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涼血湯簡介

涼血湯簡介

目錄 1 拼音 2 《觀聚方要補》卷五引《醫經會解》:涼血湯 2.1 處方 2.2 功能主治 2.3 涼血湯的用法用量 2.4 摘錄 3 《竹林女科》卷壹 3.1 方名 3.2 組成 3.3 主治 3.4 涼血湯的用法用量 附: 1 古籍中的涼血湯 1 拼音

liáng xuè tāng

2 《觀聚方要補》卷五引《醫經會解》:涼血湯 2.1 處方

梔子仁、黃芩、白茅、知母、桔梗、甘草、側柏葉、赤芍。

2.2 功能主治

胃咳,嘔血。

2.3 涼血湯的用法用量

加生姜,水煎服。

2.4 摘錄

《觀聚方要補》卷五引《醫經會解》

3 《竹林女科》卷壹 3.1 方名

涼血湯

3.2 組成

當歸1錢,生地黃1錢,黃連(姜制)8分,黃芩8分,黃柏(酒炒)8分,知母(酒炒)8分,防風8分,荊芥8分,細辛6分,蔓荊子6分,羌活6分,槁本4分,甘草3分,升麻3分(炒)。

3.3 主治

婦人腎虛崩漏。

3.4 涼血湯的用法用量

水煎,食前服。

古籍中的涼血湯 《嬰兒論》:辨下焦病脈證並治第八

溫服。小便難澀而鮮血滴。此為血淋。後致膿淋也。涼血湯主之。涼血湯方小連翹(五分)當歸(壹錢)芍藥(...

《醫宗金鑒》:[外科卷上眼部]椒瘡粟瘡

,各五分)竹葉三十片,水煎,食遠服。方歌清脾涼血椒粟瘡,厚樸陳皮翹芍蒼,蟬蛻黑參荊防草,白鮮皮與...

《顧松園醫鏡》:[卷十六·數集]調經

長之理乃備。隨手變化,通於各癥,無不神應。地芍涼血湯〔自制。〕治血熱經水先期。色鮮紅,或紫黑,或成...

《喉科秘訣》:[卷上]附風熱喉辨方

服,令瀉為度。如不瀉,再進本藥壹劑,後方服消風涼血湯。(炳章按∶此證去升、葛、桔、防、生姜加鮮大青...

《外科心法要訣》:[卷五眼部]椒瘡、粟瘡