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張秀民的個人成果

張秀民的個人成果

印刷史研究著述

專著

《中國印刷術的發明及其影響》,人民出版社,1958、1978年再版;臺灣文史哲出版社,1988。1960年日文版,廣山秀則譯,神田喜壹郎博士序。

《活字印刷史話》,中華書局,1963年初版,1979年2版3次印刷。收入《古代文化史專題史話》,中華書局,1987。

《張秀民印刷史論文集》,印刷工業出版社,1988。

《中國印刷史》,上海人民出版社,1989。

《中國活字印刷史》(與韓琦合著), 中國書籍出版社, 1998。

二、論文

1930年

宋活字板考,廈門大學畢業論文(未刊)。

1931年

宋槧本與搖床本(Chinese Incunabula and Incunabula),天津《國聞周報》,8(10)。

1935年

金源監本考,《圖書季刊》,1935,2(1):19-25。

1936年

宋孝宗時代刻書述略,天津《大公報·圖書副刊》,1936年9月,155期;同年《圖書館學季刊》,10(3):385-396。

1937年

宋光宗時代之刻書,《大公報》,1937年5月27日。

1952年

中國印刷術的發明及其對亞洲各國的影響,《光明日報》1952年9月30日;同年《文物參考資料》(後改為《文物》)第4期(總28期)轉載。又收入程煥文《中國圖書論集》,商務印書館,1994,164-186。

1953年

中朝兩國對於活字印刷術的貢獻,天津《大公報》“史學周刊”1953年2月20日。22日

1954年

銅活字的發明與發展,《光明日報》,1954年3月6日。

1957年

朝鮮的古印刷,《歷史研究》,1957,(3):61-78。

1959年

歷代精美的印刷品,《印刷》(月刊),1959,5-11期。

遼、金、西夏刻書簡史,《文物》,1959,(3):11-16。

畢升,《中國古代科學家》,科學出版社,1959,107-110。

王禎,《中國古代科學家》,科學出版社,1959,151-155。

王禎的木活字和轉輪排字盤,《新聞戰線》,1959年17期。

畢升,《科學報》45期,1959年9月。

1961年

太平天國的刻書,《文物》,1961,(1):14-15。

清代涇縣翟氏的泥活字印本,《文物》,1961,(3):30-32。

南宋(1127-1279)刻書地域考,《圖書館》,1961,(3):52-56。載《中國書史參考資料》,書目文獻出版社,1980,92-124。又載程煥文《中國圖書論集》,商務印書館,1994,224-236。

明代的銅活字,《圖書館》,1961,(4):55-61。

中國最早的金屬活字,《光明日報》,1961年10月14日。

1962年

清代的銅活字,《文物》,1962,(1):49-53。

元明兩代的木活字,《圖書館》,1962,(1):56-60。載程煥文《中國圖書論集》,商務印書館,1994,237-246。

清代的木活字(1644-1911),《圖書館》,1962,(2、3):60-62,60-64。

1963年

《活字印刷史話》,中華書局,1963年初版,1979年2版3次印刷。

1964年

明代徽派板畫黃姓刻工考略,《圖書館》,1964,(1)。

1978年

五代吳越國的印刷,《文物》,1978,(12):74-76。

1979年

雕版印刷開始於唐初貞觀說,《社會科學戰線》,1979,(3):345-46。

明代印書最多的建寧書坊,《文物》,1979,(6):76-80。

明代北京的刻書,《文獻》,1979.12,(1):298-309。

1980年

明代的活字印刷,《史學史資料》,1980.1,30-37。

明代南京的印書,《文物》,1980,(11):78-83。

1981年

南朝鮮發見的佛經為唐朝印本說,浙江《圖書館研究與工作》,1981,(4):1-4;又轉載於1985年出版的《中國印刷年鑒》(1982-1983年)。

宋元的印工和裝背工,《文獻》,1981.12,(10):195-199。

1982年

再論雕版印刷開始於七世紀唐初貞觀說,上海《圖書館雜誌》,1982,(4)。

1983年

關於畢升與明代刻印工事跡考略,《上海圖書館建館三十周年紀念論文集,1952-1982》,上海,1983。

石印術道光時即已傳入中國說,《文獻》,1983,(18):237-38。

1985年

中國印刷史大事年表,《中國印刷》,10期(1985年11月)、11期。

1986年

喜讀錢存訓博士英文本《紙與印刷》,《中國印刷》,1986.5,(12)。又載《人民日報》(海外版),1987年5月28日。

1987年

三論雕板印書始於七世紀唐初貞觀說,《中國印刷》,1987.2,(15)。

“三論雕板印書始於七世紀唐初貞觀說”補記

美國新發見的金刻本佛經,《文獻》,32期,1987,(2):109。

1989年

中國活字印刷簡史,《中國印刷》,23-27期,1989年2月-1990年2月。

1990年

《中國大百科全書·新聞出版卷》,北京、上海: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1990. 中國古代印刷史,494-497;錫活字,381;銅活字,318;泥活字,223-224;木活字,220。

1991年

論印刷史與印書史,《中國印刷》,1991.11,(34):85-86。《中國印刷年鑒》,印刷工業出版社,1992。

1992年

活字印刷史話二則(“新發現的北宋活字本不可信”、“清新昌呂撫的泥活字印書”),《印刷雜誌》,1992,(6)。

明華氏會通館活字銅板是錫活字本嗎?,《中國印刷》,1992.8,(37):88-89。

1993年

對‘讀《中國印刷史》劄記’的商榷,《中國印刷》,40期,1993.5,(4):115-117。

英山發現的是活字發明家畢升的墓碑嗎?,《中國印刷》,42期,1993.11:83-85。又載《北京圖書館館刊》,1993年3、4期(總5-6期),63-65。《中國印刷年鑒》,1993。

1994年

略論宋代的刻工,《中國印刷》,1994.4,(44):30-33。載《中國印刷史學術研討會文集》,印刷工業出版社,1996,49-56。《中國印刷年鑒》,1995。

湖北英山發見活字發明家畢升墓不可信,《印刷科技》,51期,1994年3月。

對英山畢升墓碑的再商榷,《中國印刷》,44期,1994.4,75-76。“英山畢升墓碑再質疑”, 載《中國印刷史學術研討會文集》,印刷工業出版社,1996,267-273。

宋代刻工刊書考,《印刷科技》,1994.6,10(4):76-111。

1998年

中國發明印刷權不容否定,《印刷科技》,1998.9,15(1):20-25。

1999年

再論中國印刷術發明權不容否定,《第5屆中國印刷史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中國印刷博物館,1999。

2000年

再論中國印刷術發明權不容否定:對1998年南韓發現寫本《無垢凈光大陀羅尼經》的管見,《印刷科技》,2000.9,16(5):86-89。

中國發明印刷術不容否定——再論韓國發現的佛經為唐印本說,《中國印刷》,2000,8期。收入《中國印刷年鑒》(2001),中國印刷年鑒社,2001,408-410。

2001年

對雕板印刷源於山東的管見,《印刷科技》,2001.3,17(1):89-92。《中國印刷》,2001,(3):41-43。

中越關系史研究著述

壹、著作:

張秀民:《中越關系史論文集》,臺北:文史哲出版社,1992。

張秀民:《立功安南偉人傳》,臺北:王朝書局,1990。原稿本題名《安南內屬時期名宦傳》。

張秀民:《安南內屬時期職官表》(稿本)。

張秀民:《林邑考》(稿本)。

張秀民:《占城考》(稿本)。

張秀民:《安南書目提要》(稿本)。

張秀民:《明交阯阮勤、何廣遺文》(謄清稿本壹冊)。

二、論文:

張秀民:“明太監安南人阮安——十五世紀營建北京宮殿城樓之總工程師,”天津《益世報》史地周刊,67期,1947年11月11日。

張秀民:“唐安南姜公輔考,”《經世日報》(北平)讀書周刊,30期,1947年12月12日。

張秀民:“清人著述中有關安南史事各書解題”(包括大汕《海外紀事》、蔡廷蘭《海南雜著》)(署名張景輔),天津《大公報》圖書副刊,73期,1948年11月15日。

張秀民:“《安南誌略》解題”(署名張景輔),天津《大公報》圖書副刊,74期,1948年11月22日。

張秀民:“占城人Chams移入中國考,”《學原》,1948.11,2(7):41-59。

張秀民:“明代交阯人在中國之貢獻,”《學原》,1949,3(1);收入《明史論叢》之七(明代國際關系),臺北:學生書局,1968,61-87。

張秀民:“明代建設大北京:越南人參加了這工作,壹位天才建築家阮安”(署名越人),《進步日報》(天津),1950年2月2日。

張秀民:“所謂《永樂大典本交州記》,”《圖書館》,1962,(4):52。

張秀民:“越南的醫學名著——《懶翁心領》,”《圖書館》,1963,(1):50。

張秀民:“蒲壽庚為占城人非阿拉伯人說,”《蘭州大學學報》,1979,(1)。

張秀民:“從歷史上看中越關系,”《印支研究》,1980.6,(5):9-17。

張秀民:“永樂《交阯總誌》的發見,”《蘭州大學學報》,1981,(1)。

張秀民:“越南古幣述略,”《學術論壇》,1981,(3):75-78。

張秀民:“張輔傳,”《中國東南亞研究會通訊》,1982,(2-3):8-16。

張秀民:“唐代安南文學史資料輯佚,”《印支研究》,1983,(1):36-39。

張秀民:“馬援傳,”《中國東南亞研究會通訊》,1987,(1-4):10-13。

張秀民:“明太監交趾人阮安營造北京考,”《中國東南亞研究會通訊》,1988,(1-2):1-4。

張秀民:“高駢傳,”《中國東南亞研究會通訊》,1988,(3-4):11-14。

張秀民:“交阯阮勤、何廣傳,”《印度支那》,1988,(4):33-34。

張秀民:“安南王朝多為華裔創建考,”《印度支那》,1989,(3):9-13。又收入《錢存訓先生八十生日祝壽論文集》,臺灣:正中書局,281-288。

張秀民:“明代交阯人移入內地考(未完),”《東南亞縱橫》(季刊),原為《印度支那》,1990,(1)(總45期):17-21。

張秀民:“明代交阯人移入內地職官表,”《東南亞縱橫》,1990,(4)(總48期):20-27。

張秀民:“中越關系書目(國人著述),”《中國東南亞研究會通訊》,1991,(2-3):36-48。

張秀民:“17、18世紀華僑創建的海外樂園——港口國,”《中國東南亞研究會通訊》,1994,(2-3):1-6。

張秀民:“安南書目提要三種(《南翁夢錄》等),”《中國東南亞研究會通訊》,1995,(1):43-47。

張秀民:“安南書目提要九種,”(包括元徐明善《安南行記》、元陳孚《交州槁》、明丘濬《平定交南錄》、明鄭若曾《安南圖說》、明慎懋賞《海國廣記安南》、清李仙根《安南使事紀要》、清周燦《使交紀事附使交吟》、清陳元燮《安南軍營記略》、清寶清《越南紀略》)《中國東南亞研究會通訊》,1995,(2、3):38-48。

張秀民:“安南內屬時期職官表自序,”《中國東南亞研究會通訊》,1996,(1、2):8-9。

張秀民:“安南書目提要十壹種,”(包括宋鄭竦《安南紀略》、《永樂交阯總誌》、明李文鳳《越嶠書》、明王世貞《安南傳》、明蘇濬《安南誌》)《中國東南亞研究會通訊》,1996,(1、2):41-47。

張秀民:“安南書目提要”(《安南紀略》、《越嶠書》、《永樂交阯總誌》),《北京圖書館館刊》,1996,(1):58-62。

張秀民:“《中越關系史書目》續編,”《中國東南亞研究會通訊》,2001,(1):34-47。

張秀民:“《中越關系史書目》續編(乙),”《中國東南亞研究會通訊》,2001,(2):37-45。

張秀民:“中越關系史書目續編,”《中國東南亞研究會通訊》,2002,(1):40-44。

瞻山文錄

壹、自傳、回憶

張秀民:“自傳,”《中國當代社會科學家》第九輯,1986,61-75。

張秀民:“袁同禮先生與國立北平圖書館,”《北京圖書館館刊》,1997,(3):53-59,92。

張秀民:“袁同禮與北平圖書館,”《歷史月刊》,1996.9,(104):88-90。

張秀民:“林君成章(1908-1934)事略,”《國學季刊》,1935,4(4):275-276。

張秀民:“憶與向覺明先生交往的瑣事,”《書品》,2004,(3)。

張秀民:“誼在良師益友間——紀念王重民先生誕辰壹百周年,”出版中。

張秀民:“我與寧波天壹閣,”《北京圖書館館刊》,1998,(4):119-123。《嵊訊》23期。見駱兆平編:《天壹閣藏書史誌》(出版中)。

二、讀史劄記

張秀民:“莊子養生論,”1928(戊辰十二月廿九日)。

張秀民:“讀《史記》淮陰侯傳,”《廈大周刊》,7-8頁。

張秀民:“釋友,”戊辰冬(1928)。

三、版本、目錄

張秀民:“選印古書私議,”《北平晨報》北晨學園,1933年8月28日、9月1日;9月4日“選印古書私議附錄壹”、5日“選印古書私議附錄二”。又載《剡聲日報》,1933年11月9、10、12日。

張秀民:“評四庫總目史部目錄類及子部雜家類,”《文華圖書科季刊》1930,2(1):17-23。

張秀民:“《中國歷代目錄家傳略凡例初稿》,”《廈大周刊》,210期,1929.6,7-9。

張秀民:“介紹北京大學五十周年紀年圖書館善本書目”(稿本)。

張秀民:“古代寫本書籍”(原為《古代書籍和印刷》刪去後半印刷部分)(稿本)。

張秀民:“德國萊比錫國際書籍中國古書展覽說明書”(稿本)。

四、序跋、書評

張秀民:“章氏重訂《三字經》跋”。

張秀民:“《譚子雕蟲》跋,”1936。(為譚新嘉代筆)載木刻《嘉興譚氏遺書》。

1張秀民:“中國古代婦女之地位(列女傳英譯本),”(瞻)《圖書季刊》,新8卷,1、2期,59-61。

張秀民:“《剡錄》跋,”《文獻》,1986,(3):105-106。

張秀民:施廷鏞《中國古籍版本概要》“序,”天津古籍出版社,1987。

張秀民:“(朱家濂)《古籍題跋索引》序,”《圖書館學通訊》,1987,(3):78-79。

張秀民:“喜讀錢存訓博士英文本《紙與印刷》,” 《中國印刷》,1986.5,(12)。《人民日報》(海外版),1987年5月28日。

張秀民:“評介錢存訓博士名著《印刷發明前的中國書和文字記錄》,”《圖書館研究與工作》,1989,(2、3):66-67,78。

張秀民:“《中國印刷之最》序,”百家出版社,1992。

五、歷史考證

張秀民:“文房四寶,”《人民中國》,1957,(8)。日譯文(50-51頁)、俄文(33-35頁)。

張秀民:“蔡倫”,《中國古代科學家》,科學出版社,1959,15-17。

Chang Siu-ming,“A Note on the Date of the Invention of Paper in China,” Papier Geschichte,1959,(9): 51-52.

張秀民:“中國歷代農具圖壹覽表,”《圖書館》,1963,(3):21-24。

張秀民:“中國與尼泊爾友誼的回顧,”《光明日報》,1961年10月3日。

張秀民:“關於‘回回民族底形成’壹文的討論”(致白壽彜的信),《光明日報》歷史教學4號,1951年4月7日。

張秀民:“國立北平圖書館館址記,”《國立北平圖書館館刊》,10(4):3-5。

張秀民:“北平牡丹小記,”《進德月刊》(濟南),1937,2(10):131-135。

六、鄉邦文獻

張秀民:“宋張文節公(知白)年譜,”《文獻》,2001,(1):119-128。

張秀民:“明剡西張邦信著《白山詩稿》序,”《圖書館研究與工作》,1988,(3):53。

張秀民:“辛亥革命光復杭州立首功之張伯岐,”《嵊訊》9期,1992,109-115。

張秀民:“辛亥革命英雄張伯岐與其故居,”1997年12月11日。

張秀民:“新修《嵊縣誌》贅言,”《嵊訊》6期,1990.7,150-153。《嵊縣誌編纂通訊》7期,1989年12月。

張秀民:“袁滌庵傳,”《嵊訊》10期,1992.7,172-175。

張秀民:“先祖妣袁太夫人行述”(原稿)。

張秀民:“外王母裘母應太夫人八十壽序”(精抄本,1936)。

張秀民:“瞻山亭記,”《嵊訊》5期,1990.1,38-39。《剡溪》總5期。

張秀民:“嵊州市瞻山廟簡介,”1995。

張秀民:“嵊中在學的片段回憶,”《嵊訊》16期,1995.8,207-211。

張秀民:“《裘懌松先生九十誕辰紀念集》序,”1997年7月,1-2。

張秀民:“嵊縣重要的三塊碑刻的照片,”《嵊訊》18期,1996.8,51-53。

張秀民:“嵊州市崇仁鎮長善橋記,”《嵊訊》21期,1998,3-4。

七、稿本:

宋姚寬著、張秀民輯佚:《宋剡川姚氏西溪集輯本》(稿本),嵊縣文管會油印本,1981。

張秀民:《宋張文節公(知白)年譜》(稿本)。

張秀民:《歷代目錄學家傳記索引》(廈門大學時稿本壹冊,未完)。

張秀民:《嵊縣古今著述目》(稿本)。

張秀民:《北京圖書館藏明清稿本書目》二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