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名著是中國文學史上的經典,也是世界上寶貴的文化遺產。這四部名著在中國文學史上的地位是分不開的,它們都具有很高的文學水平和藝術成就。其中所包含的詳細描述和深刻思想受到了歷代讀者的稱贊,其中的故事、場景和人物深深影響了中國人的觀念和價值觀。可謂中國文學史上的四大豐碑。
《水滸傳》簡介;
作者:
《水滸傳》的作者施耐庵(1296 -1370)是壹個有爭議的人物。目前,最被廣泛認可的觀點是作者是施耐庵。歷史上還有其他幾種觀點,包括羅貫中說、石慧說、郭訓用別稱說、宋代說。
簡介:
水滸故事起源於北宋宣和年間,出現了宋江、吳嘉良(吳用)、晁蓋等三十六人起義造反的故事,成為《水滸傳》的藍本。
《水滸傳》是中國歷史上第壹部用古代白話歌頌農民起義的長篇章回小說。以宋江率領的起義軍為主旋律,通過壹系列梁山英雄反抗壓迫、英勇鬥爭的生動故事,揭露了北宋末年統治階級的腐朽和殘酷,揭露了當時尖銳的社會矛盾和“官逼民反”的殘酷現實。由於《水滸傳》版本眾多,流傳甚廣,也有不同的故事,大致可分為簡本和簡本兩大體系。簡化本和簡化本文字更為詳細,流傳更廣,主要分為70冊(正義缺失後的情節)和100冊(入伍後有收廖、方臘等情節)。其中120本,又稱《水滸全傳》,是目前最完整的水滸故事本。
《三國演義》簡介;
全稱:通俗三國演義
作者:
羅貫中(約1330——約1400),名本,才本,字貫中。元末明初的文學家、戲劇家。羅貫中出生在元末的社會動蕩中。他有自己的政治理想,不認同世俗,參加了反元起義。明朝建立後,他致力於文學創作。著有長篇小說《隋唐演義》、《唐五代演義》、《遂平三魔傳》、《粉宅》、《三國演義》等。《水滸傳》是施耐庵合寫的,其他劇本有趙匡胤的龍虎會、忠孝兒子的連載勸和三平章的哭哭啼啼。
簡介:
《三國演義》融合了民間傳說、戲曲劇本、陳壽《三國誌》、葉凡《後漢書》、元雜劇《三國誌》、裴松之註解等史料,以及作者個人對社會生活的理解。目前最早的是明嘉靖本,共分24卷,240篇。清初,毛宗崗父子進行了壹些修改,成為120最常見的抄本。《三國演義》是中國第壹部章回小說。《三國演義》的故事以黃巾起義開始,以司馬氏滅吳金凱告終。它以描寫戰爭為主,反映了魏、、吳之間的政治軍事鬥爭,展現了東漢末西晉初近百年的歷史風雲,成功塑造了壹批叱咤風雲的英雄人物。
西遊記簡介:
作者:
吳承恩(1501年-1582)生於射陽山。中國明代傑出的小說家。他出身貧寒,從書生到商人。吳承恩自幼才氣橫溢,《淮安縣誌》記載他“敏感睿智,博學多書,使其成為文學家。”但他科考不利,直到中年才補上“歲貢生”,然後長期在南京生活,靠賣文獻補貼家用。晚年因家境貧寒,成為長興縣丞。因為不喜歡官場的黑暗,很快就憤然辭職,死於貧困。關於《西遊記》的作者也有壹些爭議,但目前普遍認為作者是吳承恩。
簡介:
西遊記是根據唐僧取經、相關劇本、雜劇(元末明初楊訥所作)的故事改編而成。
西遊記前七回描寫了孫悟空出世的故事,如大鬧天宮。之後寫了孫悟空跟隨唐僧西天取經,壹路上驅魔克難的故事。書中的唐僧、孫悟空、豬八戒、沙僧形象生動,規模宏大,結構完整,《西遊記》富有佛教色彩,寓意深遠,眾說紛紜。可以從佛、道、俗三個角度來欣賞,是我國古典小說中壹部偉大的浪漫主義文學作品。《西遊記》在明朝初年出現時,就被列為禁書,因為書中充斥著崇佛抑道的思想,與當時明朝皇帝信奉的道教思想相沖突。
《紅樓夢》簡介:
原名:《紅樓夢》、《金陵十二釵》、《嶽峰寶鑒》等。
作者:
曹雪芹(約1715-約1763),本名詹,本名,本名,本名,本名秦普。清代小說家、詩人、畫家。曹雪芹早年在南京江寧織造院經歷了奢華浪漫的生活。雍正六年(1728),曹家因虧空被劫家產,曹雪芹隨家人搬回北京舊居。後來,他搬到了北京西郊,靠賣字畫和幫助朋友為生。曹雪芹思想開放,愛好廣泛,學過金石學、詩歌、繪畫、園藝、中醫、織補、工藝、飲食。他憑著鍥而不舍的精神和多年的艱辛,終於創作出了壹部極具思想性和藝術性的偉大作品——《紅樓夢》。
高鶚(1758——約1815),字雲石,號,別號蘭叔,號航儀,正史紅樓。中國古典小說《紅樓夢》是出版傳播史上第壹部印本《成高本》的兩位主要編輯、校勘者和出版者之壹。出生於沈陽三臺子,曾在高鶚、鐵嶺、奉天高鶚工作。清初他住在北京。
高鶚於乾隆五十三年(1788)升官,乾隆六十年(1795)進士,歷任內閣官職、中書武官、內閣主簿、內閣侍讀、江南道監、刑官。有壹些代代相傳的作品,如《月山樓最後的手稿》《墨香詞》《蓄草》。
從乾隆五十六年(1791)到乾隆五十七年(1792),高鶚受好友程維元之邀,協助編輯、整理、出版《紅樓夢》程家本、程壹本。自胡適考證以來,紅學界長期認為《紅樓夢》後四十回是高鶚續作,到了21世紀,這種說法受到了越來越強烈的批判。2007年起,人民文學出版社新版《紅樓夢》不再使用“高鶚作品”、“高鶚續作”等字眼,更新為“佚名續作、程維元、高鶚編曲”,這標誌著高鶚續書理論發生了動搖。紅學家俞平伯的遺言:“程維遠和高鶚拯救了紅樓夢!”中國紅學會會長張青山指出:“高鶚不應該是《紅樓夢》的續集,他應該是《紅樓夢》最終出版的組織者...《紅樓夢》能流傳,高鶚是第壹功臣。”
簡介:
《紅樓夢》是壹部有章有章的小說。早期只流傳前80篇手稿,80篇之後部分未完成,手稿丟失。原名《脂硯齋重評石頭記》。程維遠邀請高鶚協調出版全書第120回,並命名為《紅樓夢》。還有壹個版本的“金玉緣”。
《紅樓夢》以賈寶玉、林黛玉、薛寶釵之間的感情糾葛為主線,講述了發生在壹個虛構朝代的封建家庭裏的人和事。通過對壹些日常事件的描寫,以金陵十二釵為主體,反映了賈府大觀園所有的女人的愛恨情仇。同時,從富貴華麗的賈府到衰敗沒落的副線,折射出壹個大家族的沒落,以及這個看似華麗的家族內部的醜陋。《紅樓夢》是壹部百科全書式的小說,以上層貴族社會為中心,生動地描述了18世紀上半葉中國封建社會的全部生活。它充分利用了書法、繪畫、詩歌、歌曲、音樂等文學藝術的壹切優秀傳統技法,表現了壹個社會生活悲劇。《紅樓夢》在思想內容和藝術技巧上的傑出成就,不僅在國內成為“中國小說文學不可逾越的高峰”。也受到了國際上許多國家學者的關註和研究。中國紅學會是為了更多地了解紅樓夢而成立的。
四大經典小說的創作背景:
“四大經典小說”是約定俗成的說法,因為沒有人公開提出過這個概念。壹般把《水滸傳》、《三國演義》、《西遊記》、《紅樓夢》這四部小說並稱為“四大古典小說”。
明代“後七子”領袖、著名文學評論家王世貞最早提出“四絕”壹詞,但他所說的“四絕”指的是《史記》、《莊子》、《水滸傳》、《西廂記》。繼王世貞之後,馮夢龍也提出了“四絕”說,他指的是《三國演義》、《水滸傳》、《西遊記》、《金瓶梅》。清初年,李煜在《醉鬼堂》中為四絕(三國演義)之首作序:“昔益州先生有史記、南華、水滸、西廂記等宇宙四絕。馮友龍還有四大奇書,三國,水滸,西遊記,金瓶梅。這兩個人意見不同。愚指書之奇。”《水滸傳》是小說家,不同於經典和歷史;《西廂記》是抒情的,不同於小說。今必從其類配其奇,然後馮說其近。”可見李漁並不認同王世貞先生的說法。他認為《史記》、《南國(莊子)》、《水滸傳》和《西廂記》不是壹類作品,其中《史記》是壹部歷史散文,《莊子》是壹部哲學散文集,《西廂記》是壹部戲劇。馮夢龍的《奇書》屬於同壹類型的書,都是長篇通俗小說,也反映了* * *的社會文化特征和普通人的文化消費需求,可以放在壹起稱為“四大奇書”。經過李漁的肯定,馮夢龍的“四大奇書”開始廣泛流傳,被人們接受。“四絕”之壹的《金瓶梅》,因其性描寫被視為淫穢小說。自清朝順治年間,先後頒布十余項法令,在全國各地禁毀各類淫穢小說。《金瓶梅》及其續集名列其中,被列為禁書。後來清朝乾隆年間出了《紅樓夢》。雖然相似,但也有人認為《紅樓夢》脫胎於《金瓶梅》。但由於《紅樓夢》問世較晚,並未被完全禁絕,所以逐漸取代了《金瓶梅》,形成了新的“四大奇書”。今天的“四大經典小說”是“四大奇書”的現代名稱。這種說法的出現,主要是因為近代出版的這四部作品數量巨大,有出版社將這四部小說合並,出版為“四大經典小說”系列。新中國成立後,人民文學出版社首先出版了這四部小說,其他出版社也紛紛效仿,於是四大古典小說的名字開始流行。
四大經典小說的意義:
四大古典小說傳承了無數文化精髓,像四座大山壹樣屹立在古典小說的廣闊領域。無論世事如何變遷,它的雄姿永遠不會湮滅。無論在藝術手法上還是思想深度上,它們都代表了中國古典小說的巔峰,是中國文學史上輝煌的壹筆。學習四大經典小說,為我們提供了壹個體驗中國傳統人文、社會、倫理、歷史、地理、民俗、心理和處理策略的機會。同時也讓我們更加深刻的了解自己的民族和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