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河以北發源於青藏高原巴顏喀拉山支脈查哈西拉山南麓的紮曲,以南發源於巴顏喀拉山支脈格格雅山北麓的卡日曲,以西發源於星蘇海西部的月古宗樂曲。呈“幾”字形,自西向東流經青海、四川、甘肅、寧夏、內蒙古、陜西、山西、河南、山東九個省(自治區),最後流入渤海。
黃河中上遊以山地為主,中下遊以平原和丘陵為主。由於河流中段流經我國黃土高原,攜帶大量泥沙,因此也被稱為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河流。然而,在中國歷史上,黃河下遊的改道給人類文明帶來了巨大的影響。
黃河是中華文明最重要的發祥地,中國人稱之為“母親河”。每年產生16億噸泥沙,其中12億噸流入大海,其余4億噸長年留在黃河下遊,形成沖積平原,有利於種植。
擴展數據:
黃河的前世
從地質學和歷史學的角度來看,黃河是壹條年輕的河流。
幾百萬年前,今天的黃河流域沒有這麽大的河流奔騰而過。
當時,許多古老的湖盆散布在古老的土地上。這些湖泊接收周圍的河流,其中大多數是獨立和不相連的水系。
到構造運動引起的河流下切和溯源侵蝕加劇時,湖盆間的河流成為區域性水文網絡,部分地區開始形成連接湖盆的河流。
湖盆與湖盆相連,河道與河道相連,在這個過程中孕育了黃河。
雖然科學家們還沒有就黃河何時貫通入海達成共識,但黃河從內陸湖泊流域水系發展而來的過程已被廣泛認可。
黃河之水,無邊無際,深不見底,千裏來歷不明。
自有記載以來,面對日夜奔流的黃河,我們的祖先總想知道黃河水從何而來,浩瀚的湯水為何永不斷流。
受《山海經》、《愚公》等古籍的影響,古人壹度認為黃河發源於昆侖山,出積石山,向東流。
於是有了對黃河雄姿的感嘆:“黃河自西來定昆侖,咆哮萬裏摸龍門”。然而,黃河的確浩浩蕩蕩,卻誤以為發源於西域昆侖山。
根據現存最早的黃河源頭地圖,忽必烈發現黃河源頭位於約古宗烈盆地東部的星海,與真正的黃河源頭非常接近。
在黃河源區,有三條主要河流匯入黃河幹流,分別是紮曲、卡日曲和悅古宗烈。追根溯源,幾十年來,對於哪條河是黃河的正源頭,不同部門給出了不同的答案。
1985年,黃河委員會確認嶽古宗烈渠是黃河的正當源頭,並在東經95° 59 ' 24 "、北緯35° 01 ' 18 "設立了黃河源頭標誌..
百度百科-黃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