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ī huáng cǎo
2 《全國中草藥匯編》:溪黃草 2.1 拼音名Xī Huánɡ Cǎo
2.2 溪黃草的別名熊膽草、山熊膽、風血草、黃汁草
2.3 來源唇形科香茶菜屬植物線紋香茶菜Rabdosia lophanthoides (Ham. ex D. Don)Hara,的全草。夏秋采收,曬幹;鮮品隨時可采。
2.4 性味
苦,寒。
2.5 功能主治清熱利濕,涼血散瘀。用於急性黃疸型肝炎,急性膽囊炎,腸炎,痢疾,跌打腫痛。
2.6 溪黃草的用法用量0.5~1兩。
2.7 摘錄《全國中草藥匯編》
3 《中華本草》:溪黃草 3.1 出處出自廣州部隊《常用中草藥手冊》
3.2 拼音名Xī Huánɡ Cǎo
3.3 英文名Linearstripe Rabdosia Herb
3.4 溪黃草的別名熊膽草、血風草、溪溝草、山羊面、臺灣延胡索、土黃連、香茶菜、山熊膽、黃汁草
3.5 來源藥材基源:為唇形科植物溪草和線紋香茶菜的全草。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1.Rabdosia (Maxim.) Hara [Plectrantnus serra Maxim.]2.Rabdosia olphanthoides (Buch.Ham. Ex D. Don) Hara [Hyssopus lophanthoides Buch.Ham.ex D. Don; plectranthus striatrs Benth.; Isodon striatus (Benth.) Kudo]
采收和儲藏:每年可采收23次,第1次約在栽後3個月收割,第2次在第1次收割後約75d進行,第3次在冬前收割,割後曬即可,每11hm2產幹草3750kg左右。
3.6 原形態多年生草木,高1.52m。根莖呈疙瘩狀,向下密生須根。莖四棱,帶紫色,密被微柔毛,上部多分枝。葉對生;柄長0.53.5cm;葉片卵圓形或卵狀披針形,先端近漸尖,基部楔形,邊緣具粗大內彎的鋸齒,兩面脈上被微柔毛和淡黃色腺上噗。聚傘花序組成疏松的國花序,長1020cm,密被灰色柔毛;苞片及小苞片卵形至條形;花萼鐘狀,外被柔毛及腺點,萼齒5,長三角形,近等大,與萼筒近等長,果時萼增大,呈寬鐘形;花冠紫色,長56mm,外被短柔毛,冠筒基部上方淺囊狀,上唇4等裂,下唇舟形;雄蕊4,內藏;花柱先端2淺裂。小堅果闊倒卵形,先端具腺點及髯毛。花、果期810月。
本種與溪黃草相似,其不同之處在於:塊根小,球形。葉片卵形或闊卵形至長圓狀卵殂,兩面被具節微硬毛,下面滿布黃紅色腺點,葉折揉碎後有黃色汁液,故稱“溪黃草”。花萼外面被珠狀具節長毛和褐色腺點;花冠白色或粉紅色,具紫色斑點;雄蕊及花柱伸出花冠之外。花、果期812月。
3.7 生境分布生態環境:常成叢生於山坡、路旁、田邊、溪旁、河岸及草灌叢中。
喜生於山坡、溝邊、河旁或林下潮濕處。
資源分布:分布於東北及山西、陜西、甘肅、江蘇、安徽、浙江、江西、福建、臺灣、河南、湖南、廣東、廣西、四川、貴州等地。
分布於西南及浙江、江西、福建、湖北、湖南、廣東、海南、廣西、西藏等地。
3.8 栽培生物學特性 喜溫暖濕潤環境,宜選擇陽光充足、保水、保肥大力強的壤土種植。
栽培技術 用種子和扡插繁殖。南方多用扡插繁殖,除冬季外,其他季節均可扡插,選取頂部無病的健闐枝條,剪成長約10cm,帶有23個莖節的截段,扡插於具40%50%的蔭蔽度的苗床上,行株距5cm×3cm。
田間管理 插後註意澆水,保持苗床濕潤,57d後可生根發葉,1520d便可移栽。行株距20cm×20cm為宜。
3.9 性狀性狀鑒別 (1)溪黃草 莖枝方柱形,密被倒向微柔毛。葉對生,常破碎,完整葉多叟縮,展開後呈卵形或卵狀披針形,長412cm,兩而沿脈被微柔毛,葉柄長11.5cm。聚傘花序具梗,由5至多數花組成頂生圓錐花序;苞片及小苞片狹卵形至條形,密被柔毛;花萼鐘狀長約1.5mm,外面密被灰白色柔毛並夾有腺點;萼齒三角形,近等大,與萼筒等長;花冠紫色,長約5.5mm,花冠筒近基部上面淺囊狀,上唇4等裂,下唇舟形;雄蕊及花柱不伸出於花冠。
(2)線紋香茶菜 莖枝方柱形,具槽,被短柔毛。葉對生,多皺縮,完整葉展開後卵形或長圓狀卵形,長1.58.8cm,上面被具節微硬毛,下面被具節微硬毛並布滿褐色腺點;圓錐花序由聚傘花序組成,苞片卵形,被短柔毛;花萼長約2mm,外具串珠狀具節長柔毛,布滿紅褐色點;花冠白色,具紫色斑點;雄蕊及花柱伸出花冠。
顯微鑒別 葉表面觀:(1)溪黃草非腺毛少,圓錐形,較短,13(4)個細胞組成,基部細胞多膨大,頂端尖,疣突密且明顯,下表面同葉脈處有明顯波狀紋線,毛茸密,近平匍狀或斜向著生,有時頂端細胞主糨成弧形;腺鱗略呈平碟形,有四條棱突。
(2)線紋香茶菜 非腺毛多,寬圓錐形略扁癟,15(9)個細胞組成,頂端略呈三角形,向前下方略彎,表面有密點狀突起,近基部細胞寬可至110150μ,表面有縱向或放射狀突起的波狀紋理。
3.10 化學成份溪黃草 葉和莖中含二萜類化全物:溪黃草素(rabdoserrin)A[1]、B[2]、D[3],以及尾葉香茶菜素(excisanin)A,2α羥基熊果酸(2αhydroxylursolic acid),熊果酸(ursolic acid),β谷甾醇(βsitosterol)和β谷甾醇甙(βsitosterol glucoside)[2,3]。
3.11 藥理作用溪黃草有效成分溪黃草素A,尾葉香茶菜素A,具有抗癌活性,對人宮頸癌(HeLa)細胞有顯著的抑制作用[1]。
3.12 性味味苦;性寒
3.13 歸經歸肝;膽;大腸經
3.14 功能主治清熱解毒;利濕退黃;散瘀消腫。主濕熱黃疽;膽囊炎;泄瀉;瘡腫;跌打傷痛
3.15 溪黃草的用法用量內服:煎湯,1530g。外用:適量,搗敷;或研末搽。
3.16 註意脾胃虛寒者慎服。
3.17 附方①治急性黃瘦型肝炎: 溪黃草配防ZA漿草、鐵線草,水煎服。②治急性膽囊炎而有黃疸者: 溪黃草配田基黃、茵陳蒿、雞骨草、車前草,水煎服。③治濕熱下痢: 壹、溪黃草鮮葉,搗汁沖服;二、溪黃草配天香爐、野牡丹,水煎服。(①方以下出《中醫方藥學》)④治痢疾,腸炎: 鮮四方蒿葉。 洗凈,搗汁內服。每天壹次,每次五毫升,兒童二至三毫升。 (《全展選編·傳染病》)⑤治癃閉: 鮮香茶菜二兩,鮮石韋、鮮車前草各壹兩。水煎服。 (江西《草藥手冊》)
3.18 各家論述1.廣州部隊《常用中草藥手冊》:清熱,利濕,退黃。治急性黃疸型肝炎,急性膽囊炎。
2.《常用中草藥彩色圖譜》:清肝利膽,退黃祛濕,涼血散痰。治急性肝炎,跌打瘀腫。
3.19 摘錄《中華本草》
用到中藥溪黃草的方劑 復方膽通片ts概述:復方膽通片為中成藥,主要成分為膽通、溪黃草、茵陳、穿心蓮、大黃。具有清熱利膽,解痙止痛的...
膽石通膠囊。主要成分為蒲公英、水線草、綿茵陳、廣金錢草、溪黃草、枳殼、柴胡、大黃、黃芩、鵝膽幹膏粉。具有清熱...
濕熱型膽石湯,茵陳1兩,延胡索3錢,山梔子3錢,柴胡3錢,溪黃草(或虎杖)1兩,石菖蒲3錢。功效:疏肝利膽,清...
三黃丸《太平聖惠方》卷五十九方之三補丸,本方方名見《丹溪心法》卷三:三黃丸即三補丸,三補丸出自《太平聖惠...
更多用到中藥溪黃草的方劑用到中藥溪黃草的中成藥 消炎利膽片
yanLidanPian處方:穿心蓮868g、溪黃草868g、苦木868g制法:以上三味,穿心蓬、...
復方膽通膠囊:WS3B097491處方:膽通100g溪黃草900g茵陳600g穿心蓮300g大黃30g制...
復方膽通片ts概述:復方膽通片為中成藥,主要成分為膽通、溪黃草、茵陳、穿心蓮、大黃。具有清熱利膽,解痙止痛的...
膽石通膠囊。主要成分為蒲公英、水線草、綿茵陳、廣金錢草、溪黃草、枳殼、柴胡、大黃、黃芩、鵝膽幹膏粉。具有清熱...
三黃丸《太平聖惠方》卷五十九方之三補丸,本方方名見《丹溪心法》卷三:三黃丸即三補丸,三補丸出自《太平聖惠...
更多用到中藥溪黃草的中成藥古籍中的溪黃草 《本草綱目》:[草部第十六卷草之五]藎草
生太山山谷。恭曰∶青衣縣名,在益州西。今處處平澤溪澗側皆有。葉似竹而細薄,莖亦圓小。荊襄人煮以染黃...
《古今醫統大全》:[卷之二十三脾胃門]藥方名草果平胃散。或為細末,每服二錢,鹽湯調下。(丹溪)保和丸消滯寬胸進食。虛者煎補脾藥送下。山楂(二...
《本草簡要方》:[卷之八獸部]羚羊生姜水煎服。治子癇。又方。羚羊角(鎊)壹兩。黃芩黃草決明車前子升麻防風大黃芒硝各五錢。研末。每服二三...
《本草綱目》:[果部第三十二卷果之四]蜀椒屍勞疰∶最殺勞蟲。用真川椒紅色者,去子及合口,以黃草紙二重隔之,炒出汗,取放地上,以砂盆蓋定,以火灰...
《重訂通俗傷寒論》:[第八章·傷寒兼證]第二節·傷寒兼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