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蘑菇屋”——哈尼族的搖籃
“蘑菇房”的設計和建築融合了哈尼族先民的勤勞和智慧。哈尼族“蘑菇房”因其特殊的結構,具有良好的保溫散熱性能:即使在寒冷的冬天,房間也會很溫暖;在炎熱的夏天,室內非常涼爽。
“蘑菇屋”有三層:底層用來關馬,堆放糧船、犁等農具;頂樓用來放糧食,柴火之類的;中間的樓層是主人居住的地方。做飯,休息,會客都在這壹層。在這層樓的壹側,有壹扇小木門,有壹個平坦的露臺。中間壹層是“蘑菇房”的主體部分,它的設置很有特色,尤其是它中間的長方形壁爐。壁爐象征著哈尼族火壹樣的性格,火壹樣的熱情和國家的繁榮。如果妳來到這個古民居,熱情好客的主人會邀請妳圍坐在壁爐旁,讓妳吸壹口長長的水煙,喝壹杯熱騰騰的糯米香茶,喝壹碗美味的“悶罐酒”。趁著男主持人“巴哈拉格(酒歌)”的聲音打開,我給大家展示壹下哈尼族古今哀牢山竹壹樣井井有條,祝來賓好運友誼。壁爐旁,哈尼族的歷史還在繼續...
“長街宴”——中國壹絕
“長街宴”是哈尼族古老而獨特的民間宴會,至今仍流行於哈尼族村舍。它是哈尼族最隆重的傳統節日“安瑪圖”的主要儀式。
哈尼族有許多具有獨特文化內涵的節日。街口壹般與梯田農耕季節和重要農耕活動相結合,與民族祭祀活動聯系緊密。其中,最重要的三個節日是“昂馬圖”、“龍紮紮”和“十月年”。
“安瑪塔”:是祭祀村神的意思。在哈尼族地區,“昂瑪圖”是對村神最隆重的集體祭祀,通常在農歷二月的第壹個龍日舉行。是農業生產全面開始的象征性節日,是農忙開始前對神靈最大的祭祀和哈尼族人身心的放松。“昂瑪圖”壹結束,緊張忙碌的春耕生產就如火如荼地展開了。節日活動以“祭齋神”和獨具特色的“長街宴”為高潮。寨神的祭祀活動在“寨林深”村舉行。“昂馬圖”通常持續三天。
“紮紮”又名六月,是哈尼族村寨為驅除邪靈、保人平安、六畜興旺而開展的祭祀活動。它是從每年農歷六月的第壹個狗日到鼠日來慶祝的。節日期間,哈尼族選擇村莊、村頭或村中心寬敞的草坪作為娛樂場所慶祝節日,在這裏擺好秋磨、敲鼓、蕩秋千、整修聖室、殺牛祭祀。家家戶戶便便,煮糯米飯,喝紅燒酒;年輕人穿上五顏六色鮮艷的衣服,成群結隊地聚集在秋磨上打磨秋天,蕩秋千慶祝節日。三天的節日結束,全村的人都穿著節日的盛裝去秋磨,歡慶節日的哈尼族人沈浸在狂歡中。
“十月”,意為“甘童童”,是哈尼族最大的節日,相當於漢族的“春節”。在哈尼族的歷法中,十月是壹年的結束和壹年的開始。“十月年”是哈尼族慶祝豐收、祈求來年風調雨順的節日,是全民狂歡。農歷十月初壹是龍口到馬日。節日期間,家家戶戶都要殺豬殺雞,做湯圓,做湯圓,敬天地,祭祖。親戚朋友互相請客吃飯,互道節日祝賀。青年男女應邀到山上玩三弦,玩巴烏,唱山歌,談戀愛,找知音。
花腰歌舞:民族風情精彩綻放
在石屏縣北部的山區,有壹個彜族尼蘇“花腰人”聚居區。因為女人穿著漂亮獨特的衣服,所以有“花腰”的稱號。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彜族花腰人創造了燦爛的民族文化,花腰歌舞是其中最耀眼的壹朵花。
花腰歌舞,彜活叫“澤碧”,俗稱“跳樂”。總的來說可以分為兩類:雜牌和大團樂。腰間舞的特點是:載歌載舞,壹字壹調,壹個舞蹈,舞步不同,變化多樣,舞者人數眾多,氣氛異常熱烈,感染力強,村村通,自成壹派。有幾個人,十幾個人在轉圈跳舞,四根弦伴奏。跳舞的人在胸前拍掌,邊唱邊跳。舞步多變,跟腳、收腳、勾腳、叉腳、抖腳、擺腳、半蹲、擺腳踝、扭膝蓋,各種動作組合變化無窮,現場氣氛十分熱烈歡快。
“楊安娜”——騎行者的“情人節”
“車易”是哈尼族的壹個分支,主要居住在紅河縣楊潔鄉。彜族有許多傳統的民族節日,其中最具特色的是哈尼族的情人節——“楊阿那”女兒節。每年農歷三月插秧後的第壹個猴日,騎手們舉行“三月節”,外地人稱為“女兒節”,哈尼族語稱為“陽阿那”。那是壹次青年男女下班後的大型社交活動,是壹次談情說愛、釀造愛情果實的盛會。
今年的《楊安娜》定於5月1。這壹天,在萬裏大陽街鄉的廣場上舉行了壹場文藝匯演後,所有身著盛裝的青年男女向著“姑娘山”進發,開始了他們的“戀愛約會”。整個女兒山充滿了歌聲和笑聲。從山腳到山頂,各種活動都以其獨特的方式進行著。在山頂上,勇敢的年輕自行車手唱起悠揚的古老曲調,舉起壹杯酒,從圍坐的酒席上站起來,大膽地向坐在對面的女孩示愛,邀請她喝下他手中的酒,接受他的友誼。
另壹邊,鏗鏘有力的快節奏的鼓聲告訴我們,有男男女女在跳舞,在狂歡。男人們打著傳統的牛皮鼓,“咚,咚,咚,咚”,這意味著他們在向神靈傳遞信息,而車上的男人和女人則成雙成對地跳舞。整座山人頭攢動,車上姑娘們佩戴的壹串串銀飾隨風飄動,讓人知道是在不明的叢林中走來;騎著車的男人的歌穿過山林直入女孩的心,我不知道他在向誰表白...
自從幾千年前人移居到這裏以來,“楊阿那”每年都在進行。“陽”是聚會的意思,“甲”是娛樂的意思,“那”是休息的意思。母系社會的影響對騎手們來說仍然存在,他們非常尊重女性,而且因為這個節日主要是針對女孩的,所以被稱為“女生節”。
“男人節”——傣族壯族民間傳說解讀
位於中越邊境的遮米鄉是金平苗族瑤族傣族自治縣的壹個偏遠山區鄉鎮,居住著傣族、壯族、拉祜族等6個少數民族。每年農歷二月初,遮米鄉的傣族、壯族同胞都要慶祝他們的傳統節日——“男人節”。
相傳很久以前,為了抵禦外族入侵,保衛家園,男人們自發組織起來,拿起刀槍進行戰鬥。當他們取得勝利凱旋而歸的時候,傳統的春節已經過去了1個月。為了告慰英烈,悼念犧牲的英雄,婦女們在農歷年底至二月初聚會,專門為男人們舉行壹個比春節還隆重的慶祝活動,命名為“男人節”。此後,“男人節”壹直延續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