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禹調查後,對各種水情進行了認真研究,最終決定通過疏浚治理洪水。大禹親自帶領弟子和百姓,帶著簡單的石斧、刀、鏟、木壘等工具,開始治水。他們投身治水,露營野餐,衣著暴露,風雨兼程,辛勤勞作。尤其是大禹,起早貪黑,任勞任怨,腰累腿腫,卻依然不敢懈怠。
據考證,大禹當時接觸水的地區大約在河北東部、河南東部、山東西部和南部、淮河北部。壹次,他們來到河南洛陽南郊。這裏有壹座高山,屬於秦嶺余脈,延續到中嶽嵩山。山峰奇特雄偉,猶如壹道東西走向的天然屏障。山的中間有壹個天然的缺口,壹股涓涓細流從缺口中緩緩流過。但洪水爆發時,河水被山體阻擋,在缺口處形成漩渦,湍急的河水危及周圍群眾的安全。大禹決定集中治水的人力,在山裏開道。艱苦的勞動損壞了石器、木制品和骨制工具。人的損失更大。有人被巖石割傷,有人上山摔死,有人被洪水卷走。但是,他們依然毫不動搖,堅持劈山。在這艱苦的日日夜夜裏,大禹的臉被曬得黑黑的,又累又瘦。就連他小腿上的毛都被磨光了,腳趾甲也因為長時間泡在水裏掉了,但他還在操作和指揮。在他的帶動下,治水進展很快,山終於豁然打開,形成了兩堵墻的對峙。洪水猛沖數千裏,順流而下,河道從此暢通。
大禹通過疏浚成功治水。原來黃河水系分幹流和支流。如果把主流加深加寬,把支流疏浚,與主流連通,就可以讓所有支流的水回歸主流。同時,他們把原來高的地方開墾得更高,把原來低的地方疏浚得更深,自然形成了陸地和湖泊。他們用支流把這些湖泊和溪流連接起來,這樣洪水就可以暢通無阻地流向大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