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牽牛子散簡介

牽牛子散簡介

目錄 1 拼音 2 《聖濟總錄》卷八十七 2.1 方名 2.2 組成 2.3 主治 2.4 牽牛子散的用法用量 2.5 制備方法 3 《普濟方》卷壹九二 3.1 方名 3.2 組成 3.3 主治 3.4 牽牛子散的用法用量 3.5 制備方法 4 《聖濟總錄》卷壹四四 4.1 方名 4.2 組成 4.3 主治 4.4 牽牛子散的用法用量 4.5 制備方法 5 《聖濟總錄》卷壹三○ 5.1 方名 5.2 組成 5.3 功效 5.4 主治 5.5 牽牛子散的用法用量 5.6 制備方法 6 《普濟方》卷二四○ 6.1 方名 6.2 組成 6.3 主治 6.4 牽牛子散的用法用量 6.5 制備方法 7 《聖惠》卷四十六 7.1 方名 7.2 牽牛子散的別名 7.3 組成 7.4 主治 7.5 牽牛子散的用法用量 7.6 制備方法 7.7 附註 8 《聖惠》卷六十九 8.1 方名 8.2 組成 8.3 主治 8.4 牽牛子散的用法用量 8.5 制備方法 9 《聖惠》卷四十三 9.1 方名 9.2 組成 9.3 主治 9.4 牽牛子散的用法用量 9.5 制備方法 10 《聖惠》卷七十二 10.1 方名 10.2 組成 10.3 主治 10.4 牽牛子散的用法用量 10.5 制備方法 11 《普濟方》卷二九二引《聖惠》 11.1 方名 11.2 組成 11.3 主治 11.4 牽牛子散的用法用量 11.5 制備方法 附: 1 古籍中的牽牛子散 1 拼音

qiān niú zǐ sǎn

2 《聖濟總錄》卷八十七 2.1 方名

牽牛子散

2.2 組成

牽牛子(半生半炒)3兩,白術1兩,枳殼(去瓤,麩炒)1兩,桑根白皮(炙,銼)1兩,陳橘皮(湯浸,去白,焙)1兩,木通(銼,炒)1兩,獨活(去蘆頭)1兩,人參半兩,赤茯苓(去黑皮)1兩。

2.3 主治

風勞冷氣,骨熱羸瘦;及婦人產後諸疾,血氣沖心,腳手麻痹。

2.4 牽牛子散的用法用量

每服3錢匕,空腹溫酒調下,1日3次。

2.5 制備方法

上為細散。

3 《普濟方》卷壹九二 3.1 方名

牽牛子散

3.2 組成

牽牛子3兩(炒),桂心半兩,羌活半兩,當歸半兩(炒),陳橘皮半兩(浸,去白瓤,焙,炒)。

3.3 主治

水氣腫滿,喘急,小便澀。

3.4 牽牛子散的用法用量

每服2錢,生姜湯下,不拘時候。

3.5 制備方法

上為末。

4 《聖濟總錄》卷壹四四 4.1 方名

牽牛子散

4.2 組成

牽牛子(生,取末)1兩,當歸(切,焙)1兩,檳榔(銼)半兩,桂(去粗皮)半兩,木香(炮)半兩,郁李仁(湯浸,去皮,細研)1兩,青橘皮(湯浸,去白,焙)1兩。

4.3 主治

從高墜下,傷折有瘀血不散,脅肋疼痛。

4.4 牽牛子散的用法用量

每服1錢匕,空心溫酒調下。取下瘀血為效。外以敗龜膏貼。

4.5 制備方法

上為散。

5 《聖濟總錄》卷壹三○ 5.1 方名

牽牛子散

5.2 組成

牽牛子2兩(壹半生壹半炒),木香半兩,青橘皮(湯浸,去白,焙)半兩,陳曲(炒)半兩。

5.3 功效

疏通臟腑。

5.4 主治

壹切癰疽瘡癤,焮腫未穴。

5.5 牽牛子散的用法用量

每服3錢匕,五更初以生姜茶調下。至天明通轉23行,自止,後以薤白粥補之。

5.6 制備方法

上為細散。

6 《普濟方》卷二四○ 6.1 方名

牽牛子散

6.2 組成

甘遂、川芎(切片,炒)、黑牽牛(青鹽炒)各等分。

6.3 主治

腳氣。

6.4 牽牛子散的用法用量

每服藥末2錢匕,白酒調下,再食腰子,酒醒痛止。

6.5 制備方法

上為末,以豬腰子去膜,竹刀批開,納藥於內,瓦瓶中煎熟。

7 《聖惠》卷四十六 7.1 方名

牽牛子散

7.2 牽牛子散的別名

牽牛子湯

7.3 組成

牽牛子半兩(微炒),甜葶藶半兩(隔紙炒令紫色),陳橘皮半兩(湯浸,去白瓤,焙),甘草半兩(炙微赤,銼),杏仁半兩(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

7.4 主治

喘嗽,肺氣不順,面目浮腫。

7.5 牽牛子散的用法用量

每服3錢,以水1中盞,加生姜半分,大棗3個,煎至6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7.6 制備方法

上為散。

7.7 附註

牽牛子湯(《聖濟總錄》卷六十六)。

8 《聖惠》卷六十九 8.1 方名

牽牛子散

8.2 組成

牽牛子1兩(微炒),青橘皮1兩(湯浸,去白瓤,焙),檳榔1兩,漢防己半兩,赤茯苓半兩,木通3分(銼),桑根白皮3分(銼)。

8.3 主治

婦人水氣,腹脅妨悶,四肢浮腫,喘氣微利,小便不利。

8.4 牽牛子散的用法用量

每服3錢,空心煎生姜、蔥白湯調下,以利為效,未利再服。

8.5 制備方法

上為細散。

9 《聖惠》卷四十三 9.1 方名

牽牛子散

9.2 組成

牽牛子1兩,木通3分(銼),陳橘皮3分(湯浸,去白瓤,焙),桑根白皮3分(銼),檳榔1兩,赤茯苓半兩。

9.3 主治

心腹卒脹痛,肩背壅悶,大小腸氣滯。

9.4 牽牛子散的用法用量

每服2錢,食前煎生姜、蔥白湯調下。

9.5 制備方法

上為細散。

10 《聖惠》卷七十二 10.1 方名

牽牛子散

10.2 組成

牽牛子5兩(半生半炒熟),桂心1兩,枳殼(麩炒微黃,去瓤)、木香半兩,郁李仁1兩(湯浸,去皮,微炒),木通1兩(銼),青橘皮1兩(湯浸,去白瓤,焙)。

10.3 主治

婦人大便不通。

10.4 牽牛子散的用法用量

每服2錢,空心以熱水調下。如茶煎1沸,放溫,攪起服之亦佳。

10.5 制備方法

上為散。

11 《普濟方》卷二九二引《聖惠》 11.1 方名

牽牛子散

11.2 組成

牽牛子、麝香半錢(細研)。

11.3 主治

瘰癧頭多,經久不愈,膿血不止,極其疼痛者。

11.4 牽牛子散的用法用量

以津唾調貼之。

11.5 制備方法

上為細末。

古籍中的牽牛子散 《太平聖惠方》:[卷第六十九]治婦人水氣腫滿諸方

。腹脅妨悶。四肢浮腫。喘息微促。小便不利。宜服牽牛子散方。牽牛子(壹兩微炒)青橘皮(壹兩湯浸去白瓤焙...

《聖濟總錄》:[卷第八十七]風勞

骨熱羸瘦,及婦人產後諸疾,血氣沖心,腳手麻痹,牽牛子散方牽牛子(半生半炒三兩)白術枳殼(去瓤麩炒)桑...

《普濟方》:[卷壹百九十二水病門]水氣(附論)

出油)京三棱(煨)大戟(新者)杏仁綠豆大。送下牽牛子散專治水氣腫滿。喘急。小便澀。牽牛子(三兩炒)桂...

《普濟方》:[卷二百四十腳氣門]壹切香港腳附論

炒研)豉(壹升炒幹)上以生絹袋盛。納凈瓷甕日三牽牛子散治香港腳。甘遂川芎(切片炒)黑牽牛(青鹽炒)上...

《普濟方》:[卷二百九十二瘰門]瘰有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