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劉禹錫
山圍故國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淮水東邊舊時月,夜深還過女墻來。
作者
772-842,字夢得,排行二十八,洛陽人。貞元九年 (793)進士,登博學宏詞科,為監察禦史。因參加“永貞革新”,貶朗州司馬,遷連州刺史,移夔、和二州。文宗初,入為主客、禮部郎中。又出為蘇、汝、同三州刺史。開成元年 (836)以太子賓客分司東都,世稱劉賓客。其詩凝鍊委婉,韻味深醇。尤長七絕,其《竹枝詞》、《浪淘沙》等,清新俊爽,富民歌情韻,為唐詩別開生面。有《劉夢得文集》,《全唐詩》存詩十二卷。
註釋
①石頭城:在今南京市西清涼山上,三國時孫吳就石壁築城戍守,稱石頭城。後人也每以石頭城指建業。 ②淮水:指秦淮河。 ③女墻:城上的墻垛。
1.對這首詩的理解欠妥的壹項是( )
A.首句渲染了壹種悲涼的氛圍。昔日圍繞石頭城的青山依舊,但當年繁華的六朝故都,如今 已是空城。
B.潮水也通人性,它們拍打著空寂的城墻似乎感受到石壁的冰涼,便帶著寂寞悄悄退去。
C.最後兩句,寫舊時的明月,它曾經見證過昔日秦淮河的繁華,而今又從秦淮河邊升起,夜深了還深情爬過城墻來,只可惜,物是人非,今非昔比。
D.全持寫山、水、月,著重於景物描寫,傳達了石頭城今日的蕭條冷落。
參考答案:D(景物描寫“皆著我之色彩”,詩人處處寫景,但無處不包含詩人對故國蕭條、人生淒涼的深沈感傷,並非著重傳達石頭城今日的蕭條冷落。)
品評
劉禹錫任和州刺史時(824-826)作《金陵五題》,以聯章方式,歌詠五處古跡,總結歷史教訓。《石頭城》是這組詩的第壹首。
以偶句發端,筆勢渾厚。“山圍”、“潮打”,僅四個字便標出石頭城的位置,而地形之險見於言外。“故國”意同“故都”,與“空城”同指“石頭城”。用“故”用“空”,使空間與時間結合,喚起蒼茫悵惘的吊古意識。
“山圍故國周遭在”,反襯六代豪華是已消歇,見得人事不修,則地形之險實不足恃。“潮打空城寂寞回”,賦予江“潮”以人的情思,因感知所拍打的是壹座“空城”而“寂寞”地退回,則昔日此城車水馬龍、金迷紙醉之時,它自然並不感到“寂寞”。江“潮”猶有今昔盛衰的感慨,何況人呢?三四句請出萬古不磨的明月作為古今治亂興亡的見證人,抒發更為深沈的感喟。“石頭城”上,“女墻”仍在,卻不僅無人戍守,而且也沒有任何人來此憑吊;只有曾照“舊時”繁華的明“月”,在“夜深”人靜之時,從“淮水東邊”升起,經過“女”,“還”來相照。吊古之情,從“山圍故國”、“潮打空城”湧出,波瀾疊起,至月照“女墻”而推向高潮,詩亦戛然而止,令讀者詠嘆想象於無窮。
《金陵五題》自序雲:“他日友人白樂天掉頭苦吟, 嘆賞良久, 且曰:《石頭》詩雲:‘潮打空城寂寞回’,吾知後之詩人,不復措辭矣!”從全篇看,景中寓情言外見意,憑吊前朝,垂戒後世,確是懷古詩中的傑作。 摘自江蘇古籍出版社出版的《唐詩精選》
---------------------------------------------------
女墻:城上的墻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