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坤大略》初以抄本行世。辰州秦聚奎在為本書寫的序中說:他在任職肅水時看到的抄本,往往事不歸類,躊駁頗多。他於清鹹豐四年(1854年)任職饒川時,王余佑之裔孫王懋亭茂才來饒,攜其先人藏書數種,內有此書原本,因重校壹遍,始知篇中錯雜重復之處,為後人所竄入,而原書本來是融會貫通的。當時籌防吃緊,到處戒嚴,韜鈐攻守之術,尤為救時良劑。於是,他據原本重錄壹份,與舊本相校,將後人竄入的十三條,刪其重復,另記於後,以資參覽。這就是所謂的秦校本。本書被收入《畿輔叢書》、《叢書集成初編》。寶興堂於光緒三十三年(1907)翻刻、山西育才館於民國九年(1920)翻印。這些不同的版本,或以秦校本為底本,將竄入的十三條附於書後,如山西育才館鉛印本;或以舊抄本為底本,但在後人竄入的內容後面壹壹註明“秦校原本無此條”,如《畿輔叢書》本即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