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文公和他的大臣們
晉文公,姓姬,名重耳,為春秋五霸之中實力最強的壹個,雖然齊恒公九合諸侯,壹匡天下,可是即使在齊恒公最強勢的時侯跟魯國的作戰也是敗多勝少,後來碰到強楚,竟然出動了八國聯軍還是無功而返,好在齊恒公的大臣管仲外交能力出眾,利用外交讓魯國,楚國最後屈服了,為齊恒公謀得了霸主地位,但是齊恒公壹死,齊國的霸主地位就失去了,但是晉文公卻不壹樣,他的文治武功在當時的諸侯國中是最強大的,城濮之戰徹底打敗了強楚,至於魯衛宋的小國更是以依附晉文公為榮,即使在晉文公死後,他留下的家業和政治基礎足以令他的後代稱霸壹百年,晉文公17歲已經有賢名,為晉公子時已經有五賢士趙衰、狐偃、賈佗、先軫、魏武子輔佐他,後來因為麗姬之禍亡命江湖,逃亡的時候只帶了這五賢士和十幾個親近隨從,他四十二歲逃離晉國,在外漂泊二十年,回到晉國的時候已經六十二歲了,在平均壽命為五十歲的先秦時期可以說的上是長壽了,很有意思的是,他的那些良師益友個個都很高壽,姬重耳復國的時候,這些老家夥竟然大部分都還在世,只有壹個賈佗落了單,在這麽壹大群有德之士的幫助下,晉文公竟然在短短的九年就建立了霸業,我們來看看這些與晉文公患難與***的不離不棄的老臣吧!
忠義重利之臣 狐偃咎犯,狐毛兩兄弟
狐偃咎犯的父親是狐突,原姓姬,後來因為封地在狐氏大戎,所以改姓大狐,狐圖是晉國的大夫,他的女兒狐季姬,小戎子嫁給了晉獻公,後來狐季姬生晉文公,小戎子生晉惠公,狐偃咎犯是他們兩個人的親舅舅,這個狐偃咎犯和他的哥哥狐毛後來壹直跟隨姬重耳,幫他作了很多重要的決定,第壹件事情是選擇了正確的逃難路線,麗姬之禍後他力主逃亡狄國,壹來狄國是姬重耳的母親國,而且靠近晉國,可以見機行事,這壹點非常聰明和現實,因為晉獻公很快就死了,晉國大亂,大臣相互攻殺,事情無法平定下來,只好到狄國來迎姬重耳回國,但是姬重耳考慮到晉國有公子卻到外國來迎自己,害怕中圈套被殺,沒有敢去,晉國大臣只好去迎回了另壹個晉公子夷吾,這就是晉惠公,晉惠公借助秦國的力量回到了晉國,很快平定了晉國的形勢,為了消滅隱患,他派出了刺客去謀殺姬重耳,狐偃咎犯看到晉國局勢穩定了,再死守狄國的話復國希望小而風險大,於是建議去投奔當時最強大的齊國,果然齊恒公對姬重耳非常友好,給他金錢美女,齊女之美竟然讓姬重耳意誌消沈,產生了在齊國終老的糊塗念頭,狐偃咎犯看不下去了,於是和趙衰合謀要逃往南方的強國楚國,於是趙衰和齊姜為主謀,狐偃咎犯和其它大臣為從犯把自己的主公姬重耳灌醉了,乘姬重耳酒醉未醒的時候逃離了齊國,結果姬重耳醒來之後發現上當了,拔矛要殺死舅舅,當然這是壹幕君臣合演的好戲,並不能當真。後來晉惠公死後,他的兒子晉懷公為了打擊姬重耳的臣子們,於是下令如果跟隨姬重耳的臣子不回晉國的話就殺死他的家屬,結果狐偃咎犯的父親狐突說忠臣不事二主,拒絕執行命令而被晉懷公殺死,如果說其它的大臣是壹個人在跟隨姬重耳的話,那狐偃咎犯壹家都在跟隨姬重耳了,最後還搭上了自己老父親的性命,真是犧牲巨大,這個評價功臣的標準被後人效仿,漢高祖劉邦也是因為蕭何壹家跟隨自己的原因封他為第壹功臣,這個狐偃咎犯老了也沒有脫離狡猾的本質,他在姬重耳在回晉國的路上耍了壹個小心眼,晉文公元年春天,秦軍護送重耳到達黃河。咎犯說:?臣下跟隨君上周遊諸侯各國,過失已經很多了。臣下尚且自知,何況君上呢?請讓我在此地分手離開吧。?重耳說:?倘若返回國都,有任何不與您同心同德的地方,就請河伯作證。?說完將玉璧投入黃河中,跟他立下了河伯之誓約。在功成之時就要身退,不愧是以退為進來顯示功勞真是好計謀呀,也順便考察了壹下這個外甥是不是只能***患難,不能***富貴的君主,後來晉分三軍的時候,狐偃咎犯被封為上將軍,狐毛為副將,為六卿之首。也許是因為過於重利的遺傳吧,他的兒子狐射姑後來跟趙衰之子趙盾爭權奪利失敗,徹底退出了晉國舞臺。
智謀,德行第壹之臣 趙衰
趙衰,即趙成子,他的父親趙夙為晉獻公的將軍,他自己是晉獻公的女婿,所以是姬重耳的姐夫或者妹夫,實際的年齡應該比姬重耳大不了幾歲,如果說狐偃是姬重耳的長輩的話,那趙衰就是姬重耳的老師了,據說他在選擇輔助誰的問題上開始是猶豫不決的,因為幾個小舅子都很優秀,選擇壹方必然就會得罪另壹方吧,好在趙衰是個智謀之臣,他想出了壹個絕妙的方法,古代的聰明人總能很好的利用封建迷信的伎倆,他去占了壹卦,然後出來說:?哎呀,上天讓我選擇了姬重耳,我不能違背天意,真是沒有辦法呀!?這樣在姬重耳十七歲的時候,他就到了姬重耳的家裏當起了他的老師。真實的原因不能為外人所知,只有說是上天安排這個冠冕堂皇的理由了。趙衰對這個小師弟非常愛護,在生活上非常照顧他,壹路上幫姬重耳攜帶飯食,走散了也舍不得吃,壹直留著給重耳,趙衰多智謀,並且很謙虛,多次讓賢,不貪功,淡泊名位,被世人論為?冬日之暖陽?所以是德行第壹的功臣,因為有高尚的道德修養,所以沒有沈迷在逃難的顛沛流離之中,即使在姬重耳灰心失望的時候,他也用自己的德行來帶領姬重耳走出困境,這種事情歷史記載的有好幾次,第壹次是在姬重耳落難五鹿的的時候,掌管錢財的頭須攜款逃跑了,君臣壹路上忍饑挨餓到要向野人乞討的地步,鄉下人哪有多余的食物,於是把土裝在碗裏送給他,重耳大怒,趙衰鼓勵到:?好事呀,土塊象征妳不久會擁有土地呀,有土地就會有國家嘛,妳應該拜謝才對!?這種啊Q精神在壹個人落難低迷的時候還是很管用的,在這樣的精神鼓勵下他們到了齊國,結果獲得了良好的接待,齊恒公還把年輕漂亮的齊貴族的女子送給他做妻子,好不容易過上好日子的姬重耳很快沈迷其中,後來又是趙衰出計策把姬重耳灌醉後帶離了齊國,到了南方強大的楚國之後,姬重耳人窮誌短,面對楚國的諸侯之禮儀惶恐不安,又是趙衰鼓勵他:?您流亡在外十幾年,連小國都輕視您,何況大國呢?如今楚作為大國而堅持如此款待您,您就不必謙讓了,這是上天在保佑您啊。?姬重耳真是可造之才,後來楚成王索要報答的時候,這個未來的晉國君回答的很得體:?唯有退避三舍而已!?後來秦穆公因為對晉懷公不滿,想幫助姬重耳復國又想多考察壹下姬重耳的時候,又是趙衰唱起《黍苗》這首詩,表達了姬重耳急於復國的心情,後來秦穆公果然很快派兵幫助姬重耳取得了晉國,復國之後,又建議晉文公尊周室行霸業,在晉楚之戰中推薦推舉郤縠統領中軍,郤臻為副將,自己僅僅作為壹個出謀劃策的中軍之卿,後來他的兒子趙盾就沒有這麽客氣了,他直接逼走了狐偃之子狐射姑,自己立了了晉國的新君,獨霸晉國國政三十年。被狐射姑稱為夏日之陽,性格非常猛烈。
剛烈,勇武之臣,足具帥才之先軫
先軫,又名原軫,出身不祥,當時的賢士基本都是貴族出身,否則很難成為公子的幕僚,但這個先軫也許出身平民,他在姬重耳十七歲的時候就成了晉公子的高級幕僚,他性情暴烈不馴,曾經因為晉襄公放跑了秦國敗將而唾罵君主,耿直忠誠,不惜犯上,在晉文公的早期他並沒有突出的表現,晉文公復國之後,面對強楚的壓力,晉文公還有點害怕跟楚國作戰,是先軫堅定了晉文公跟楚國作戰的信心,先軫說:?報答施舍、奠定霸業,就在今朝了。?真是夠勇武呀,後來他被封為下軍的副將,但他實際上是晉楚城濮之戰的第壹功臣。那個時候的世人都說:?城濮之事,先軫之謀。?這壹戰實際也奠定了晉國的霸主地位,後來晉文公死後,秦穆公乘機來攻打晉國,大臣欒枝說要忍讓,還是先軫主張狠狠的打擊秦國,結果獲得大勝,全殲了秦軍,打出三晉士兵的風格!先軫在世之時,經常被狐偃咎犯的滿口仁義所壓制,直到狐偃咎犯死後,他才崛起,為中軍主帥,主持國政,後來他的兒子子先且居繼為中軍元帥。
勇猛無謀之臣魏武子
魏武子,又名魏犨,他的父親就是晉獻公時代的畢萬,晉獻厘米兩軍之時,畢萬受封右將軍,經常隨獻公征戰。所以說魏武子是將門虎子,應該跟重耳年紀差不多大,他本領高強,武藝出眾,很年輕就博得了魏武子的美名,跟所有猛將壹樣,他勇猛有余而智慧不足,所以晉文公復國之後,他連下軍副將都沒有撈到,只是壹個普通的晉國大夫,也許是有點抱怨吧,他在在晉曹之戰中,明明知道晉文公下達了要保護恩人僖負羈壹家的命令,卻借口說:?勞之不圖,報於何有?而攻伐了僖負羈,結果受傷,後來晉文公要殺他,於是派使者去刺探他的傷勢,他急中生智,距躍三百、曲踴三百,晉文公看到他還能打,於是放過了他,殺了他的部將顛頡以嚴明紀律,也許是經過這次教訓,他以後收斂了很多,專心教子,所以他的兒孫輩個個很有出息,最後還是他的重孫魏斯三分晉國也算是得到回報了。
豁達嚴厲之臣胥臣季子
胥臣,又名季子,後來晉楚之戰時,官拜司空,所以又叫司空季子,他在重耳逃亡之末期才加入隊伍,最早的記載是當重耳不想要秦穆公的女兒懷贏做妻子的時候,因為懷贏是晉懷公在秦國做人質時期的妻子,後來晉懷公偷偷的逃回了晉國,也就是等於休了懷贏,這麽算起來秦穆公要晉文公娶他弟弟晉惠公兒子的妻子,這有點 *** 了,所以晉文公拒絕了這個要求,胥臣勸到:妳現在連晉懷公的國家都要攻取了,何況是他的妻子呢?我們不能因為顧及虛假的名聲而放棄復國的大業,更不能因為這個得罪了強大的秦國。
因為具有豁達的胸懷,所以胥臣在晉文公復國後被拜為晉國大夫,在晉文公作三軍的時候,他被任命為掌管紀律的司空,從不講私情,雖然是趙衰推薦他為司空的,可是趙衰的部下犯了錯誤,壹樣嚴厲處理,之後被任命為中軍主帥,不計前嫌的推薦了罪臣郤芮的兒子郤缺,這個郤缺後來為下軍主帥。
矯情之臣介子推
介子推是最早跟隨晉文公逃亡的微臣之壹,這個小人物本來註定了壹輩子碌碌無為,可是他抓住機會好好表現了壹把,創造了小人物也能顯名聲的典範,當時另壹個奸詐小人頭須攜款潛逃,害得重耳壹夥喪家之犬連吃飯都成了問題,可憐的重耳壹直養尊處優慣了,在向野人乞討食物不得之後,只有挖野菜填飽肚子,所謂的人窮誌短,這個時候的重耳發出了象劉表壹樣的感嘆,怎麽好久都沒有肉吃了呢?哈哈,介子推的機會總算來了,於是他割下了腿上的壹塊肉,混在野菜裏煮給重耳吃。他的靈感估計來自於齊恒公的廚師易牙,那個殺子給齊恒公吃的易牙後來禍害了齊國,所以重耳當時估計是非常感動,可是我們的主人公並沒有滿足,後來重耳將要回國,大事就要成功了,第壹功臣狐偃咎犯已經伸手去摘桃子的時候,他又抓住機會裝清高了壹把,說重耳現在能回國即位,完全是上天的安排,妳這個狐偃咎犯卻急不可待的邀功勞,真是 *** 呀,我不屑與妳為伍,於是偷偷的溜掉了。介子推本來就是壹個服侍重耳的下臣,沒有過人的才能,而且不愛惜身體獻媚的人,未來還不知道會作出什麽事情來呢?況且還有易牙這種人的前車之鑒呢,所以他的逃跑並沒有引起大家的註意,後來晉文公大賞功臣之時,就把這個隱退在綿山的介子推給忘了,這就是歷史有名的辭官不言祿的故事了,本來發展到這裏就是壹段君臣佳話了,可惜介子推還沒有表演完,他自命清高,不受封賞,又賦詩壹首,?有龍於飛,周遍天下。五蛇從之,為之丞輔,龍反其鄉,得其處所,四蛇從之,得其露雨,壹蛇羞之,橋死於中野。?鄰居解張為介子推不平,夜裏寫了封書信掛到城門上。晉文公看到這首詩後,壹看事情擴大化了,如果不處理好介子推的事情,要被人罵為忘恩負義,所以他急急忙忙的派人去綿山尋找介子推,結果沒有找到,後來晉文公就在綿山中心區域修築梯田,命為介山田,用來記錄自己的過失和表彰善人。為了自己清高的名聲而陷主公於不義,不能稱為良臣,倒是後來的賤臣壺叔比較實在,他直接找晉文公說:?國君三次論功行賞,賞賜都沒有惠及臣
下,冒昧前來請罪。?晉文公回答說:?那能用仁義來引導我前進,用德行賢惠來防範我過失的,這類人授於上等賞賜。用實際行動來輔佐我,最終取得成功的,這種人授於次壹等的賞賜。敢冒流矢飛石的危險,立下汗馬功勞的,這類人授於再次壹等的賞賜。至於用苦力事奉我而不能補救我過失缺陷的,這類人授於更次壹等的賞賜。三次賞賜之後,本來就將輪到妳。?晉文公不愧為當世明君呀,把自己的屬下看得這麽清楚。根據他的這個標準,我們可以很清晰的把狐偃咎犯,狐毛,趙衰定為上等,而先軫,胥臣定為中等,魏武子為下等,介子
?
推為下下等,這也是晉國六卿最早的版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