卻時常忽略了他們在背後付出的努力和辛勞。正所謂“臺上壹分鐘,臺下十年功”,如今的高考又何嘗不是如此呢?學生們日復壹日、年復壹年不斷地努力學習,只為在持續三天的高考中博得壹個理想的成績。
01
前幾年就有這樣壹位奇才,在2010年江蘇高考中以文言文作文,震撼了閱卷組老師,最後拿下滿分,他也因此壹鳴驚人。滿分作文壹公布,全網開始瘋狂搜索轉發這篇清新脫俗的作文,各媒體記者也是蜂擁而至,對這位古文奇才進行采訪。這位古文奇才究竟是誰?他是如何做到以文言文的體裁寫下這篇文章的呢?
這位滿分作文作者名叫王雲飛,在2010年作為江蘇的壹名考生參加高考,江蘇高考的命題作文為《綠色生活》,而王雲飛通篇以古文說明當今大眾生活中的環境破壞問題,此篇作文除了文言文體裁這壹大亮點之外,其作文思路也十分清奇——作者幻想回到曾經的農耕時代,並將今昔對比,十分貼切主題。因此,撇開文言文體裁不談,該文章的構思也是大多數考生想不到的,是名副其實的高分作文!
當閱卷老師批改的到此作文時,由於通篇的文言文體裁,它被當成“懷疑卷”,後經閱卷專家組核實,該作文的確為原創作文。閱卷老師表示:“這位考生在文言文方面的造詣相當深,不僅才思敏捷,並且運用十分得體,甚至難倒了古典文獻學碩士。”全篇雖然沒有達到標準要求800字,但其中卻有三十余字連閱卷組老師都不認識,如“牛湩”、“豜豭”等。就此篇文言文作文,閱讀組作出的註釋就有四大頁之多,寫下了兩千字之多的譯文。其實,“牛湩”就是牛奶的意思,而“豜豭”也只是形容公母性別的意思。不少網友在參考了譯文之後不禁感慨到——讀過大書的人就是不壹樣啊!
02
王雲飛在高考中壹鳴驚人的表現,可見他在古代文學方面作了超乎常人太多太多的功課。對王雲飛來說,興趣就是王雲飛學習和運用古文最好的老師。據媒體采訪了解到,王雲飛從小便對國學教育情有獨鐘,對唐詩宋詞更是如癡如醉。正值青春期的孩子們,王雲飛表現得和其他人迥乎不同——當其他同學都在打鬧嬉戲的時候,王雲飛始終端坐在課桌前,閱讀《資治通鑒》、《史記》等古典文學著作。
王雲飛興奮地說到,每當自己遨遊在古典文學的知識海洋之中,心平氣和的感覺令他十分享受。中國上下五千年的古典文學對王雲飛來說,是壹種精神財富,同時,這也是每個中國人的精神財富。因此,王雲飛認為,閱讀了解古籍不只是壹種興趣,更是壹種文化的傳承。
王雲飛“火”了之後,各知名高校爭先恐後地向其拋來橄欖枝,其中就包括了“文科生的天堂”——北京大學,了解到王雲飛為東南大學附屬中學的學生,東南大學對王雲飛也表現出極高的興趣。然而,王雲飛作為理科生,表示更願意在工科方面付出努力,為國家的產業發展事業貢獻力量。這使得壹向以工科實力見長的東南大學十分心動,而王雲飛的高考成績也是超過了壹本線,於是,東南大學可謂是“近水樓臺先得月”,迅速辦理了壹系列招生手續,預錄取這位有誌以工業報國的“古文奇才”,至此,北京大學不得不遺憾地放棄這位愛好古文的人才。
值得壹提的是,早在2001年,同樣出自江蘇考生的滿分作文《赤兔之死》也是以文言文的體裁構思立意的,時隔九年,江蘇高考中再出文言文作文《綠色生活》。如今兩篇作文皆被當作文學教育的典範。江蘇頻出古文才子,江蘇高考得以備受關註,江蘇的教育事業也逐漸聞名全國。
結語
“不積跬步無以至千裏,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王雲飛的高考故事詮釋了壹個亙古不變的定理——只有當我們腳踏實地付諸努力,厚積而薄發,才能在關鍵時刻采摘到勝利的果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