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西夏時期有木活字印刷嗎?留下了哪些作品?

西夏時期有木活字印刷嗎?留下了哪些作品?

印刷術被稱為“文字之母”,是中國古代四大發明之壹。中國古代印刷主要指隋唐時期的雕版印刷和宋元時期的活字印刷。活字印刷是北宋時期畢升發明的。他的粘土活字比西方活字早400年,所以畢升被認為是世界活字的鼻祖。

傳統上認為,木刻活字印刷技術是元朝的王鎮發明的。然而遺憾的是,在我國浩如煙海的古籍中,至今未發現宋元時期的活字印刷本,僅見於文獻記載。這也讓壹些外國學者懷疑活字印刷在中國宋代是否成功應用。

不過值得欣慰的是,在20世紀出土的西夏文獻中發現了西夏時期的活字畫。這些活字版畫不僅填補了西夏早期歷史文化研究的空白,而且為研究中國早期活字印刷技術提供了寶貴的資料。

賀蘭山,位於寧夏銀川西部,是當時西夏人心中的“聖山”“聖山”。當時這裏建造了許多宮殿和寶塔。雖然這些建築的主體已經被戰爭和歲月的侵蝕摧毀,但廢墟依然存在。寧夏賀蘭山白寺溝方塔發現西夏佛經《吉祥時世與續》。

1990年,白寺溝方塔被不法分子炸毀。有關部門調查後發現,這是壹座西夏時期的古塔。1991年,經國家文物局批準,寧夏考古研究所和賀蘭縣文化局對方塔遺址進行了清理發掘。項目負責人牛老師年近60。她帶領工作人員在寒風中睡了好幾天,終於有了重大發現。遺址出土了壹批珍貴的文物和文獻,其中《最佳完成時間》就是其中之壹。因為這本書是用西夏文寫的,當時人們不知道它是世俗文獻還是佛經。是西夏時期印的還是元代印的?是活字印刷還是活字印刷?

經過牛先生多年的潛心研究和國家權威機構的鑒定,最終確認《吉時至口續》為西夏時期的佛經,是西夏時期的木活字印刷本,是我國目前發現的最早的木活字印刷本,也是迄今為止世界上發現的最早的木活字印刷本。在牛西夏活字印刷術研究領域做出了突出貢獻。

的原作殘破散亂,沾著泥土和汙垢。***9卷,220多頁,約10萬字,印在白麻紙上,飾以蝴蝶。封面標有經典,裏面有漢文、西夏文、夏寒文。整個畫框長30.5cm,寬19.4cm,有封面和扉頁。壹般來說,每半頁10行,每行22個字。每個字約1cm大小,中間有小字體。

正文第壹頁第壹行是名稱,打印頂格;第2行到第4行由3個小方塊隔開。這是譯者書名的標題,用的是小體字;第五行文本也以大寫形式打印。吉祥圓口及續由四部分組成:壹、吉祥圓口及續本身,由三卷組成;二是“要文”,名為《至口吉祥與要文續》,***1冊;第三部分為《吉時至口續》,命名為《障礙病篇》,壹冊;第四部分是“鞋部”,稱為“鞋部諾”。x“時機成熟的時候。它由四卷組成,連同這本書的第壹和第五卷以及其余各書的第二和第三卷。

全書字跡工整,字跡清晰,布局稀疏,紙張光滑,墨香四溢。是中國古代優秀的印刷書籍之壹。這本書的確切印刷日期不確定,但應該是西夏後期印刷的。通過書名和書名的翻譯,我們知道這本書是從藏傳佛教密宗經典翻譯過來的,裏面有重要的文物和文獻。

的印刷有很多缺點,比如有些不連貫的框架和線條,留有大大小小的空隙;文字大小不壹,油墨顏色不均勻;版面隨意變化,有的頁面保留開頭,有的頁面出現倒字等。缺少布局中心線;縮寫混亂,經常出錯;頁碼使用不規範,錯放、遺漏嚴重;有的書頁之間有斷斷續續的線條,應該是夾在線條之間的“竹片”留下的,說明這是壹本活字印刷書,也是壹本木制活字印刷書。

1996年11月,文化部成功組織了“西夏木刻活字研究成果”鑒定,確認《吉慶通口續障礙病篇下半部》是“迄今為止世界上發現的最早的木刻活字印刷版本,對我國印刷史和古代活字印刷技術的研究具有重要價值。”被國家文物局列為第壹批禁止出國的文物,被國家檔案局列為第壹批《中國檔案遺產名錄》。

是西夏和宋遼金時期唯壹的木活字印刷本,具有重要的文物和文獻價值。首先,《吉時至口續》沒有其他印刷本,說明這本書是國內外孤品。

其次,《吉時至口續》是唯壹壹部中國西夏印刷的蝴蝶經。學者們對西夏佛經的裝幀形式的研究表明,西夏佛經的裝幀形式多為卷軸或折頁。西夏的佛經只有壹種,就是1972年在甘肅武威發現的西夏佛經失傳本,但這本書是書面版本,不是印刷版本。印刷的西夏佛經在俄藏西夏文獻中都有,但國內唯壹印刷的蝴蝶框西夏佛經是《吉祥時代與延續》。

第三,《吉時至口續》是藏傳佛教最早的印刷版本。藏傳佛教經典雖然在7世紀就出現了,但直到15世紀才出現了雕版的藏傳佛教經典。近代以來大量刻制藏文《吉時與續》,但今天我們看到的多為清代版畫,以北京版和德格版聞名,明代版畫傳世甚少。是藏傳佛教經典的譯本,比有記載的永樂大典印本早約三個世紀,是藏傳佛教最早的秘密印本。

第四,《吉時至口續》再現了活字印刷技術在西夏的高超應用,它的發現將中國人發明和使用木活字印刷的歷史提前了至少壹個世紀。很久以前,人們只知道北宋時期畢升發明了泥塑印刷技術。兩個世紀後,在元朝,王鎮制作了木制活字印刷書籍。但《吉祥時代與延續》說明西夏人已經能夠熟練使用活字印刷技術,不僅是泥活字,還有木活字,比王鎮使用木活字早了100多年。

第五,《吉祥如意傳》第壹次向我們展示了活字印刷術發明時的模樣。它體現了幾種活字印刷的特點,豐富了類型學的內容,為我們研究古代活字印刷技術提供了最新的信息。同時《大藏經》使用西夏語,佛經是藏文,印刷技術來自中原。三種文化的完美結合,是中國古代各民族友好交往、相互學習、文化交流的歷史見證,對弘揚中華文化具有積極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