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文天祥為什麽被稱為詩人?

文天祥為什麽被稱為詩人?

文天祥以19歲獲得蘆嶺鄉校考第壹名;李宗保四年(1256),赴冀州(今江西吉安)白鷺洲書院求學。同年,他在冀州中選了龔氏,隨父赴南宋都城臨安趕考。在科舉考試中,他制定了“科舉策略”,提出了改革方案,表達了自己的政治抱負。宋理宗親選第壹,考官王應麟曰:“其如龜鏡,忠肝如石,敢賀人也。”但四天後,父親不幸去世,文天祥回家吊唁三年。

開慶元年(1259),蒙古軍隊攻打鄂州(今湖北武昌),宦官董主張遷都。他要求將董斬首,他的禦敵建議沒有被采納。之後,他先後中書,擔任寧水師按察使官、刑部郎官、江西郎官、尚書郎官、湖南靈官、贛州壹級。

宋恭帝德佑元年(1275),元兵渡江,文天祥窮盡所有家當,招賢納士,揭竿而起,為王賣命,組織起義軍三萬,以“正義在我,壹切皆可成;“很多人都能成功”的口號被用來對抗人民幣。但是最後因為孤立無援,鬥爭失敗,最後只剩下六個人。次年,他出任右丞相,赴袁穎談判,希望通過談判刺探蒙古軍事情報。談判中,文天祥據理力爭,痛斥伯顏,但與此同時,南宋朝廷派人到文天祥軍營,宣布解散文天祥的軍隊。伯顏得知文天祥的軍隊已經被解散,於是下令將他逮捕並押解到北方。文天祥被押解到鎮江時,還得當地義士救助。之後,他試圖恢復,搬到了東南部。此時南宋朝廷已經投降,恭帝被押往元大都,盧秀福等七子宋端宗在福州即位。文天祥被召至福州,擔任唐朝使節,同時兼任各路兵馬總司令。他在南澗府(今福建南平)設都督府,派人到各地募兵出錢,繼續元戰。秋天,元軍入侵福建,端宗被迫逃到海上,乘船漂流在廣東。

文天祥與當時的朝臣張士傑、陳意見不合,於是離開南宋,在南澗府(今福建南平)另起爐竈,任大都督,指揮抗元。1277年,文天祥領兵移師龍巖、梅州,入侵江西。在杜愚(今江西南部)大敗元軍,攻占興國,收復贛州十郡、冀州四郡,振奮人心,抗元形勢好轉。然而好景不長。元軍主力進攻文天祥興國營,文天祥寡不敵眾。他率軍北撤,退到廬陵、賀州(今福建長汀),損失慘重。他的妻兒也被元軍抓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