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清朝末代皇帝,名《博義》,年號《宣統》,博義謚號被追加為《湣帝》,廟號《恭宗》,是什麽意思?

清朝末代皇帝,名《博義》,年號《宣統》,博義謚號被追加為《湣帝》,廟號《恭宗》,是什麽意思?

1、名就是他的名字,愛新覺羅·溥儀。

2、年號是指用於紀年的名號。壹般由皇帝發起,但也有以國家名(國家誕生時間)來紀念的。發端於中國,後來日本在7世紀後期、越南在10世紀都因為中國的影響,開始使用年號;大韓帝國時期的朝鮮以及高麗和蒙古國建國初年受到中國影響,都曾使用過年號。目前仍使用皇帝年號的是日本,另外朝鮮使用的主體紀年也近似於年號。中國、蒙古、越南和韓國已經全面廢止年號,改用公元紀年。

3、謚號是在我國古代,統治者或有地位的人死後,給他另起的稱號。如“武”帝,“哀”公等。古代帝王、諸侯、卿大夫、高官大臣等死後,朝廷根據他們的生平行為給予壹種稱號以褒貶善惡,稱為謚或謚號。“謚者,行之跡也;號者,表之功也;車服者,位之章也。是以大行受大名,細行受細名。行出於己,名生於人。”帝王的謚號,由禮官議上;臣下的謚號,由朝廷賜予。

溥儀的謚號為湣帝。壹般謚為湣的有以下情況:

在國遭憂曰湣。仍多大喪。

在國逢骨曰湣。兵寇之事。

禍亂方作曰湣。國無政,動長亂。

使民悲傷曰湣。苛政賊害。

4、廟號是中國古代帝王死後在太廟裏立宣奉祀時追尊的名號。如高祖、太宗等。皇後、皇太後享有謚號,廟號專屬於大行皇帝的。

末代皇帝溥儀的年號是宣統,由於當時各地有造反現象“宣統”正是強調了大清的正統地位; 溥儀是在六十年代死的,按理說沒有謚號和廟號,他的家族後人給他追加上的。 “湣”是憂患、痛心的意思。溥儀前半生時國家內憂外患民不僚生,而且家庭也不怎麽和睦,“湣”帝則概括了他的前半生;廟號則概括了他的後半生,二戰勝利,他成了戰犯,新中國成立後他積極改造,改過自新,而且為人謙卑,沒帝王架子,所以被追加為了“恭”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