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深度分析秦始皇"焚書坑儒"所帶來的影響

深度分析秦始皇"焚書坑儒"所帶來的影響

歷史上有許多存在諸多爭議的事情,其中"焚書坑儒"就是其中壹件,至今也眾說紛紜。現在歷史教材上描述的"焚書坑儒"是認為其造成了嚴重的負面影響,也是因此,受教育的人初期皆以為秦始皇是壹位沒有人情的冷血暴君,造成了中國古籍的消亡,毀了讀書人。現在網絡上對此問題也有很多看法,好壞參半。 秦始皇 劇照 私以為,研究此類問題,應當充分結合其時代背景,從大環境下分析此舉對社會、國家、民族等方面造成的影響,不可比重就輕,不可糾結於小問題不放,也不可過分放大其影響以致影響讀者判斷。 不知何時起,對"焚書坑儒"這件事的看法會直接影響到對秦始皇的看法,而現在的人大多數是從字面理解"焚書坑儒"的,從他們對秦始皇是暴君的評價來看確實是拆解的字面的意思,所以因為"焚書坑儒"這件事,秦始皇便成了千古罪人。在他們看來,燒書只是對文化的破壞,坑儒就是人性的泯滅,從字面上理解當然只能解讀出這兩種信息,要是把這件事放入秦時暗潮翻湧的大環境裏,對其意義仔細揣摩,會有意料之外的結果,說不定會為秦始皇圈不少粉。 秦時之大背景 秦剛統壹六國,面臨諸多問題,不僅交通道路繁雜不堪,文字種類眾多,而且貨幣的價值也雜亂不已,對於壹個剛剛建立起的國家來說,這些問題的整頓顯得尤為重要,於是統壹道路、貨幣、文字,將這些辦妥了以後,仍然有壹個嚴重的問題,那就是國內六國的余孽依舊伺機橫行,各種力量交織,暗潮湧動,皆是復辟的危機氣息。 秦朝疆域 舊國復辟壹直是壹個拿不穩、解決不好的問題,六國雖歸順於秦,可六國遺民對舊國有著深深的歸屬感,這代表他們有很大的可能性卷土重來,如果秦不采取措施,只要時間足夠,舊國復辟是板上釘釘的事。這麽嚴重的問題秦始皇壹定不會忽略,就是秦始皇沒有重視,他手底下的人也應當會再三提醒。 當時正處於諸子百家爭鳴五百年的文化思想盛世與亂世並存的局面,盛世是爭鳴的浪潮還未覆滅,亂世是秦的統壹造成的局勢動蕩。而秦以法家思想治國,不沿襲以前的分封制,而采用李斯提出的郡縣制,呈現出依法治國的局面。 焚書 墳書起於壹場餐飲上的辯論,是淳於越挑起的。辯論針對分封制展開,正反分別是博士齊人淳於越、秦丞相李斯。淳於越壹來便說:"不向古代學習而又走得長遠的國家,還沒有聽說過。"開局便給秦戴上了"不師古"的帽子,意思是說秦始皇不實行分封制就是不臣服於中華的文化,而李斯立即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文化與思想是會影響到權利的,而秦始皇定然不願屈服於中原的文化,但是輿論的主動權掌握在儒家學派手中,他們的會對遺民造成更大的影響,對秦很不利。 郡縣制 秦始皇與李斯商議之下,決定:焚書。 那麽他們焚書是焚燒哪些書呢?難道是所有的書嗎?當然不是,秦始皇這樣壹位千古帝王不會做出這麽愚蠢的決定。所焚的書有兩類,壹類是山東六國的國史;壹類是諸子學派的著作,但不包括典藏的博士官圖集。 焚燒六國的國史,是為了斬斷遺民復辟的念想。壹個國家尤不可忘的是該國的歷史,歷史的記載讓壹個國家有存在的意義,而遺民的歸屬感便從國史而來,如果壹個國家的歷史還在,那麽他們就能沿著歷史的足跡繼續走下去。焚燒了國史,也就是焚燒了遺民的歸屬感,焚燒了他們復辟的希望。 焚燒諸子著作,特別是儒學的六藝,是為了用行政手段阻斷其在社會的傳播,因為儒學那壹套更適用於分封制,阻斷其傳播便是讓世人忘記分封而尊郡縣,如果焚燒進行得徹底,那麽在百姓心中西周的分封制便可以被秦宣揚的郡縣制完全取代。 焚書 我們換個角度思考,為何為出現白諸子百家爭鳴的現象?前面說道文化思想是會對政權產生影響,而有些國家會因為去適應制度而更改文化。所以,百家爭鳴正是因為政權的不壹,才會為有適應、維護政權而誕生的文化。而秦是為法家,秦國也是依法治國,在秦時,法才是評判的標準,但是儒學,提倡以德治國,是為適應分封制的,如果秦始皇不采取堅決的措施,那麽秦國的政權就會和文化不相和,滋生壹系列問題。 分封制 坑儒 坑儒是秦始皇為找長生不老藥,被兩個方士給騙了,被發現之後就跑路了,跑路之前還不忘造謠秦始皇暴烈兇殘,以致許多人都對他有誤解。於是秦始皇很生氣,後果便是抓了四百多名方士填坑裏了。這裏的方士,說白了就是招搖撞騙的神棍,被後世說成是坑儒,讓人誤解為埋的是儒學的學子,確實有失公道。 坑儒 四百多號人,比起古代任何壹個屠城的將領都好太多了,而為什麽項羽在秦軍歸降後屠殺了二十萬人卻被稱為人傑?這其中的不乏有些歷史記載確實誤導了讀者。 而因為坑儒給秦始皇定下殘暴的罪名實在說服不了人。 小結 從以上的分析來看,其實焚書才是重頭戲,坑儒顯得並不起眼。而焚書的終極目標是為了統壹思想,思想統壹了,治理國家才會事半功倍。而秦始皇這種統壹文化的做法也是為後世建立統壹王朝奠定了基礎,得以讓中原不再出現分裂的情況。 至於說秦始皇的做法的弊端,破壞了文化的完整性,但是比起能讓國土壹直以統壹的形式代代相傳,這就算不上是什麽很大的問題。而且,儒學以及其他有實力的學派並沒有滅絕,文化依舊傳承了下來,那點損失算不上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