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古代,人們把模板石稱為綠松石(綠松石,目前只是簡稱為綠松石)、松坪石、宿醉石、搖曳石。古書中曾有過生動的描述,如宋代趙錫虎《洞清錄》:“蜀中有石,解之時,自然有小松之狀,三五十而成徑,不可描述。”元末楊儀寫《山居新論》:“七年(公元1347),戶部祝張嘗營前生活室(墓),石板為洞門,忽石中有紋成青綠色,雖畫工不及。”
模型樹石的形成是由於巖石中富含錳、鐵等氧化物的飽和溶液在巖石的裂隙中滲透沈積,長期凝結成樹木的身影。黴菌樹石分布廣泛,可能形成於沈積巖和變質巖中,特別是細砂巖和鎢泥巖中。如北京房山區出產的模型樹石,美如畫卷,有龍骨石畫之稱。河南信陽王剛鄉也有報道,出現了成片的模板石,還有河北易縣、川中、貴州山區等產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