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三黃散簡介

三黃散簡介

目錄 1 拼音 2 概述 3 《備急千金要方》卷十方之三黃散 3.1 處方 3.2 制法 3.3 三黃散的用法用量 3.4 功能主治 3.5 摘錄 4 《證治準繩·類方》第八冊方之三黃散 4.1 處方 4.2 制法 4.3 三黃散的用法用量 4.4 功能主治 5 《小兒藥證直訣·附方》之三黃散 5.1 組成 5.2 主治 5.3 制備方法 5.4 三黃散的用法用量 6 《尤氏喉科秘書》方之三黃散 6.1 處方 6.2 制法及用法用量 6.3 功能主治 7 《雜病源流犀燭·身形門》卷二十五方之三黃散 7.1 處方 7.2 三黃散的用法用量 7.3 功能主治 8 《瘍醫大全》卷十七方之三黃散 8.1 處方 8.2 制法 8.3 功能主治 8.4 三黃散的用法用量 8.5 摘錄 9 《太平聖惠方》卷八十四方之三黃散 9.1 方名 9.2 三黃散的別名 9.3 組成 9.4 主治 9.5 三黃散的用法用量 9.6 制備方法 9.7 附註 10 《衛生總微》卷十七方之三黃散 10.1 方名 10.2 組成 10.3 主治 10.4 三黃散的用法用量 10.5 制備方法 11 《幼幼新書》卷九引《吉氏家傳》方之三黃散 11.1 方名 11.2 組成 11.3 主治 11.4 三黃散的用法用量 11.5 制備方法 12 《聖濟總錄》卷二十八方之三黃散 12.1 方名 12.2 組成 12.3 主治 12.4 三黃散的用法用量 12.5 制備方法 13 《楊氏家藏方》卷十三方之三黃散 13.1 方名 13.2 組成 13.3 主治 13.4 三黃散的用法用量 13.5 制備方法 14 《普濟本事方》卷五方之三黃散 14.1 方名 14.2 組成 14.3 主治 14.4 三黃散的用法用量 14.5 制備方法 14.6 各家論述 15 《聖濟總錄》卷壹八二方之三黃散 15.1 方名 15.2 組成 15.3 主治 15.4 三黃散的用法用量 15.5 制備方法 16 方出《備急千金要方》卷三,名見《普濟方》卷三二六方之三黃散 16.1 方名 16.2 三黃散的別名 16.3 組成 16.4 主治 16.5 三黃散的用法用量 16.6 制備方法 16.7 附註 17 《太平聖惠方》卷九方之三黃散 17.1 方名 17.2 組成 17.3 主治 17.4 三黃散的用法用量 17.5 制備方法 18 《雜病源流犀燭》卷二十四方之三黃散 18.1 方名 18.2 組成 18.3 主治 18.4 三黃散的用法用量 18.5 制備方法 19 《醫方類聚》卷二壹八引《仙傳濟陰方》之三黃散 19.1 方名 19.2 組成 19.3 主治 19.4 三黃散的用法用量 19.5 制備方法 20 《喉舌備要》方之三黃散 20.1 方名 20.2 組成 20.3 主治 20.4 三黃散的用法用量 20.5 制備方法 21 《點點經》卷壹方之三黃散 21.1 方名 21.2 組成 21.3 主治 21.4 三黃散的用法用量 21.5 制備方法 22 《古今醫鑒》卷十五方之三黃散 22.1 方名 22.2 組成 22.3 主治 22.4 三黃散的用法用量 22.5 制備方法 23 《醫學入門》卷八方之三黃散 23.1 方名 23.2 組成 23.3 功效 23.4 主治 23.5 三黃散的用法用量 23.6 制備方法 24 《保嬰撮要》卷十二方之三黃散 24.1 方名 24.2 組成 24.3 主治 24.4 三黃散的用法用量 24.5 制備方法 25 《嬰童百問》卷六方之三黃散 25.1 方名 25.2 組成 25.3 主治 25.4 三黃散的用法用量 26 《普濟方》卷五十五方之三黃散 26.1 方名 26.2 組成 26.3 主治 26.4 三黃散的用法用量 26.5 制備方法 27 《普濟方》卷四○六方之三黃散 27.1 方名 27.2 組成 27.3 主治 27.4 三黃散的用法用量 27.5 制備方法 28 《普濟方》卷三六八方之三黃散 28.1 方名 28.2 組成 28.3 主治 28.4 三黃散的用法用量 28.5 制備方法 29 《梅氏驗方新編》卷六方之三黃散 29.1 方名 29.2 組成 29.3 主治 29.4 三黃散的用法用量 30 《明醫指掌》卷八方之三黃散 30.1 方名 30.2 組成 30.3 主治 30.4 三黃散的用法用量 30.5 制備方法 31 參考資料 附: 1 古籍中的三黃散 * 三黃散藥品說明書 1 拼音

sān huáng sǎn

2 概述 3 《備急千金要方》卷十方之三黃散 3.1 處方

大黃4兩,黃連4兩,黃芩4兩[1]。

大黃 黃連 黃芩各120克

3.2 制法

為細末[1]

上藥三味,研細末。亦可為丸。

3.3 三黃散的用法用量

每服二錢,壹日三次[1]。

每服2克,壹日三次。

食前服方寸匕,1日3次。亦可為丸。

3.4 功能主治

《備急千金要方》卷十方之三黃散功在清熱燥濕。治黃疸,身體面目皆黃[1]。

黃疸,身體面皆黃,鼻衄過多,並酒渣,大便閉而有熱者。

3.5 摘錄

《備急千金要方》卷十

4 《證治準繩·類方》第八冊方之三黃散 4.1 處方

雄黃、雌黃各等分[1]。

4.2 制法

為細末[1]

4.3 三黃散的用法用量

每次少許吹耳內[1]。

4.4 功能主治

《證治準繩·類方》第八冊方之三黃散主治耳內流膿[1]。

5 《小兒藥證直訣·附方》之三黃散 5.1 組成

牛黃、大黃、生地黃、木香、青黛各等分[1]。

5.2 主治

《小兒藥證直訣·附方》之三黃散主治牙齦腫爛出血,牙齒搖動,口內氣臭,身微潮熱[1]。

5.3 制備方法

上為細末[1]。

5.4 三黃散的用法用量

每服壹錢匕,熟水調下[1]。

6 《尤氏喉科秘書》方之三黃散 6.1 處方

生大黃、姜黃各二錢,生蒲黃五分,冰片五厘,麝香二厘[1]。

6.2 制法及用法用量

為細末,用白蜜調,加蔥汁二至三匙,或芭蕉根汁,或扁柏汁,和蜜調敷患處[1]。

6.3 功能主治

《尤氏喉科秘書》方之三黃散主治頸、面、腮部諸癰,小兒丹毒[1]。

7 《雜病源流犀燭·身形門》卷二十五方之三黃散 7.1 處方

雄黃、硫黃各五錢,黃丹、天南星、枯礬、密陀僧各三錢[1]。

7.2 三黃散的用法用量

先以姜汁擦患處,再以姜片蘸藥擦患處[1]。

7.3 功能主治

《雜病源流犀燭·身形門》卷二十五方之三黃散主治白癜風。[1]

8 《瘍醫大全》卷十七方之三黃散 8.1 處方

生地黃、蒲黃、牛黃、冰片[1]。

生地(為君)蒲黃(為臣)牛黃(為佐)冰片(為使)

8.2 制法

上藥***為極細末。

8.3 功能主治

《瘍醫大全》卷十七方之三黃散主治頭癰,面癰,小兒丹毒[1]。

8.4 三黃散的用法用量

為細末,芭蕉根汁或側柏葉汁和蜜調敷患處;若兼陰證,腫破不散,用生姜汁、蔥汁調敷[1]。

8.5 摘錄

《瘍醫大全》卷十七

9 《太平聖惠方》卷八十四方之三黃散 9.1 方名

三黃散

9.2 三黃散的別名

三黃湯

9.3 組成

川大黃半兩(銼碎,微炒),黃芩半兩,梔子仁1分。

9.4 主治

《太平聖惠方》卷八十四方之三黃散主治小兒天行病,發黃,心腹脹急。

9.5 三黃散的用法用量

每服1錢,以水1小盞,煎至5分,去滓,不拘時候溫服。

9.6 制備方法

上為粗散。

9.7 附註

三黃湯(《普濟方》卷三六九)。

10 《衛生總微》卷十七方之三黃散 10.1 方名

三黃散

10.2 組成

黃連(去須)半兩,黃芩3分,甘草半兩,玄胡索(去皮)半兩。

10.3 主治

《衛生總微》卷十七方之三黃散主治小兒因損傷,敗血不出,但傷不斷者。

10.4 三黃散的用法用量

每服1分,用童便半小盞,酒三分之二,同煎45沸,熱服。取下惡物,立愈。

10.5 制備方法

上為末。

11 《幼幼新書》卷九引《吉氏家傳》方之三黃散 11.1 方名

三黃散

11.2 組成

郁金(大者3個),巴豆3粒,皂角7條。

11.3 主治

《幼幼新書》卷九引《吉氏家傳》方之三黃散主治小兒急慢驚風,喉中有涎。

11.4 三黃散的用法用量

每服1字,小兒半字,用冷茶調下。

11.5 制備方法

郁金,大者3個,以1個破作2邊,用巴豆1粒去殼入在郁金內,用線系定。用水1盞,皂角6條截斷,同郁金煮幹為度,去皂角。又用壹個如前入巴豆1粒,只以濕紙裹,入火炮,候紙幹取出。又以1個生用,並巴豆1個亦生。通前***生熟3枚。先以郁金焙幹為末,後以巴豆3粒入缽內研,入郁金令勻。

12 《聖濟總錄》卷二十八方之三黃散 12.1 方名

三黃散

12.2 組成

大黃(銼,炒)1兩,黃芩(去黑心)1兩,黃連(去須)1兩,梔子仁1兩,苦參1兩。

12.3 主治

《聖濟總錄》卷二十八方之三黃散主治傷寒發黃,服藥瘥後,未全除,余熱發動。

12.4 三黃散的用法用量

每服2錢匕,用米飲調下,1日3次。

12.5 制備方法

上為細散。

13 《楊氏家藏方》卷十三方之三黃散 13.1 方名

三黃散

13.2 組成

黃丹2兩(水飛),黃柏皮(去粗皮)4兩,黃連(去須)4兩,白礬1兩(枯)。

13.3 主治

《楊氏家藏方》卷十三方之三黃散主治漏瘡。

13.4 三黃散的用法用量

津唾調敷。

13.5 制備方法

上為細末。

14 《普濟本事方》卷五方之三黃散 14.1 方名

三黃散

14.2 組成

大黃1兩(濕紙裹,甑上蒸),黃連半兩(去須),黃芩(去皮)半兩。

14.3 主治

《普濟本事方》卷五方之三黃散主治衄血無時,小兒傷寒發黃。

14.4 三黃散的用法用量

每服2錢,新水調下;蜜水亦得。

14.5 制備方法

上為細末。

14.6 各家論述

《本事方釋義》:大黃氣味苦寒,入足陽明、太陰;黃連氣味苦寒,入手少陰、太陽;黃芩氣味苦寒,入手大陰、陽明。此陽氣上逆,血熱妄行,非大苦寒之藥,不能使陽氣下行,乃正治之方也。

15 《聖濟總錄》卷壹八二方之三黃散 15.1 方名

三黃散

15.2 組成

黃連(去須)2兩,黃柏(去粗皮,炙)2兩,臭黃(研)2兩,赤小豆2兩,水銀半兩(研)。

15.3 主治

《聖濟總錄》卷壹八二方之三黃散主治小兒瘡疥。

15.4 三黃散的用法用量

旋取油調塗瘡上。

15.5 制備方法

上5味,將黃連、黃柏、赤小豆3味搗羅為散,與水銀、臭黃同研勻細。

16 方出《備急千金要方》卷三,名見《普濟方》卷三二六方之三黃散 16.1 方名

三黃散

16.2 三黃散的別名

大黃散

16.3 組成

大黃1兩,黃芩1兩,黃耆1兩,芍藥半兩,玄參18銖,丹參18銖,吳茱萸30銖。

16.4 主治

方出《備急千金要方》卷三,名見《普濟方》卷三二六方之三黃散主治陰中癢入骨肉。

16.5 三黃散的用法用量

酒服方寸匕,1日3次。

16.6 制備方法

上藥治下篩。

16.7 附註

大黃散(《普濟方》卷三二六)。

17 《太平聖惠方》卷九方之三黃散 17.1 方名

三黃散

17.2 組成

黃芩1兩,梔子仁1兩,川大黃1兩半(銼碎,微炒)。

17.3 主治

《太平聖惠方》卷九方之三黃散主治傷寒4日,三陰受病,其脈浮而滑,腹滿,口熱,舌幹而渴,大便不利。

17.4 三黃散的用法用量

每服4錢,以水1中盞,入竹葉37片,樸消末2錢,煎至6分,去滓,食前溫服。大便利即藥止,未利再服。

17.5 制備方法

上為散。

18 《雜病源流犀燭》卷二十四方之三黃散 18.1 方名

三黃散

18.2 組成

生大黃2錢,姜黃2錢,生蒲黃5分,冰片5厘,麝香2厘。

18.3 主治

《雜病源流犀燭》卷二十四方之三黃散主治頸癰、面癰、打腮癰、小兒丹毒兼陰癥瘡瘍。

18.4 三黃散的用法用量

用白蜜調,加蔥、姜汁23匙敷患處;或芭蕉根汁、扁柏葉汁和蜜調俱可。

18.5 制備方法

上為細末。

19 《醫方類聚》卷二壹八引《仙傳濟陰方》之三黃散 19.1 方名

三黃散

19.2 組成

防風半兩,枳殼半兩,大黃2兩。

19.3 主治

《醫方類聚》卷二壹八引《仙傳濟陰方》之三黃散主治婦人大便秘結。

19.4 三黃散的用法用量

薄荷湯調下。

19.5 制備方法

上為末。

20 《喉舌備要》方之三黃散 20.1 方名

三黃散

20.2 組成

大黃1兩,黃柏5錢,生甘草5錢,羌活3錢,陳皮2錢,梔子3錢,地骨皮2錢,青黛2錢。

20.3 主治

《喉舌備要》方之三黃散主治壹切咽喉所患屬陽癥者。

20.4 三黃散的用法用量

調白酒,外敷患處。

20.5 制備方法

上為末。

21 《點點經》卷壹方之三黃散 21.1 方名

三黃散

21.2 組成

大黃2錢,黃芩2錢,黃柏2錢。

21.3 主治

《點點經》卷壹方之三黃散主治酒病,骨節紅腫,或已潰而紅腫,久註不退。

21.4 三黃散的用法用量

用開水泡散5錢,入乳汁1杯在內,放飯上蒸1會,拿起令冷,用鵝翎常刷數次。以退紅為度。

21.5 制備方法

上為細末。

22 《古今醫鑒》卷十五方之三黃散 22.1 方名

三黃散

22.2 組成

雄黃5錢,硫黃5錢,黃丹3錢,天南星3錢,枯礬3錢,密陀僧3錢。

22.3 主治

《古今醫鑒》卷十五方之三黃散主治白癜風。

22.4 三黃散的用法用量

先以姜汁擦患處,姜蘸藥擦,擦後漸黑,次日再擦,黑散則無恙矣。

22.5 制備方法

上為末。

23 《醫學入門》卷八方之三黃散 23.1 方名

三黃散

23.2 組成

黃連3錢,黃芩3錢,大黃3錢蛇床子3兩,寒水石3兩,黃丹5分,白礬1錢,輕粉、白芷、無名異、木香各少許。

23.3 功效

《醫學入門》卷八方之三黃散主治退熱消腫止痛,幹膿結痂。

23.4 主治

膿窠瘡,疥瘡。

23.5 三黃散的用法用量

須先洗刺破,油調敷之。

23.6 制備方法

上為末。

24 《保嬰撮要》卷十二方之三黃散 24.1 方名

三黃散

24.2 組成

松香1錢,五倍子1錢,黃連1錢,黃丹1錢,海螵蛸1錢,輕粉,雄黃各少許。

24.3 主治

《保嬰撮要》卷十二方之三黃散主治小兒風熱、疳熱生瘡,水浸淫膿流處便濕爛。

24.4 三黃散的用法用量

用瑩肌散煎洗滲之,幹者油敷。

24.5 制備方法

上為末。

25 《嬰童百問》卷六方之三黃散 25.1 方名

三黃散

25.2 組成

白術、大黃(蒸),赤芍藥半兩,黃芩3錢,麻黃(去節)1錢,桂枝2錢。

25.3 主治

《嬰童百問》卷六方之三黃散主治小兒傷風熱癥。

25.4 三黃散的用法用量

上(口父)咀。加生姜1片,大棗2個,水1盞,煎7分,溫服。

26 《普濟方》卷五十五方之三黃散 26.1 方名

三黃散

26.2 組成

雄黃、硫黃、雌黃各等分。

26.3 主治

《普濟方》卷五十五方之三黃散主治耳內流膿。

26.4 三黃散的用法用量

吹耳內。

26.5 制備方法

上為細末。

27 《普濟方》卷四○六方之三黃散 27.1 方名

三黃散

27.2 組成

大黃、黃柏、黃連各等分。

27.3 主治

《普濟方》卷四○六方之三黃散主治壹切丹腫毒。

27.4 三黃散的用法用量

獖豬膽汁調塗頭心及貼腳心。

27.5 制備方法

上為末。

28 《普濟方》卷三六八方之三黃散 28.1 方名

三黃散

28.2 組成

麻黃半錢(去節),大黃2錢(炒),黃芩1分,犀角2錢,茵陳1錢,甘草(炙)1錢。

28.3 主治

《普濟方》卷三六八方之三黃散主治小兒正受傷寒。

28.4 三黃散的用法用量

每服半錢,濃煎蔥白、薄荷調,連進23服。譬如大段壯熱,只用1錢。

28.5 制備方法

上為散。

29 《梅氏驗方新編》卷六方之三黃散 29.1 方名

三黃散

29.2 組成

金銀花5錢,歸尾5錢,大黃4錢,黃芩3錢,黃柏3錢,赤芍3錢,荊芥2錢,薄荷2錢,山慈姑2錢,甘草2錢,防風1錢,黃連1錢。

29.3 主治

《梅氏驗方新編》卷六方之三黃散主治癰瘍潰後,膿血不盡。

29.4 三黃散的用法用量

水煎洗。

30 《明醫指掌》卷八方之三黃散 30.1 方名

三黃散

30.2 組成

蕪荑半兩,枯白礬半兩,軟石膏半兩,大黃半兩,樟腦半兩,貫眾1兩,蛇床子1兩,硫黃2錢5分,雄黃2錢5分。

30.3 主治

《明醫指掌》卷八方之三黃散主治膿窠瘡。

30.4 三黃散的用法用量

油調敷。

30.5 制備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