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朝末年,中原是否有6大門派,如果有他們是什麽來歷?
華山派 全真道支派。尊北七真之壹的郝大通為開派祖師。郝大通,字太古,號廣寧子,全真教祖王重陽之弟子。卒於金崇慶元年(1212年)。元世祖至元六年(1269年),封“廣寧通玄太古真人”,武宗至大三年(1310年)加封“廣寧通玄妙極太古真君”。該派活動無系統記載,僅見零星記錄。 少林派 少林功夫是中國武術中體系最龐大的門派,武功套路高達七百種以上,又因以禪入武,習武修禪,又有“武術禪”之稱。少林武術發源於嵩山少室山下叢林中的“少林寺”,該寺建於北魏孝文帝時期,根據《魏書》記載:“又有西域沙門名跋陀,有道業,深為高祖所敬信。詔於少室山陰立少林寺而居之,公給衣供。”少林寺因武藝高超,享譽海內外,少林壹詞也成為中國傳統武術的象征之壹。 武當派 “武當”之名取自“非真武不足當之”,相傳道教信奉的“真武大帝”就是在此得道升天。武當山位於湖北省,古名太和山。唐代開始建造道觀,興盛在明代。如今武當山的道觀建築群已被列入世界遺產。“北崇少林,南尊武當”,與少林功夫齊名的武當派武功由張三豐創設,是為“內家拳法”,屬於太極拳法,剛柔相濟,有後發先至、四兩撥千斤的特點。武當山與少林寺均因精湛淵博的武術為世人所尊崇,亦是武俠小說中重要的名門正派之壹 崆峒派 從唐朝開始興盛的崆峒派武術,晚清時達到鼎盛,到了現代,已基本脫離了普通人的視野。以致大多數人認為崆峒派只不過是武俠小說中虛幻的門派。 現代武俠小說中,崆峒派為名門正派,武術以劍術為主,走奇險辛辣之道。 事實上,崆峒派武學中,劍術只是其中之壹,從記者了解到的情況看,崆峒派多用扇子、拂塵、鐵耙、雙鉤等武器。現代弟子演練武功,用劍的反倒稀少。 金庸在崆峒山立碑“崆峒武術,威震西陲”。而實際上,崆峒派武術流傳甚廣。清朝,由第四代掌派人眉姑傳至四川,後遍布南方。尤其在晚清的廣東,崆峒武術成為抵禦外敵的工具。崆峒派第八代掌派袁壹飛、第九代掌派胡飛子均為廣東人。 崆峒派武術並不是只有道士才練的武術。月牙鏟、拂塵、扇子都是崆峒派常習器械,而拳術中有先天十八羅漢、八卦掌、笑傲乾坤風流扇等,充分融入了佛道儒三家文化。 現今就有崆峒山全山佛教住持釋妙林大師習練發揚崆峒派武學。妙林大師精研崆峒武學,在2004年結緣崆峒派第十代掌派人燕飛霞。燕飛霞去世後,留遺囑叫人將壹塊珍寶“田黃石”交與妙林大師,依托其振興崆峒派武術。 峨嵋派 金庸著名武俠小說《倚天屠龍記》中說“郭女俠走遍天下,找不到楊大俠,四十歲那年忽然大徹大悟,便出家為尼,後來開創了峨嵋壹派。”因此,峨眉派是女俠郭襄所創,峨眉武術源自“九陽真經”之類“小說家言”竟使很多讀者篤信不疑。歷史上的峨眉武術起源於春秋戰國時期,而不是宋末元初;峨眉武術創始人是戰國武師司徒玄空,而不是郭襄女俠;開創峨眉派的應為南宋峨眉山白雲禪師和白眉道人,他們都是男人而不是尼姑。 峨眉派與少林、武當***為中土武功的三大宗,也是壹個範圍很廣泛的門派,尤其在西南壹帶很有勢力,可說是獨占鰲頭。 峨眉派之得名,是以佛教四大名山之峨眉山而起的,它與洪門天地會之“峨眉山”不同,洪門的“峨眉山”是山堂而出於虛構,峨眉派的“峨眉”是地名,是實指。 從明代開始有峨眉派的記載,明代中葉人唐順之(1507壹1560即正德二年到嘉靖三十九年在世)的《荊川先生文集》裏 昆侖派 昆侖派遠處西域,很少履及中原,創派祖師已遠不可考。後來昆侖派出了個百年不遇的奇人,在中原武林闖下了赫赫威名,至此昆侖派開始聞名。其後昆侖派又出了幾位得力掌門,不斷壯大昆侖派,使之漸漸成為江湖上壹大門派,雄據西域,與中原各大門派分庭抗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